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67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

《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边形与证明(经典难题).doc

第八部分  图形与证明

知识点的把握

    新的课程标准对图形与证明提出了如下要求:

1.了解证明的含义.

(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3)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4)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5)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6)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1)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4)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5)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6)三角形中位线定理;(7)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8)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4.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命题方向

    经过对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直接考查本章知识的试题约占10%,普遍由圆结合其他的知识点进行考查.在主客观题中均有出现,往往是综合运用方程、函数、三角形、相似形等知识解决与圆有关的中考压轴题.除了考查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外,还常常与应用问题、实际问题结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纵观近三年的中考命题,可以预见:

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因此,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运用观察、想象、综合、比较、演绎、归纳、抽象、概括、类比等数学方法.

考试重点

一、几何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的应用

    本考点为基本图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我们要明确的基础知识有: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中考过程中,几何证明是必考的范围.其中是以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为主.结合各方面的知识点,考虑辅助线的做法,运用综合分析法来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能力、研究探索能力.对于几何证明的题目应首先从基本知识入手,关注辅助线的做法,总结方法,积累经验,在看图和识图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例1】已知:

如图8-1,在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AG∥DB交CB的延长线于G.

(1)求证:

△ADE≌△CBF;

(2)若四边形 BEDF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

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8-1                                图8-2

分析:

结合图形可以看出△ADE与△CBF全等的条件只差AE=CF,从而可以证明.

证明:

(1)如图8-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C,AD=CB,AB=CD.

∵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AE=AB,CF=CD.

∴AE=CF.

∴△ADE≌△CBF.

(2)当四边形BEDF是菱形时,

四边形 AGBD是矩形.如图8-2.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G∥BD,

∴四边形 AGB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BEDF是菱形,

∴DE=BE.

∵AE=BE,

∴AE=BE=DE.

∴∠1=∠2,∠3=∠4.

∵∠1+∠2+∠3+∠4=180°,

∴2∠2+2∠3=180°.

∴∠2+∠3=90°.

即∠ADB=90°.

∴四边形AGBD是矩形.

【例2】已知:

在⊙O中,CD平分∠ACB,弦AB、CD相交于点E,连结AD、BD.

图8-3

(1)写出图8-3中3对相似的三角形;

(2)找出图8-3中相等的线段,并说出理由.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

△ACE∽△DBE,△AED∽△BEC,△ADE∽△CDA.

同时还可以看到AD=BD.

证明:

∵CD平分∠ACB,∴∠ACD=∠BCD,∴AD=BD.

【例3】已知:

在△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

(1)求四边形AQMP的周长;

(2)写出图8-4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证明);

图8-4

(3)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

说明你的理由.

分析:

结合图形的有关性质,可以证明四边形AQMP为矩形,故其周长为2a.

解:

(1)∵PM∥AB,QM∥AC

∴四边形AQMP为平行四边形

且∠1=∠C,∠2=∠B,

又∵AB=AC=a.

∴∠B=∠C,

∴∠1=∠B=∠C=∠2.

∴QB=QM,PM=PC.

∴四边形AQMP的周长为:

AQ+QM+MP+PA=AP+QB+PC+PA=AB+AC=2a;

(2)△ABC∽△QBM∽△PMC;(三对中写出任意两对即可)

(3)如图8-5当M为底边BC的中点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理由:

当M为BC中点时.

图8-5

∵PM∥AB.QM∥AC.

∴PM=AB=.

QM=AC=.

∴PM=QM.

(1)知:

四边形AQMP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QMP为菱形.

二、与圆有关的综合证明

    本考点为圆的有关性质和圆中的一些定理、判定的基本应用.这是整个初中数学的核心之一.往往作为中考的压轴题,主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很多:

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化归的思想,以及观察、想象、分析、综合、比较、演绎、归纳、抽象、概括等数学方法.

    与圆有关的证明多数是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函数等知识为主的压轴题.以“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等新题型较多.在解题方法中要做到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好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例4】如图8-6,已知:

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直线AB于点G.

(1)求证:

点F是BD中点;

(2)求证:

CG是⊙O的切线;

(3)若FB=FE=2,求⊙O的半径.

         

图8-6                                  图8-7

分析:

通过观察图形结合圆中的基础知识,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判定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相等、切线及有关线段的长度.

(1)证明:

∵CH⊥AB,DB⊥AB,∴△AEH∽AFB,△ACE∽△ADF.

∴,∵HE=EC,∴BF=FD.

