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9463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

《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章节练习及单元检测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格式.docx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③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④    。

 

10.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遭遇少见干旱,全国耕地受旱超4000万亩。

各级政府实施多种抗旱措施,如在田头打井取水,实施人工降雨作业等来缓解旱情。

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降雨的主要物质。

碘化银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加热到146℃时转化为橙色晶体,④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⑤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⑥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上述叙述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    ;

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    。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题

1.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基础是 (  )

A.化学实验   B.建立假设   C.逻辑推理   D.收集证据

2.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法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3.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溶液,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澄清石灰水,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4.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

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5.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  )

A.二氧化碳比氧气多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全部是二氧化碳,不含氧气

6.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

7.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

(1)①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受热时熔化属于     变化。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    。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

(2)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主要是    的固体小颗粒。

8.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一、都是化学变化;

二、          。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a.          ;

b.手摸烧杯壁有    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分析:

该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有    ,蜡烛燃烧为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

【获得结论】猜想二正确。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练习题

满分:

100分,限时:

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气球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变酸

D.铁矿石的粉碎

3.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挥发性B.溶解性

C.稳定性D.导电性

4.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的燃烧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酒精燃烧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6.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B.假设C.观察D.得出结论

7.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8.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

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9.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大海捞针

10.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

下列仪器口一般不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

11.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1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  )

1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14.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

15.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16.某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以防物质滑出试管

B.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

D.用滴瓶上的滴管吸取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7.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

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

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是用途。

18.在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当概念的序号: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研成粉末    ,将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硫慢慢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

19.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图1-4-1

(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mL。

(2)该同学若要量取44.0mL的该液体,在上面图示的基础上,应该用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0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4.0mL。

20.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4-2

(1)写出仪器的名称:

②    ;

③    。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    。

(3)请在上述仪器中任选一种,指出一点使用该仪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图1-4-3

(1)f的名称是    。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              。

(3)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

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    (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

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

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22.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

据图1-4-4回答下列问题:

图1-4-4

(1)如图1-4-4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图1-4-4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1-4-4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课题一答案

1.答案 B 酒是不同于粮食的新物质,粮食酿酒发生了化学变化,A错;

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布与纱是同一种物质,B正确;

烧制瓷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错;

冶炼生铁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错;

故选B。

2.答案 D 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A、B、C错误;

物质的氧化性需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正确。

3.答案 A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和刻舟求剑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火烧赤壁过程中发生了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4.答案 C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可燃性是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的,燃烧是化学变化,因此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5.答案 B 花朵掰成花瓣、水果榨成果汁、冰砖凿成冰雕等过程中均不产生新物质,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粮食酿成美酒的过程中有酒精这种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B。

6.答案 A 鲜鸭蛋制松花皮蛋的过程中涉及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及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反应中生成新物质,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正确;

楠竹加工成凉席只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错误;

茶叶压制成茶饼只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错误;

油菜籽中本身含有菜籽油,油菜籽压榨出菜籽油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错误;

故选A。

7.答案 A 解答此题时不仅要分辨清楚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还要注意它们的先后顺序。

炸药爆炸、燃烧、腐烂、发酵过程中均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蒸发、熔化、沸腾过程中均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形属于化学变化,如镁条燃烧变成白色粉末,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形属于物理变化,如铁丝弯曲。

8.答案 A “冰封”“雪飘”均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是白玉、金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花落”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发生的均是物理变化;

③、⑥中均发生燃烧,④中块状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以后学习),均产生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9.答案 ①E ②C ③BD ④A

解析 先要分析哪些描述是性质,哪些描述是变化,再进行判断。

10.答案 ①④ ② ③ ⑤⑥

解析 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碘化银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为物理性质;

碘化银的毒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故为化学性质;

加热到146℃时转化为橙色晶体,生成了其他物质,故为化学变化;

制造感光乳剂和用作冰核形成剂属于碘化银的用途。

课题2答案

1.答案 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实验,故选A。

2.答案 D 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谨、科学的探究过程,实验成功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以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偶然的巧合不是实验成功的必然因素,故选D。

3.答案 C 猜想或讨论的结果不一定和实际相符,查阅资料有利于选择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只有通过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才可以确认物质。

