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162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

《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docx

投行老司机亲述真实的中国投行圈子

独家出售:

《2019上半年公司IPO上市大数据汇编》

《2018年度IPO上市被否案例剖析》

《2018年度公司IPO上市大数据汇编》

 

  如今,在投行工作是否还是一个传说?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尽管现在投行人员的素质早已参差不齐,但投行之外的人仍然羡慕那些正在投行或曾在投行工作的人,主要因为投行的造富效应。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想多赚钱的冲动,毕竟,这也是个人能力的某种反映。

即使说了再多关于投行的工作压力大、出差时间长、没有个人生活,很多人仍然对投行持有美好的幻想。

2010年初,在我还以百倍的热情战斗在投行第一线的时候,投行部安排我在项目上指导一名实习生了解投行工作,这个小青年当时就读威斯康星大学本年二年级,目标也是进入华尔街工作。

他彬彬有礼的叫我“老师”,做事主动,除了对投行一无所知外,各方面都很优秀。

当时他推荐我一本书,叫《MonkeyBusiness》,是两个投行助理记叙华尔街投行人生的,我当时很不屑:

只能在华尔街做到BA就辞职的人能对华尔街有什么深刻见解呢?

如今,我终于“逃离”了投行,有机会以一种平静的心态读完了这部纪实书籍,我发现里面有些东西触动了我。

说实话,从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来说,华尔街投行与中国投行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同——这也恰恰是我接下来想要重点叙述的东西,但是,我必须说,有些东西是相同的,那就是投行工作带给我们的身心折磨和对生活美好追求的丧失。

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我们这些经历过投行洗礼的人积累了或多或少的财富,然后或走或留,但无一例外,觉得身心俱疲。

习惯了熬夜加班却不考虑什么加班费,学会了有时拼命有时偷懒,学会了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后一醉方休然后精神饱满的奔赴下一个项目,一度忘记了那些让生活丰富精彩的旅行和朋友聚会,忘记了周末宅在家中的简单快乐,直到我们终于离开投行回归人间,或者就这样一直在路上疾走,停不下来。

投行,是一份特别的经历,但你不一定非得尝试,因为人生有太多种可能性,很多经历远比在投行工作精彩,你不一定非得通过糟蹋自己的青春来证明自己。

但如果你问我,投行人生为什么值得我多次书写,为什么那些在投行痛苦挣扎的人在考虑换个行业时会有那么多的顾虑?

我会引用《MonkeyBusiness》结尾的文字来回答你:

“人们在放弃一项自己曾为之倾注过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苦心经营过的事业后,难免会自问决策是否明智。

“生活就像跷跷板,需要的就是一种平衡。

在我和特鲁珀还是投资银行家的日子,就仿佛跷跷板的一头站着一个又胖又贪婪的家伙,另一头是一个快乐的小精灵。

你根本看不清那个家伙怎样移动,所以怎么能达到平衡呢?

 

1

梦想没有那么光鲜

《MonkeyBusiness》自第一章起就向我们描绘了奢侈腐化的华尔街投行生活:

出差坐头等舱,住5星级酒店,享受豪华轿车服务,身着手工制的西装,打爱马仕的领带,穿菲拉格慕的鞋子,下班可以享用免费的酒水,还能尽情与脱衣舞女欢乐!

不难理解,为了过上这样的生活,多少华尔街的投行人士都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而那个撒旦的名字就叫“金钱”。

你要是真以为中国的投行人士也能时不时摊上这样的好日子就大错特错了。

2006年我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时,有次听到其他项目组的律师无比羡慕地谈到投行。

他说起他们的一个IPO项目去北京报材料,然后说券商住五星级酒店,他们只住三星,语气中掩饰不住的一股子酸味儿——如今管这调调叫“羡慕嫉妒恨”。

于是我心存念想,以为那就是投行生活——高端金领人士。

等我真正进入投行,满怀期待地踏上第一次出差之旅,到了目的地武汉,装做漫不经心地问企业来接我们的司机说:

我们住什么酒店呀?

司机爽快地回答:

白宫!

就在东湖边上,风景好的很。

我心里嘀咕,白宫是个啥星级的酒店呢?

