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制度.docx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
一、护士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必须及时处理、记录,报告主治医师,通知检验科。
二、立即报告医师组织治疗和抢救,护士遵医嘱给药。
三、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上报输血科。
五、怀疑细菌污染或输血差错引起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六、.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七、血库报告科主任并核对检验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八、检验科主任组织复检、诊断试验,作好记录。
报告临床,共同分析,确定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并报告医务科。
九、临床与检验科主任根据记录回顾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采取预防措施。
并报告质量管理科。
十、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清技术责任与差错责任,得出处理意见,报院长批准执行。
十一、输血导致感染疾病按《医院控制感染管理规定》处理、上报.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及时处理或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为了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特制定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后甚至十几天,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二、输血中或后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进行处理与调查,医护人员认真记录相关信息及反应处理过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馈单》送交血库。
三、对于患者的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再次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馈单》送至血库。
四、血库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原因并报至医务科,以供登记、调查、随访、追溯。
五、血库医师应和临床医师经常沟通,及时发现输血反应,提高临床诊断、处理输血反应的能力。
六、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及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监测输血的医护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可停止输血,并维持静脉通路。
同时,临床医护人员立即通知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作好记录。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应急措施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2小时后缓解。
出现此反应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保持静脉通路。
寒战时应注意保暖;高温时给物理降温,也可用解热镇痛药;反应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15min-20min测体温和血压一次(注意与溶血反应的发热相鉴别)。
(—)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此反应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也可在输血完毕后发生。
轻度表现为瘙痒,皮肤红斑、尊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重度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发维、呼吸困难、肺部有哮鸣音、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有些患者亦伴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出现此反应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轻度可不停止输血,但应严格观察;重度立即停止输血。
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治疗。
严重者可根据医嘱皮下或静脉注射1:
1000肾上腺素0.5〜1ml。
有循环衰竭时用抗休克治疗。
喉头水肿伴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需作气管切开。
(三)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AB0血型不合,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即可出现症状;RH血型不合引起的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lh-2ho症状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严重者出现休克、DIC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出现此反应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抽取患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2.通知血库配合查找原因。
3.再次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等。
4.留取输血后第一次尿样送检(急性溶血患者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5.给予患者氧气吸入,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
6.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酎或代血浆,以及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
7.保护肾脏。
为解除肾血管痉挛,可行肾区热敷。
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血红蛋白,注意观察尿色。
8.密切观察病情,尤其血压、尿量,一旦出现尿少、无尿者,按
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9.DIC的防治。
(四)细菌污染反应
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在输了少量血后立即发生剧烈的寒战、高热、头胀、面潮红、烦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难、干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严重可发生休克、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亦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
全麻手术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或创面渗血的表现,而无寒战与发热。
出现此反应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畅通,通知医生。
2.观察血袋有无浑浊、气泡、溶血等细菌污染现象,并通知血库帮助进一步查找原因。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利早期发现休克的先兆。
4.抗休克,防治DIC和肾功能衰竭方法同前;抗感染治疗。
5.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6.根据病情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出入液量。
(五)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
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维、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有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出现此反应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于床沿,四肢应注意保暖。
2.氧气吸入(湿化瓶可内置20%-30%酒精溶液)。
3.使用镇静药(若有昏迷、休克、严重肺及支气管疾病者禁用)。
4.快速利尿(休克者慎用),应用平喘药和强心药时要注意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
5.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密切观察血压情况,对同时伴有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若血压下降,应立即停用。
6.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可减少回心血量和解除支气管痉挛。
7.其他:
若无快速利尿剂、无血管扩张药治疗情况下,可考虑静脉穿刺或切开放适当的血,以减少过多血容量。
(六)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出现此反应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可根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给予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血小板等。
若发生DIC,补充凝血因子并应用肝素抑制血管内凝血。
(七)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越高。
高钾血症:
患者可出现软弱无力,重者肌肉和呼吸肌瘫痪,心房或心室颤动,有典型心电图异常表现,甚至心室停搏而死亡。
酸碱平衡失调:
有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出现此反应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停止输血。
高钾血症,应及时静脉快速滴入5%碳酸氢钠100~200ml、葡萄糖酸钙、胰岛素等治疗。
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一般正常机体可代偿。
轻度代谢性碱中毒只需给予足量生理盐水静脉滴入,即可恢复。
重症患者除生理盐水外,可据情况给予适当氯化铁并严密观察患者情况。
对肝硬化、肝损伤、心力衰竭以及合并呼吸性酸中毒者禁用。
(A)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此反应是指在输少量血液或含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严重,即典型的急性肺水肿症状和体征,如寒战、发热、咳、喘、呼吸急促、发维和低血压、肺内可听到啰音、可造成死亡。
出现此反应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吸氧治疗。
2.异丙嗪251ng肌肉注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抗休克。
4.平喘、利尿。
(九)输血的其他不良反应
有枸椽酸盐中毒、氨血症、肺微栓塞、输血后紫瘢、含铁血黄素症、空气栓塞、低温反应、输血后静脉炎、传染性疾病等,医生可据病情处理。
二、血库应积极参与调查并详细记录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血库立即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0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标准4±2℃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0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检验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三)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问题时,检验科主任应及时解决。
(四)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三、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经过应由医生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
四、输血完毕,护理人员应在24小时内及时将血袋送交血库,并由血库在4±2℃冰箱保存至少24小时。
五、输血后,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馈单》,并交血库保存,血库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将汇总分析结果上报医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