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综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77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糖尿病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综述.docx

《糖尿病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综述.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糖尿病综述.docx

糖尿病综述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

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正文:

一、糖尿病 :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

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

三、糖尿病的病症特点

1、糖尿病早期症状糖尿病早期症状,初期有隐匿性,约10%~30%的患者无明显糖尿病早期症状,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现。

许多患者经常伴有口渴、口干、口粘、口内有炽热感,或口腔粘膜出现瘀斑、瘀点、水肿等糖尿病早期症状;有的病人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或牙龈肿痛、出血,牙周袋影响牙齿松动等糖尿病早期症状。

叩痛,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

2、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

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4)体重减少: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四、糖尿病的诊疗

1、专药治疗糖尿病:

据研究,许多中药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药物至少有50多种。

其机理为: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胰岛素数目或提高其亲和力,升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拮抗升高血糖激素;促使周围组织靶器官对糖的利用;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及纠正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

具有明显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

人参、黄连、大黄、玉竹、苦瓜、川芎、三七、葛根、生地黄等。

2、食疗方:

消渴茶(《外台秘要》):

麦冬、玉竹各15g,黄芪、通草各100g,茯苓、干姜、葛根、桑白皮各50g,牛蒡根150g,干生地、枸杞根、银花藤、薏苡仁各30g,菝葜24g,共研末制成药饼,每个15g,每取一个放火上令香熟勿焦,研末代茶饮。

本药方主要作用:

滋阴补肾、益气生津、清热润燥、排毒降糖特别适合2型糖尿病,对1型糖尿病也有益处。

五、糖尿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1、对已确诊的糖尿病应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眼底、尿微摄白蛋白、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有效地治疗。

2、对已确诊的糖尿病并发症应采用综合治疗可见,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好两件事。

一个是健康教育,即大力的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尽量使糖尿病及其预防手段家喻户,使全民动员起来与糖尿病作持久的斗争。

第二就是健康促进。

即尽快的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及利用各种手段,对整个人群,特别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进行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的筛查。

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等问题进行研究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糖尿病虽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并发症多但我们通过吃药以及食疗仍旧可以有效控制病状,另外我们通过日常生活还可以进行有效地预防,减少发病几率。

糖尿病问题在我国已经比较严重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参考文献:

[1]蔡伟红,郭艳芹.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10,18(5):

335

[2]伍晓玲.糖尿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文选,2011,22(3):

395

[3]程韶,吴懿玲.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0,8(11):

847

[4]刘志梅,王娟萍,陈美伦.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13):

1452

[5]蒋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8—81

[6]戴美娟汪燕中国食疗与营养学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142—1432010.3(4):

308—3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