等到了地方,终于明白了,原来白宫就是企业自己开发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啥星级也没有,除了形状像美国白宫外简直一无是处,没过两天我就被那里对蚊香免疫的毒蚊子咬得眼睛红肿。

而这家打算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办公楼也是一座毫不起眼儿的小楼,因为没有电梯,每天我的心肺功能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青花瓷般的投行金领梦直接被打得粉粉碎。

其实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不同的投行工作方式造成的。

读过《MonkeyBusiness》,你会发现这些投行助理们整天干的事就是编撰各种项目建议书、融资方案和招股说明书,但他们并不需要在客户企业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他们出差通常是为了到客户所在的公司进行商洽或是进行路演。

按我的理解,在美国的上市制度下,上市本身不难,但找到真正对公司感兴趣的客户把股票发出去才是关键。

而在中国,鉴于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一系列严格的上市标准并要求企业必须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才能过会,因此,通常情况下,一般的企业很有动机为了满足这些标准而捏造事实或者造假。

或者说中国的商业社会本来就很混乱,这就导致了中国投行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到企业去实地发现企业的真实情况,协助企业满足中国证监会的各项审核和要求,从历史问题到未来发展目标,从财务状况到日常公司治理,从税务、海关、环保到员工社保,无所不包。

在中国,一次IPO的过程,就是一次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的全面培养过程,或者是一次为了让企业看上去满足这些标准而进行的“包装”过程。

至于“夜夜笙歌”的部分,中国投行也不是没有,那干脆就是一种折磨,鉴于中国人长期以来就偏爱所谓的健康生活,没人愿意在干了一天活儿之后还陪着企业的几个高管在那些小城市看起来不那么正经的KTV唱唱跳跳,外加红黄白几种酒混着喝个没完。

有些企业真的会叫几个当地美女来“公关”,陪着什么领导唱个小曲儿,参加这种活动对于我们投行女员工来说无异于自取其辱,还得假装脸不红不白地坐着。

经过以上总结,基本可以认定:

在中国,投行算得上是个脏活儿累活儿。

万一你的项目成功上市,别忘了上市酒会时赶紧抓住机会秀一秀你的爱马仕皮带,那几乎是你得瑟的唯一机会。

2

加班的真相

《MonkeyBusiness》向我们揭示了华尔街疯狂加班的可怕程度,每周30到50小时的文字处理工作,80%的文案会被否定,连续72小时不合眼的加班,8天路演,飞行12000英里,穿越7个国家8个时区,他们的受虐程度都超常。

金融危机爆发时,我们甚至在电视中看到,雷曼兄弟的那些初级投行员工还在不知就里的加班,我简直怀疑他们就是在盲目的瞎加班,做些毫无意义的工作。

《MonkeyBusiness》部分证实了我的猜测:

长期在投行工作的员工已经不会独立思考了,他们只会机械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华尔街的超常人加班反映了这些华尔街核心人物的焦虑症:

他们不到项目开会讨论或招股书付诸印刷的最后一刻决不定稿,他们是偏执狂,也是完美主义者,他们靠折磨下属缓解他们的长期工作压力。

他们逼着所有的投行助理加班只因为一件事——加班已经成了行规。

如果你因为这些描述认为投行生活很恐怖,恭喜你,在这个环节,中国的投行胜出了——我们稍有人情味儿。

在中国,根据你的职位、能力,还有项目的具体情况,投行加班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和意义。

在中国投行,通常投行人员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做业务的能力,没有什么所谓的系统培训,因此,中国投行喜欢有经验的律师和会计师,而不是像华尔街那样偏爱商学院的优等生。

在中国,没有与投行对口的商学院教育,我们也不需要像华尔街投行的分析师那样不停的做模型分析。

简言之,在中国投行,加班的第一阶段为陪坐和打下手。

再后来,我由初级菜鸟升级为高级菜鸟,可以独立撰写一些不复杂的招股说明书章节了,这时我的加班增多,不过都是为了赶写招股说明书和调整格式。

这时我遇到了愿意教我一些具体业务问题的领导,他在项目的前期不大写东西,因此很愿意在现场口授我一些投行知识和业务规则,小到如何用word调整格式,大到一些财务知识,在我这个阶段,也就是这样而已。

不过,当他们开始讨论募投项目的确定以及管理层讨论分析时,我这个外行就完全插不上话了,我只能看他们写好的章节来学习,如果领导和企业董事长讨论这些重要内容的确定,通常我只能旁听,对其内容一知半解,也许到了十二点或者更晚,他们会发个善心让我先回宾馆休息。

大多数情况下,中国投行的加班都比较温和,甚至在项目初期也不用加班,到点就和企业一起下班。

一些业务骨干甚至惯于在项目上偷懒,先让那些新人拿招股书写着练手!

