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357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比初中语文试题.doc

慈溪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选专业测试试卷

初中语文

一、课程标准:

10%

(一)填空题(5分)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

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2、7—9年级阶段目标从“”、“阅读”、“写作”和“”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二)简答题(5分)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你认为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实践?

答:

二、专业基础:

90%

(一)根据提示填写诗句(8分)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的结尾,再次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

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

2、杜牧在《江南春》中抒发兴亡之感、寄寓讽喻之情的句子是:

,。

3、在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来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

4、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有许许多多殚精竭虑、献身事业的人,这可引用李商隐的诗句来赞美:

,。

(二)诗词鉴赏(6分)

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

为什么?

(三)请根据外国名著的有关内容,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2分)

上联:

博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

炼钢铁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四)文学常识(4分)

1、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许多作品都赞美了自然之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下列作品中没有体现上述主题的作品是()

A、《繁星·春水》B、《昆虫记》C、《童年》D、《海底两万里》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其作者为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春秋到晋朝共1362年间的史事。

C、《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

作者沈复以朴实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

清代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的语文老师

                敬一丹(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一个人在不幸的年代遇到一位好的语文老师,算是幸事。

我就遇到了。

那是我在哈尔滨四十四中学读书的时候。

红卫兵最轰轰烈烈的时代过去了,开始“复课闹革命”。

虽说是复课了,学生回到了教室,心还没有收回来。

教室里窗中墙壁桌椅都留下了打砸过的痕迹。

最荒唐的是没有教科书,那时没有数理化,学的课程叫:

工业基础知识;俄语学的是“保卫珍宝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语文也没有书,就用报纸上的社论,通讯当课文。

老师们也总是换,象当时的形势一样不稳。

有一天,铃响了,教室里走进一位男老师,他高高的个儿,衣服很整洁,眼睛里有一种我们说不出的内容。

他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刘惠深”就算是自我介绍了。

那时,同学们没有多少心思上课,老师也没了师道尊严,教室里一片唧唧喳喳。

刘老师转向黑板,在黑板上写着。

渐渐地,教室里安静下来了,大家的眼睛直直地盯着黑板——好漂亮的字,那年头,大字报上的字,大标语上的字把人们的眼睛都上了,黑板上的字让人生疏了。

刘老师的字那么从容那么尊贵地写在半旧的黑板上,那乱七八糟的教室,还有蒙昧中的我们,似乎都被照亮了。

刘老师的板书有一种震慑力量,连最能闹的男生都静了下来,只听见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的嚓嚓声。

刘老师就这样赢得了我们。

当然,不仅仅靠那一手好字,在后来的语文课上听他讲课,我们都知道了,除了革命,除了阶级斗争,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才华。

印象最深的板书是刘老师抄在黑板上的《马克思墓前的演讲》,那么长的一篇文章,刘老师一字一句写在黑板上,我们一字一句抄在本子上。

在没有书的教室里,我们就这样抄书。

抄了《沁园春》,抄了《蝶恋花 答李淑一》。

借着这些能被允许的课堂教材,刘老师给我们讲诗词格律,讲议论文的写法。

现在想起来,在那特定的时期,刘老师用他智慧尽可能地给我们启蒙。

我们的班主任李汉明也是男老师,男方来的大学生,文质彬彬,一点儿也不厉害,有一次,淘气的男生居然把李老师气得流了泪,。

接下来是语文课,刘老师那一堂课没有讲任何课文,他讲了一个明明白白的但被颠倒了的道理: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

那堂课气氛严肃,已经不再是语文课了。

许多女生哭了,淘气的男生也低下了头。

那节语文课,我们得到的是语文以外的东西。

那时,上课没书,下课更没书。

所有的图书馆都用封条给封住,哪有什么课外书。

有一天,刘老师见我们一群学生百无聊赖,于是他轻声问我:

“你看过鲁迅的书吗?