(2)证明:

方法一:

如图8-7连接CB、OC,

∵AB是直径,∴∠ACB=90°.∵F是BD中点,∴FC=BD=FB.

∴∠BCF=∠CBF=90°-∠CBA=∠CAB=∠ACO.

∴∠OCF=90°,∴CG是⊙O的切线.

方法二:

可证明△OCF≌△OBF.

(3)解:

由FC=FB=FE得:

∠FCE=∠FEC.

可证得:

FA=FG,且AB=BG.

由切割线定理得:

(2+FG)2=BG×AG=2BG2.                            ①

在Rt△BGF中,由勾股定理得:

BG2=FG2-BF2,                        ②

由①②得:

FG2-4FG-12=0,

解之得:

FG1=6,FG2=-2(舍去).

∴AB=BG=.

∴⊙O半径为2.

【例5】已知:

⊙O1与⊙O2相交于点A、B,过点B作CD⊥AB,分别交⊙O1和⊙O2于点C、D.

(1)如图8-8

(1),求证:

AC是⊙O1的直径;

(2)若AC=AD,如图8-8

(2),连结BO2、O1O2,求证:

四边形O1C BO2是平行四边形;

②若点O1在⊙O2外,延长O2O1交⊙O1于点M,在劣弧上任取一点E(点E与点B不重合).EB的延长线交优弧于点F,如图8-8(3)所示.连结 AE、AF.则AE________ AB(请在横线上填上“≥、≤、<、>”这四个不等号中的一个=并加以证明.

                      

        

(1)                         

(2)                            (3)

图8-8

证明:

(1)∵ CD⊥AB,

∴∠ABC=90°

∴ AC是⊙O1的直径 .

 

(2)①证明1:

∵ CD⊥AB,∴∠ABD=90°.

∴AD是⊙O2的直径.

∵AC=AD.

∵CD⊥AB,∴CB=BD.

∵ O1、O2分别是AC、AD的中点.

∴ O1O2∥CD且 O1O2=CD=CB.

∴四边形O1CBO2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2:

∵ CD⊥AB,∴∠ABD=90°.

∴AD是⊙O2的直径.

∵ AC=AD.

∵ CD⊥AB,∴CB=BD.

∵B、O2分别是CD、AD的中点.

∴BO2∥AC且 BO2=AC=O1C,

∴四边形O1CBO2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3:

∵ CD⊥AB,∴∠ABD=90°.

∴AD是⊙O2的直径.

∵ O1、O2分别是AC、AD的中点.

∴ O1O2∥CD.

∵ CD⊥AB,∴ CB=BD.

∴ B是CD的中点.

∴O2B∥O1C.

∴四边形O1CBO2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4:

∵CD⊥AB,∴∠ABD=90°.

∴AD是⊙O2的直径.

∵AC=AD.

∴ O1C=O2B.

∴∠C=∠D.

∵ O2B=O2D,

∴∠O2BD=∠D.

∴∠C=∠O2BD.

∴O2B∥O1C.

∴四边形O1CBO2是平行四边形.

② AE>AB

证明1:

当点E在劣弧上(不与点C重合)时,

∵AC=AD,

∴∠ACD=∠ADC,

∴∠AEB=∠ACD=∠ADC=∠AFB,

∴AE=AF.

记AF交BD为G  ∵AB⊥CD,

∴ AF>AG>AB,

当点E与点C重合时,AE=AC>AB,

当点E在劣弧上 (不与点B重合)时,设AE交CD与H,

AE>AH>AB

综上,AE>AB.

证明2:

当点E在劣弧上(不与点C重合)时,

连结EC、DF,∵ AD是⊙O2的直径,即∠AFD=90°.

∠EAC=∠EBC=∠DBF=∠DAF.

∵ AC=AD  直角△AFD≌直角△AEC.

∴ AE=AF.

证明3:

当点E在劣弧上(不与点C重合)时,

连结EC、DF,∵ AD是⊙O2的直径,即∠AFD=90°.

∵∠DBF=∠DAF.  ∴∠ADF+∠DBF=90°.

又∵∠DBF=∠EBC.  ∠ABE+∠EBC=90°.

∴∠ADF=∠ABE.

∵∠ABE=∠ACE.  ∴∠ADF=∠ACE.

∵AC=AD,∴直角△AFD≌直角△AEC.

∴AE=AF.

【例6】如图8-9,四边形ABCD中,AC=6,BD=8且AC⊥BD顺次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