企业有问题就解答一下,没问题的话,每天电脑一开一关,一天就过去了。

到招股书快定稿的时候才进入相对恶性的加班,十二点、一点,忙着核对招股书前后文有没有不一致的地方,保荐人有时在这个阶段才会在现场出现,通读招股书,有经验的保代开始提示下面人改正那些有问题的章节,混日子的保代则在这个时候开始熟悉项目情况。

当然,在哪里都少不了那些偷懒不干活的人。

在华尔街,这些人会在年终业绩考评时被某些同事揭发,或是在项目失败时找到下属做替罪羊,也有可能就自己承担责任。

而在中国,差不多的故事也在上演,有些人把招股书写得一塌糊涂让其他同事替他们“擦屁股”,或是不负责任地拿份儿保代津贴或是项目签字费舒舒服服混日子,当然,也有人在投行混不下去,只好走人。

说到底,加班的真相就只有两种:

累得半死,或是滥竽充数。

3

谁才是忽悠高手

《MonkeyBusiness》一书向我们介绍了华尔街投行内部严格的等级制度,作者称之为“投行食物链”,每个级别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分明,从一个级别升至另一个级别要有足够优异的表现和一定时间的磨炼才行。

简单说来,最低级的是分析师,用该书作者的话说,“分析师根本算不上是人,就和猴子一样。

成堆的猴子,互相趴在背上,挑拣着对方毛发中的虱子。

”通常而言,没有在商学院学习过的人进入投行就只能做分析师职位,做些琐碎却繁重的工作,慢慢被调教成投行的机器人。

再往上就是该书作者所处的银行助理职位,从这一步开始,你可以被称作一个banker,“投资银行助理所作的很多工作都和价值以及成本核算相关。

原则上讲,每笔交易都离不开估价。

”所以,这些普通的投行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做模型,算估值。

在中国投行,我们也有所谓的等级制度。

纯本土的券商里投行职员级别包括项目经理、高级经理、业务董事、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那些合资券商或沾过外资气的券商里投行职员级别包括A、SA、(IVP)、VP、(D)、ED、MD,加括号的项目表示在有些券商中这一职位序列没有设置。

总之,只是内外资券商叫法不同,在公司中的地位各序列基本相同,比如我本人在本土券商做到过总经理助理的级别,相当于合资券商中的D(Director)。

不过在中国投行,特别是本土券商,级别的调整相对灵活,特别是在保荐代表人制度存在的情况下,有的年轻人考过了保荐人考试,甚至迅速注册为保荐人,他的级别就可以很快得到提高。

有时候,我们本土投行内部就只有两个级别:

保荐人和非保荐人。

在当年保荐人资源还特别稀缺的时候,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我听说A某考过保荐人考试后立马升格,被周围的新人称做“A总”,过了一年,那新人也考过了保荐人考试,当下改口把“A总”叫回“小A”,表示二人就此又可以平起平坐了。

不过,抛开保荐代表人制度不说,在中外投行,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在业务能力之外,忽悠能力高的人通常比较容易得到升职,说得洋气点儿,如果你与客户及监管机构沟通的技巧不行的话,在投行里很难受到器重进而快速成为一个高级别职员。

这种所谓忽悠能力,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项目实践上慢慢找感觉,你最好早点开窍,别光顾着埋头写文件。

在中国投行,真实的情形也差不了太多。

忽悠的办法有好几种,当然,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几种。

首先是出大牌,如果想拿下一个大的项目,派去忽悠客户的人级别一定要高,最好是公司总裁、副总裁级别,实在不行也得投行总经理亲自上,这一招首先就会让客户觉得“倍儿有面子”,体现出我们投行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

这些经历对我日后做PE也很有帮助,因为PE大部分情况下提供不了专业的服务就更得忽悠了!

而怎么能在忽悠中体现中你的气场,是一门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