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2758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3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Word文档格式.docx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微点1 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了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外,还包括季风环流。

如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

微点2 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

(1)热力型

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

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

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

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

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微点3 “<

”号法识记风带的分布

全球风带可以利用“<

”巧记,即风向右偏为北半球,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下图所示:

如下图甲为北半球,丙为南半球,乙为赤道。

进一步根据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判断气压带的名称。

微点4 亚洲高压和亚洲低压的成因

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M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

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N印度(亚洲)低压。

微点5 如何根据气压高低判断季节

若陆地上为高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冬季;

若陆地上为低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夏季。

微点6 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加之陆地低压吸引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加之陆地低压吸引而形成的。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微点7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

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

微点8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

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而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部地区,则降水较多。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

(2018·

高考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回答1~2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B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

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

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

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南北纬90°

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

~30°

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

~60°

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

~90°

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风向,辨气压带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4.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

、30°

、60°

纬线平分,则为春分、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

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

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

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

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

(1)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

(4)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

(5)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

第1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

第2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答案:

1.B 2.B

(2020·

运城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

读图回答3~5题。

3.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

4.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

A.①与⑤ B.②与⑥ 

C.③与⑦ D.②与⑤

5.当图中②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

A.武汉可能伏旱B.孟买吹东北风

C.洛杉矶阴雨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是北半球。

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A错。

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B错。

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冷暖空气运动在这里相遇形成,C对。

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D错。

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图中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⑥是盛行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对。

第5题,②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当该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

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天气,A对。

孟买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B错。

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

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

3.C 4.B 5.A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高考北京卷)如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hPa)。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尝试解答】 1.B 2.A

季风环流的判断

(1)通过30°

N或60°

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

例如,若30°

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

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若60°

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

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

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反之,根据季节可判读30°

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徐州地区属于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东亚范围。

1.图中(单位:

hPa)能正确表示1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  )

2.受季风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月份,徐州盛行偏南风

B.冬季,徐州温和干燥

C.7月份,徐州盛行偏北风

D.夏季,徐州高温多雨

第1题,1月份亚欧大陆中部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气候寒冷,在大陆中部形成强大的亚洲高压;

此时P地盛行西北季风。

结合以上分析,选项B正确。

第2题,受季风的影响,冬季徐州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徐州盛行偏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选项D正确。

1.B 2.D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大气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

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

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的是(  )

A.中国B.中亚

C.日本群岛D.东西伯利亚

4.与亚洲高压1025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洋流性质

C.海陆温差D.地形地势差异

第3题,由材料可知,1025hPa等压线是亚洲高压分布范围的标注线,读图可知,图中东西伯利亚地区该线位置最不稳定,说明东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D正确;

中国该线位置变化较东西伯利亚小,A错;

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B错;

日本群岛位于亚洲高压范围以外,C错。

第4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温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C正确。

3.D 4.C

章丘模拟)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

读下图,回答5~7题。

5.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6.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a、bB.b、c

C.c、dD.a、d

7.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第5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

注意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

第6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

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

第7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5.D 6.B 7.C

 大气降水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尝试解答】 1.C 2.A

1.气压带或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1)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湿润(多雨)。

(2)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干燥(少雨)。

(3)西风带控制→低纬吹向高纬→降温→水汽易凝结→湿润(多雨),但西风带背风坡→干燥少雨。

(4)信风、东风控制→高纬吹向低纬→增温→水汽不易凝结→比较干燥(一般而言,信风带控制比较干燥,但来自海洋的信风,遇到地形阻挡,易形成丰富的降水;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2.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因素

说明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

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产生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

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产生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4.降水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降水形成条件

影响因素

降水多的原因

降水少的原因

充足的水汽 

沿海水汽充足

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风向

海洋吹来的风(夏季风)或陆地吹来的风经过海洋等较大的水面带来水汽

陆地吹来的风(冬季风)水汽少

山脉走向

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

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地形类型

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

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上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

暖流上空水汽充足

寒流上空水汽少

地面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

植被破坏严重,地表以沙土为主

空气降

温过程

气压带

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容易凝结

高压带控制,空气下沉升温,水汽不易凝结

风带

西风带由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由高纬吹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

天气系统

气旋、锋面空气上升

反气旋空气下沉

山地迎风坡空气上升

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

下垫面

状况

暖湿气流遇到冷地面(海面)、寒暖流交汇、暖流遇到冷海面(多雾)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沙漠地区;

排干沼泽和湖泊的地区

凝结核

葫芦岛调研)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

下图为两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地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D.大气环流

2.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  )

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B.气温日较差更大

C.降水量较多D.地形较平坦

第1题,读图,甲地北京时间8-20时降水较少,21时-次日8时降水多,据此,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

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据此分析选B。

第2题,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

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

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而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

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C错;

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影响大,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

据此分析选A。

1.B 2.A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

选D。

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

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是区域降水量相等的点的连线,它反映了区域降水量的多少和空间差异。

等降水量线图主要用于考查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在高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综合题偶有出现。

判读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大小、

递变规律,描

述分布特征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

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如图1中降水大致自南向北逐渐增多

读降水数值,

判植被类型

一般地,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森林,400~800mm为森林草原,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

读延伸方向,

析降水成因

(1)若与海岸线平行,则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2)若与等高线平行,则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若与纬线平行,则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大气环流)

读形状特征,

(1)若闭合,则闭合区内可能为多雨中心,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

(2)若等降水量线弯曲,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读疏密程度,

(1)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如图2南部地区。

(2)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描述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判读流程】

第一步,读图名、图例。

明确上图是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第二步,读数值大小及变化。

从图中可知美国西部年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原因与地形阻挡有关。

第三步,读疏密程度。

从图中可知美国西北部年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

原因与地形有关。

【尝试解答】 分布特点:

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

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

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0℃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

(1)指出N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M地到N地降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该月M、N两地降水差异的成因。

(1)由图中日本海、太平洋可判断海陆位置,从而确定大气环流;

由最冷月等温线可判断温度带;

进而可判断气候类型。

(2)最冷月盛行西北风,由等高线可判断MN一线的地形,进而可判断降水差异。

(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该地最冷月温度大于0℃,地处亚热带;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季风气候。

(2)从M地到N地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多。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中部山脉抬升,M地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N地降水较少。

一、选择题

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

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

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

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

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1.C 2.A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阴影部分)、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示意图。

3.甲风带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4.此季节,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D.低温干燥

第3题,读图分析,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位于30°

纬线和赤道之间的为信风带,该信风向右偏,因此该半球为北半球;

甲风带位于30°

纬线和60°

纬线之间,即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带应该为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故答案选B项。

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炎热干燥,故答案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