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结八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63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结八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周结八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周结八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周结八年级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周结八年级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结八年级上册.doc

《周结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结八年级上册.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结八年级上册.doc

第一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1、约分、计算:

(1)

(2)(3) 

(4)(5)(6) 

(7)(8).

(9)(10)

2、分式的乘除法

(1)

(2)(3)

(4)(5)÷; (6)÷.

(7);

第二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计算:

(1)=

(2)=

(3)(4)=

(5)=(6)=

计算:

(1);   

(2)

(4)(5);     

2

第三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1、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

一条是全长600Km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Km的告诉公路。

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Km,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要的时间。

2、一台甲型拖拉机4天耕完一块地的一半,加一天乙型拖拉机,两台合耕,1天耕完这块地的另一半。

乙型拖拉机单独耕这块地需要几天?

3、轮船顺水航行80千米所需要的时间和逆水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

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4、某农场原有水田400公顷,旱田150公顷,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准备把部分旱田改为水田,改完之后,要求旱田占水田的10%,问应把多少公顷旱田改为水田。

第四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计算:

(1)

(2)

(3)(4)

(5)(6)

第五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1.若4x=5y,则x∶y=.

2.若==,则∶=.

3.已知=,则的值为.

4.已知=,那么=.

5.若===3,且b+d+f=4,则a+c+e=.

6.若(x+y)∶y=8∶3,则x∶y=.

7.若=,那么=.

8.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

9.已知△ABC和△A′B′C′,===,

且A′B′+B′C′+C′A′=16cm.则AB+BC+AC=.

10.若a=8cm,b=6cm,c=4cm,则a、b、c的第四比例项d=cm;a、c的比例中项x=cm.

11.已知3∶x=8∶y,求=

12.已知=,求=

13.若=,求=

14.如果x∶y∶z=1∶3∶5,那么=

15.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与它的边长的比是

16.在1∶5000000的福建省地图上,量得福州到厦门的距离约为60cm,那么福州到厦门的实际距离约为km.

17、在一张地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cm,而两地的实际距离为1500m,那么这张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

18.已知==(b+d≠0),则=

第六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1.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顶点为C,∠MCN=45°,试说明△BCM∽△ANC.

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F在BA的延长线上,连接CF交AD于点E.

(1)求证:

△CDE∽△FAE.

(2)当E是AD的中点且BC=2CD时,求证:

∠F=∠BCF.

第七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一.填空:

1.在△ABC中,AB=AC,∠A=360,∠B的平分线交AC于D,△BCD∽△____,且BC_____。

2.△ABC∽△A1B1C1,,AB=4,A1B1=12,则它们对应边上的高的比是,若BC边上的中线为1.5,则B1C1上的中线A1D1=_______

3.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为6cm和15cm,那么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_______

4.在△ABC中,BC=54cm,CA=45cm,AB=63cm,若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15cm,则其周长为_____

5.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若BD=9,DC=12,则AD=_____,BC=_____

A

C

G

F

B

D

E

G

6.△ABC∽△A1B1C1,,且△ABC的周长:

△A1B1C1的周长=11:

13,又A1B1-AB=1cm,则AB=_____cm,A1B1=_______cm。

7.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BD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的比是1:

2,EF是中位线,则被EF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的比

S四边形AEFD:

S四边形BCEF=_______

8.如图,DEFG是Rt△ABC的内接正方形,若CF=8,DG=4,

则BE=_______,

二.选择题:

9.两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是1:

4,则它们对应边的比是()

A.1:

4B1:

2C:

1D1:

10在Rt△ABC中,∠C=900,,∠B=300,,AD为∠A的平分线,DC长为5cm,那么BD=()A10cmB5cmC15cmD以上都不对

11.三角形的3条中位线长是3cm,4cm,5cm,则这个三角形面积是()

A.12cmB.18cmC24cmD48cm

12.在◇ABCD,AE:

EB=1:

2,S△AEF=6,S△CDF=()

A12B15C24

13.△ABC中,∠C=9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

AD·AB=AE·AC,

求证ED⊥AB

第八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1.以下条件为依据,能判定△ABC和△A1B2C3相似的一组是(   )

(A)∠A=45°,AB=12cm,AC=15cm,∠A´=45°,A´B´=16cm,A´C´=25cm

(B)AB=12cm,BC=15cm,AC=24cm,A´B´=20cm,B´C´=25cm,A´C´=32cm

(C)AB=2cm,BC=15cm,∠B=36°,A´B´=4cm,B´C´=5cm,∠A´=36°

(D)∠A=68°,∠B=40°∠A´=68°,∠B´=40°

2.如图,△ABC中DE,DF,EG分别平行于BC,AC,AB,图中与△ADG相似的三角形共有(   )个(A)3(B)4(C)5(D)6

3.如图,已知D,E分别在△ABC的AB,AC边上,△ABC与△ADE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B)=(C)AD·DE=AE·EC(D)AB·AD=AE·AC

4.如图,已知△ABC与△ADE中,则∠C=∠E,∠DAB=∠CAE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个数是(   )∠D=∠B,=,=,=(A)1个(B)2个(C)3个(D)4个

5.如图,已知△ABC中CE⊥AB于E,BF⊥AC于F,求证:

△AFE∽△ABC

第九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矩形都是相似的B.有一个角相等的菱形都是相似的

C.梯形的中位线把梯形分成两个相似图形D.任意两个等腰梯形相似

2.如图3所示,内外两个矩形相似,且对应边平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1B.=C.=D.以上答案都不对

3.如图4所示,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星星图案,则x的值为()

A.15B.12C.10D.8

4.如图5所示,小明将一张报纸对折后,发现对折后的半张报纸与整张报纸相似,你能推算出整张报纸的长与宽的比是下面哪一个答案吗()

A.:

1B.4:

1C.1:

4D.1:

(4)(5)(6)

5.若两个图形位似,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对对应点所在的直线相交于同一点;

B.两个图形上的对应线段之比等于位似比

C.两个图形上对应线段必平行D.两个图形的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矩形都是相似形B.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相似形

C.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相似D.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相似

7.如图6所示,有三个矩形,其中是相似形的是()

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D.甲、乙和丙

8.如图1所示,E、F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边BC、AD的中点,且平行四边形ABFE∽平行四边形ADCB,则=_______.

(1)

第十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1、阳光通过窗口照射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7m宽的亮区(如图所示),已知亮区到窗口下的墙脚距离EC=8.7m,窗口高AB=1.8m,求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BC.

2.如图,直立在B处的一标杆AB=2.5m,立在点F处的观测者从点E处看到标杆顶A与树顶C在一直线上(点F、B、D也在一直线上)。

已知BD=10m,FB=3m,人身高EF=1.7m,求树高DC(精确到0.1m)

3、试作四边形,使它和已知的四边形位似比等于1:

2,位似中心为O使两个图形在点O的同侧

第十一周初三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检测

1._________称为真命题;________称为假命题.

2.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定理.

3.“能被3整除的整数,它的末位数是3”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4.把“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写成“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_________(填“定义”或“公理”或“定理”).

6.“一次函数y=kx-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是一个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7.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锐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