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195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课堂统编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2.非洲

(1)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也掀起民族独立风暴。

1952年,埃及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2)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法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政局不稳,戴高乐政府调整殖民政策。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3)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4)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3.拉丁美洲

(1)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1961年,古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人民不断斗争,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概念: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2.成就

(1)亚洲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新加坡、韩国与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2)非洲

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一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3)拉丁美洲

拉美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1.个性问题

(1)亚洲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2)拉丁美洲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3)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共性问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3)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小结:

重点梳理

【重点0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⑴殖民宗主国:

①殖民地宗主国国力衰落,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下降,被迫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②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与斗争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

①思想条件:

二战及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自由、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的传播与增强,进一步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增长。

②物质和组织条件:

二战及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织条件。

③联合斗争:

亚非会议的召开,鼓舞和推动民族解放斗争。

(第三世界国家间的联合)

⑶社会主义力量: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中国),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⑷国际格局:

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的世界格局,有利于殖民地人民获得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支持与援助。

⑸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是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⑹二战影响:

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树立的原则;

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结构、思想意识和政治条件的变化

⑺世界潮流:

世界的反殖民潮流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⑻世界经济:

①殖民地宗主国长期的殖民压迫

②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体系新结构和现代工业文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占领”“奴役”为主要手段的旧的殖民主义统治方式已经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重点02】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亚洲

民族解放浪潮

印度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其它

印尼、菲律宾、缅甸、马来亚、新加坡也纷纷独立。

非洲

民族独立风暴

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

埃及

1952年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共和国。

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

阿尔及利亚

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武装斗争;

肯尼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

1963年,肯尼亚终于获得独立。

黑非洲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

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拉丁美洲

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古巴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

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重点03】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方式、特点与影响

1.斗争方式

①武装斗争:

中国、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古巴等国主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国家独立和解放;

②非暴力不合作:

印度主要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迫使殖民者退出印度;

③领导者具有多样性:

领导者既有无产阶级政党,也有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在非洲还有当地部落的上层人物。

2.特点

①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空前的广泛性;

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

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④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

⑤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

⑥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的特点。

3.影响:

(1)积极

①亚非拉人民赢得了政治自由,建立民族国家,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直接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殖民主义制度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是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

③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霸权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成为影响世界政治事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④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相继走上世界政治舞台,为第三世界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并成为改变战后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⑤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

改变了东西方与世界联系的形式。

⑥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2)局限:

①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并没有与原有的殖民体系彻底切割,没有瓦解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秩序中的支配、主导地位,殖民主义在第三世界国家遗留的经济、政治影响仍然存在;

②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发展空间有限,更多的只是政治权力在大量接受西方教育的精英之间移交。

【重点04】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国家

成就

韩国、

新加坡

20世纪60—80年代,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度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海湾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腾飞。

非洲国家

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年,非洲工农业上场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陷入困境,

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大多数国家属于中等收入收入国家。

总体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重点05】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

角度

主要挑战

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

发展最不平衡

导致结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欠下巨额外债,影响发展

21世纪初,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应对策略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通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2)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4)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5)经济全球化将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国内市场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由于世界经济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

(6)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一体化面临最大风险,可能诱发一国的金融危机。

(7)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下,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45年到50年代中期。

概况:

高潮:

亚洲和北非。

如印巴分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埃及独立等。

特点:

①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②美国的干涉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障碍。

③地区和国家发展不平衡。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激烈争夺民族解放运动领导权。

⑤斗争形式多种多样。

第二阶段:

从50年代中期到从70年代初(1974年)。

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广泛展开,亚非拉国家间出现了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

如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4年77国集团等。

①自觉联合反帝,积极地相互支持。

②运用各国资源,建立联合反帝组织。

③民族解放运动广泛胜利,世界殖民体系不断瓦解。

第三阶段:

时间从70年代初到今。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亚非拉国家之间团结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斗争矛头逐渐转向美苏霸权主义;

斗争重心逐渐转向经济领域,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如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等。

①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流已经转向在巩固政治独立的同时,着重发展本民族经济,并争取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②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③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2.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⑴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都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

⑵从经济上看,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是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愿望,大多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⑶从政治上看,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干涉、控制或侵略,它们在对外政策方面大都奉行独立自主或不结盟政策,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3.国际经济旧秩序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建立在旧的国际分工、不等价交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基础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体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

其主要内容和特征是:

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即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

4.新殖民主义

新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以强占土地为形式的殖民主义已经转变为强占市场的经济殖民主义。

