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金融论文范文-试析政府不能过度干预金融市场word版下载.docx
《金融市场金融论文范文-试析政府不能过度干预金融市场word版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市场金融论文范文-试析政府不能过度干预金融市场word版下载.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市场金融论文范文:
试析政府不能过度干预金融市场
word版下载政府不能过度干预金融市场论文导读: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政府不能过度干预金融市场的优秀论文范文, 对正在写有关于金融市场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论文片段:
由于政府权力对金融市场的主导作用,也必定导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以不同的方式将其利益固化为制度,使不合理利益法律化。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尽管没有如以往那样对中国金融改革提出具体的改革目标,但如何应对严峻的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如何来把握金融改革的方向,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应该从哪里入手,依然是我们必须认真反思的重大理论理由。
可以说,当前世界的经济理由,基本上是由金融理由引发的,无不与信用过度扩张有关,只不过是不同的市场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所谓信用过度扩张,就是信用的扩张严重超过实体经济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在实体经济之外完全独立运转的体系,导致各国货币超发、银行信贷滥用、各种金融杠杆无限放大。
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主要是因为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吹大房地产泡沫,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化,让信用过度扩张到了极致;欧债危机则是国家债务信用过度扩张的结果。
从2003年以来,过度信用扩张也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工具。
在1998年~2002年,银行信贷增长量年均为1万亿元,而这些年信贷增长量则达到年均8
万亿元,后者是前者的八倍。
每年信贷增长已远远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比如近些来年,每年新增名义GDP5万亿元,实际新增为4万亿元,但近三年的信贷增长年均超过8万亿元。
尽管这几年的国内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尚未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但其中的理由与风险已无可复加。
比如,房地产泡沫吹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增加、民间信贷市场的“炒钱”等,都是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可以说,当前所谓的深化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及防范系统性风险,其实就是如何来确定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如何让金融市场的扩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
这是这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核心内容。
因为金融就是给信用风险定价。
信用是什么?
它就是不同的当事人的承诺。
如果这种承诺不能够界定在一定的限度内,不能够通过有效的法律制度来保证、激励与约束,那么任何一个当事人必将过度使用承诺。
可以说,这是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最为重要的理论理由,也是未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基点。
如今,信用无限扩张或过度使用金融体系,也成了现代政府调整社会分配等关系的手段。
因为使用十分便利,而且金融产品的特性使然,即金融投资收益的即时性及显性化,不仅为政府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来自各方的阻力。
表面上看,这种政府过度信用扩张的方式,可以平衡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财富与收入关系,但它更可能成为成本最高的再分配方式。
其不仅危及了接受者的利益,也牺牲了纳税人的利益。
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就是通过滥用信贷给低收入居民购买住房;而中国对银行利率过度管制,同样是一种极为不公的财富转移机制。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许多理由,不仅与信用过度扩张有关,同时也与政府对金融市场过度管制有关。
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既要让金融服务回归到实体经济,也必须加快市场化的改革。
可以说,国内金融市场,看上去是最为高级的现代市场,市场化的程度最低。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金融市场,至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
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利率及汇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扭曲的。
比如政府直接对银行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并让其成为整个金融市场基准利率。
市场价格机制扭曲,是当前金融市场乱象丛生的主要根源。
二是政府通过不同的政策手段,倾向性地向一些企业及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许多资金不是通过价格机制,而是通过行政方式或权力来配置,导致中国金融业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盛行。
比如,国内银行之所以能够不通过努力就能得较高的利润,完全是政府的政策使然。
同时,由于政府权力对金融市场的主导作用,也必定导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以不同的方式将其利益固化为制度,使不合理利益法律化。
三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行政主导过多,必定导致金融市场钱权交易盛行。
因此,减少政府对市场行政主导与干预,应是当前金融改革的核心。
而金融的市场化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加快利率及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不少管理者一直没有看到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的真正威力,一直在担心金融市场价格放开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就好像在加入WTO前讨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情况一样,当时曾认为,如果开放中国汽车业,外资企业一定会把中国汽车企业打垮。
实际上,中国加入WTO, 开放汽车业,才是中国汽车业繁荣的真正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