“我看过《祝福》,是小人书。

“我借你一本吧。

过了几天,他真的拿来一本用牛皮纸包着的书,封面上没写字,打开一看是《鲁迅小说集》。

“两星期还给我。

还书时,你要谈谈读后感。

那两个星期,我一直在读,每读一篇,都有一个假设,刘老师会提什么问题?

还书时,我有些忐忑不安,像迎接考试。

老师问:

你最喜欢哪一篇?

我说:

《伤逝》,刘老师说:

我最喜欢《一件小事》。

他没有考试而是把领进了一扇门。

语文课越来越正规了,还设科代表,我一直想当,却让另外一个也喜欢语文的女生当上了。

我一直都很羡慕语文课成了大家都喜欢的课语文考我经常获得高分,有一次得了九十九分,是“寂寞嫦娥舒广袖”的“寞”字写了,刘老师毫不留情:

“扣一分,你才能记住。

”真的,这回真记住了一直到现在,每当写到这个“寞”字时候,还想到刘老师。

我的作文本上常留下刘老师的评语,如果有的句子下面划一连串的圈,我便很得意。

有一次我和我爸爸谈起刘老师的字如何漂亮,便拿出作文本,指给爸爸看刘老师的墨迹。

爸爸点点头,笑了:

“你想让我看刘老师的字啊,还是想让我看看刘老师怎么夸你的呀?

在离开中学二十六年后,我又交了一本作业给我的语文老师,就是《声音》这一本书。

过了一些天,我收到了一封厚厚的挂号信,是刘老师寄来的。

刘老师的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每个字都经得住端详,象字帖一样。

信写了十九页,七千六百字,无一处涂改。

只看了字我已屏住呼吸,待详看了内容,我肃然起敬。

我的老师,只有了解我的老师,对我负责的老师才能写出这样的信。

刘老师象当年写作文评语那样点评了《声音》,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句式,从观点到材料,圈圈点点。

接着,刘老师用六页纸的篇幅指出《声音》一书的毛病,哪一页、哪一个提法、哪句话、在语法上或逻辑或用词不当。

看得我一会儿脸红一会儿出汗。

最后,刘老师问我,《声音》以后想了些什么?

我久地想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体会着老师的期待,那推心置腹的话让我觉得,刘老师教我的,不仅仅是语文。

1、“不幸的年代”指的是什么年代?

按作者的说法当时的形势是什么样的?

(第二问用文中的两个字回答)(2分)

2、“大标语上的字把人们的眼睛都伤了”,这一句除了反衬刘老师“好漂亮的字”外,还有什么内涵?

刘老师赢得了“我们”,不仅仅靠那一手好字,除“一手好字”外还有什么?

(4分)

3、文中哪一处印证了刘老师的才华以及身为名人的本文作者对昔日老师的尊重?

文中哪一处能表现出作者是真心求教而不是附庸风雅?

(4分)

4、作者对老师最高的评价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5、本文采用了的记叙顺序,文章的主人公是(2分)

6、文章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7、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他没有考试而是把我领进了一扇门。

②、如果有的句子下面划上一连串的圈,我便很得意。

8、文章最后说“那推心置腹的话让我觉得,刘老师教我的,不仅仅是语文。

”那么,除了教给“我”语文知识外,还有什么呢?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分)

9、你觉得一个好老师应该怎样?

你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吗?

请写下他(她)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100字以内)。

(3分)

(六)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不可使将。

”王曰:

“何以?

”曰:

“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

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

”王曰:

“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

“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王曰:

“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

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

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

 1、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6分)。

    ①、父时为将 ()   ②、即有不称 ()        

    ③、始妾事其父 ()  ④、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⑥、故卒不加诛 ()   ⑥、括死军覆()       

 2、下列加点的“将”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             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王以括母先言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B、 赵括之母归尽藏之

C、王以为若其父乎若止印三二本

 D、括既行庞涓既事魏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所友者以百数

②、东向而朝军吏

③、妾得无随乎?

   5、文中赵奢与赵括的为人不同,表现在:

(6分)

赵奢,赵括

赵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