二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

它们并不正式宣告当地为其领土,而是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必要时也使用军事手段,打垮对方后改造对方体制),把已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置于它们的控制之下(以政经交等影响力背后控制),以使这些国家继续充当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

国家政权和跨国公司是新殖民主义侵略渗透的两大支柱。

新殖民主义的特征:

二战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民族民主国家的独立,以军事占领为特征的殖民主义被“新殖民主义”所取代,新殖民主义的特征是:

(1)通过各种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援助”,从接受援助国获取各种特权;

(2)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3)低价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剪刀差);

(4)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垄断,在转让技术时进行敲诈。

新、旧殖民主义虽然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但其本质都是以金融资本统治为基础,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剥削、掠夺、控制和压迫。

1.(2017·

海南高考·

19)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2.(2014·

浙江高考·

22)纳塞尔被誉为“中东雄狮”。

如果要给他写传纪,下列史实中不能作为其生平事迹的是(  )

A.签署“戴维营协议”B.领导建立埃及共和国

C.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D.推动不结盟运动诞生

3.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

“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

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

”这直接说明()

A.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B.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C.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4.下表是1976—201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

由此可以推知

A.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C.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

5.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

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持续发展

C.非洲全面实现了现代化D.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6.《联合国先章》中明确提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

上述原则的提出

A.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B.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

C.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D.缩小了全球贫富差差距

7.如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1947年6月

英国首相艾德礼与印度总督发表《印度独立方案》

1947年11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第181号决议)

1948年8—9月

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两极格局的形成B.殖民体系的瓦解

C.第三世界的崛起D.区域集团化加强

8.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几内亚国父与首任总统塞古杜尔在1958年声明:

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

这表明

A.摆脱殖民统治后非洲国家更加动荡B.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主题

C.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D.战后民族主义思想在非洲广泛传播

9.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非洲涌现出一批本土史学家,他们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如伊巴丹学派和达累斯萨拉姆学派等,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历史著作。

这反映出

A.非洲历史悠久,文明绵延不断B.民主思想传入,融合非洲传统

C.独立国家兴起,重构民族历史D.殖民统治崩溃,冷战格局形成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

”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

11.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这些国家取得独立后,对内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A.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B.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

C.反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D.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

12.追求民族独立,反对殖民压迫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中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为战胜法西斯而并肩作战,大大提高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例如巴黎解放时进入巴黎的40万盟军中就有近30万非洲人。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殖民地人民高举起民族民主的旗帜向宗主国宣战。

二战前非洲只有3个独立国家,二战后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0世纪50年代非洲有6个国家独立,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渍。

二战后一大批独立民族国家构成了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等。

——摘编自《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推动非洲国家独立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非洲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

1.【答案】D

【解析】材料中石油生产国“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仅仅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包含自己观点的阐述及结论性的概括,因此属于历史叙述,不是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目的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选择D项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戴维营协议”由埃及总统萨达特与美国总统卡特于1978年签署,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1953年,纳赛尔领导建立埃及共和国并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961年,在纳赛尔、铁托和尼赫鲁等人的推动下,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详解】根据“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可知收音机的普及有助于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从而启迪了人们的政治觉悟,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故选B;

20世纪50年代尚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排除A;

材料反映的是埃及人民政治觉悟的提升,而非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排除C;

D项说法过于绝对,有待商榷,排除D。

故选B。

4.【答案】C

【详解】从1976年到2015年七国集团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逐渐降低,说明七国集团之外的新兴经济体所占比重上升,经济实力增强,故选C;

“已经形成”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AD;

所占比重下降不代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排除B。

故选C。

5.【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故选D;

材料体现非洲独立情况,没有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A错误;

B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显示非洲许多国家刚独立,C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6.【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先章》强调人权,各国之间的平等,各国的独立主权的利益,因此这有利于反对殖民主义与殖民压迫,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B正确;

“改变了”的表述夸大了这一原则的作用,排除A;

《联合国先章》强调的原则是针对所有国家,排除C项;

《联合国先章》强调的原则并不能缩小全球的贫富差差距,排除D。

7.【答案】B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二战后印度、朝鲜、韩国、中国等之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说明殖民体系趋向瓦解,排除B项;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组建,排除A项;

表格内容与第三世界的崛起无关,排除C项;

印度、朝鲜、韩国、中国等国并没有建立区域集团组织,区域集团化加强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8.【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

根据材料“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表明战后非洲急于摆脱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民族主义盛行,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反映非洲国家动荡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体现了非洲的民族主义盛行,没有体现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故C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