4.答案 B 该看法是学生类比推测出来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故选B。

5.答案 C 人体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6.答案 B 澄清石灰水与氧气不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的现象,故选B。

7.答案 

(1)①物理 ②高 ③水 二氧化碳 浑浊 

(2)石蜡

解析 

(1)①石蜡受热熔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②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该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8.答案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1)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发烫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化学 (3)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到热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解析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发光、放热的变化,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标准为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收集证据】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3)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的灯丝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第一章综合练习题答案1.答案  B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因此A、C、D三项都与化学有关。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故选B。

2.答案  C 冰融化成水、气球在烈日下爆裂和铁矿石的粉碎都是物质的状态发生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答案  C 挥发性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溶解性是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稳定性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导电性是指物质能导电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4.答案  D 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5.答案  C A选项中菜刀生锈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选项中粮食酿酒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6.答案  B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步骤。

“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的缘故”只是小明的猜测,故答案 为B。

7.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的科学态度。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出现了异常情况,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反复实验,观察是否是偶然现象,A做法正确;

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或向专家、老师、同学等请教,C和D也是正确的做法;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而不予理睬是错误的做法,故选B。

8.答案  B 酒精灯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实验药液溅进眼睛应立刻用水冲洗;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易使试管炸裂。

9.答案  C 化学变化是指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滴水成冰、刻舟求剑、大海捞针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百炼成钢是由铁矿石冶炼成钢的过程,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10.答案  B 广口瓶瓶口内侧、集气瓶瓶口上面都进行了磨砂处理,滴瓶瓶口内侧也进行了磨砂处理;

锥形瓶不是保存药品的容器,一般不进行磨砂处理。

11.答案  B 振荡液体时,手持试管中上部左右振荡,不可上下振荡,防止液体溅出,故A操作错误,B操作正确;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C、D操作错误。

12.答案  C A项,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项,长颈漏斗中液面高度不变,说明锥形瓶内气压不变,装置气密性良好;

C项,上下移动左管,如果装置不漏气,两端液面不会相平;

D项,玻璃管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13.答案  C 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稍倾斜、瓶口紧挨管口,故A正确;

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故B正确;

读取液体体积示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故C错误;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用外焰加热,故D正确。

14.答案  D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多于试管容积的1/3,可能导致液体溅出,A项不符合题意;

加热固体试剂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导致冷凝液倒流,受热仪器破裂,B项不符合题意;

用自来水冲洗滴瓶上的滴管,可能会污染试剂,C项不符合题意;

俯视读数时,读数偏大,D项符合题意。

15.答案  C 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垫上石棉网,可使烧杯均匀受热,故A项正确;

洗净的试管要倒扣在试管架上,B项正确;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时,让锌粒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易使试管底部破裂,故C项错误;

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D项正确。

16.答案  B 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底,A项错误;

胶头滴管应该正放,防止药液倒流腐蚀胶头,C项错误;

滴瓶上的滴管用后不能用清水冲洗,D项错误。

17.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⑥

解析 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结论是由实验现象经过推理得出的;

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

18.答案  ③ ① ① ② ④

解析 硫的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把块状硫研成粉末和硫粉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9.答案  

(1)42.0 

(2)胶头滴管 (3)大于

解析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只有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的数值才是准确的(如下图中a)。

如果俯视(如下图中b),则导致读数偏大,使所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

如果仰视(如下图中c),则导致读数偏小,使所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

分析该类问题,画出图示即可一目了然。

20.答案  

(1)量筒 漏斗 

(2)③ ② (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合理即可)

解析 

(1)②是量筒,③是漏斗。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题图中的仪器是漏斗,量筒是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

(3)各仪器部分使用注意事项:

①试管用于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应放平;

③漏斗用作过滤器时,其下端尖嘴要紧靠接收器内壁。

21.答案  

(1)漏斗 

(2)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B

解析 

(1)熟悉常见仪器,知道它们的名称,f的名称是漏斗。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常用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且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一般,实验剩余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22.答案  

(1)向着手心(或对着手心、紧贴手心) 倒放 

(2)C (3)①

(或三分之一) ②预热(或均匀受热)

解析 

(1)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3)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

②加热前必须先预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