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6207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中国内燃机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与投资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机床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加工中心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1-2015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产销需求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2011-2015年中国钢铁铸件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激励下,湖南省机械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产业规模、增长质量、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机械行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一)行业发展特点

1、行业发展质量又好又快。

全行业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70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287亿元,年均增长38.79%;

工业增加值由216亿元增长到1315亿元,年均增长31.13%;

主营收入由634亿元增长到4075亿元,年均增长40.19%;

利税总额由57亿元增长到488亿元,年均增长50.71%;

实现利润由27亿元增长到319亿元,年均增长59.85%。

出口交货值由26.4亿元增长到124亿元,年均增长31.24%;

规模工业企业数由1240家发展到2324家。

2010年全省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3%提高到22.3%。

“十一五”期间,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全省工业相应指标的增长幅度,全行业总体经济经济情况不断趋好(机械行业“十一五”生产经营情况见下图)。

2、行业竞争优势逐步凸显。

“十一五”期间,湖南机械行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如:

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确立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

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达到全国总量的25.8%,混凝土机械、特大型工程起重机械、液压静力压桩机、多功能旋挖钻机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0%以上;

湖南已成为国内外最大的重载交传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及其配套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六轴大功率货运机车、A型地铁车辆、低碳静音B型城轨车辆等品牌优势明显;

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产品,如9600kw大功率货运机车、1000kv特高压电抗器、500kv换流变压器、1000吨汽车起重机、220吨电动轮自卸车、72m混凝土泵车等集中展现了湖南机械行业竞争实力。

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南车株机、湘电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确立了在我省机械行业中的领军地位。

3、行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0年底,全省机械行业拥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4家;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5家;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9家;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46家,全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R/D)达到2%左右,其中核心企业R/D费用达到5%以上,2010年全行业新产品产值率26.68%,高出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

4、行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

2010年机械行业已经拥有产销过500亿元企业2家,过100亿元企业累计达5家(含500亿元企业),已经拥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围绕核心企业的地方配套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

行业内核心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通过重组国内外企业和国外建设研发基地等方式,整合国内外产业资源,逐步提高了优势产业在国内外竞争地位。

湖南机械行业组织结构正从“散、小、差”向“大而强”和“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湖南机械行业在高速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1、产业配套体系发展缓慢。

关键基础部件发展滞后,主导产业本地配套率低,如高档液压元器件、大马力发动机、数控系统、高强钢板和硅钢片、高压开关等长期依赖进口或省外配套。

机械行业专业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协作服务中心建设缓慢,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影响了行业总体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2、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缓慢。

湖南机械行业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高,增加了产业发展的非生产性成本,影响了机械行业产业增加值率的提升。

3、产业整体转型升级速度缓慢。

湖南机械行业高速发展态势掩盖了产业内部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

一是机械行业规模总量不大,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国总量的3%左右;

二是传统产品比重过大、技术水平不高,全行业产业增加值率只为30%左右,低于国际工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7~48%),传统机械行业的产品和技术提质升级速度不快;

三是我省机械工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出口交货值只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9%;

四是存在产能过剩隐患,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导致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限制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任务繁重;

五是市场迫切需要的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湖南机械产品服务供应商和设备成套系统制造商发展迟缓。

二、世界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新理论和新技术基础之上、集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机械产品正在使世界机械工业发生深刻的变革,未来世界机械行业将呈现以下变化:

(一)产品技术的高端化

2011-2015年中国钢铁铸件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机械产品和技术总体朝着精密化、自动化、信息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产品正在从单一技术向系统集成技术、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化;

产品规格由中小型向微型和超大型化延伸;

智能制造、精密制造、虚拟制造、绿色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机械产品正在走技术高端化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产品将成为机械行业培育和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

(二)产品需求的个性化

机械产品应用领域总体朝着需求多变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方向发展。

国际机械企业正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市场响应能力”,以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式生产,满足产品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正快速提升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即能够根据用户需要,从提供单台设备到提供成套设备系统、到最终成为用户服务供应商的快速响应能力。

(三)市场竞争的国际化

国际著名机械企业通过品牌经营、合资独资等方式生产中高端机械产品以进入国内市场,对本土机械产品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

而国内机械产品的过剩产能也迫切需要通过国际机械市场来进行消化。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技术标准、产品(或企业)品牌、专利技术等非关税壁垒对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势、国际产业资源的整合需求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特征,湖南机械制造业提高国际化水平将是一项紧迫、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探索一条新型工业化新路径,通过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培育产业核心竞争能力,通过技术升级换代、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进一步提升机械产品的技术档次和水平。

三、“十二五”湖南机械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后经济危机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阶段,面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湖南机械行业面临新的形势:

(一)资源环境制约作用增强

机械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正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

世界汽车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产品轻量化等节材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技术在机械产品中的不断推广、产品人机友好设计的新理念以及产品全寿命周期社会责任管理(如机械产品再制造技术)等,对机械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提出了迫切需要满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具体要求。

绿色制造技术、低碳制造技术等已经成为机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

传统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发生了逆转:

天赋的自然资源由于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而不再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要素;

资本富有和贫乏的界限由于资本市场的开放也变得模糊;

劳动力因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提高而克服了数量上的不足。

这些新变化使得传统比较优势在产业竞争中的作用逐渐消失。

基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削弱的同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如知识、技能、专有技术、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等已经成为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三)产业高速发展市场机遇

一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下,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能有效使用的集劳动力、技术、资金、知识密集如一体的机械制造业必然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首选主导产业,仍将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处于提高城市化率、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机械产品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

一批在建或新建重大工程项目,将有效拉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机械行业提出了新的产品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和生活方式改变,将在国内产生新的机械产品的投资和消费市场。

三是从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看,世界经济正在走出谷底,缓慢回升。

世界机械产品市场格局的战略性调整为我国机械制造业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进入新兴国家市场提供了契机。

四、湖南机械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

2011-2015年中国钢铁铸件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四化两型”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引导企业从“单台产品供应商”向”成套设备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的转型,产业从“规模扩张型”向“创新效益型”和“国际竞争型”转型;

“十二五”末将湖南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部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大省。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引导企业,产业服务市场。

坚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产品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以创造市场需求为技术结构优化的努力方向,进一步提升湖南机械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创新驱动原则:

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实现产业比较优势逐步转变成市场竞争优势、产品技术优势逐步转变成产业规模优势,实现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快速提升。

3、集聚发展原则:

坚持产业科学布局和集群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集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能源装备、环保装备等),实现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零部件配套链的同步发展,实施产业“千—百—十亿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4、资源整合原则:

坚持产业技术和产业资本一体化扩张,推动产业组织结构优化。

积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整合国际国内产业资源,内引外联、开放发展,依托核心竞争能力吸引零部件配套资源;

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靠大靠强吸取优势资源,实现产业资源的纵横向优化组合,推进机械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机械行业。

(三)主要目标

1、行业产销总量突破万亿:

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

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率提高3~5个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达到1000亿元,出口交货值占规模工业主营收入的10%以上;

机械行业全国排名进入前10强(其中:

汽车产销100万辆以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

2、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十二五”末,机械行业内主营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企业2家、过百亿元企业10家,过五十亿元企业15家,过十亿元企业20家。

力争有1~2家机械企业进入世界500强,5~10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企业100强。

3、核心竞争力快速增强:

工程机械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智能电网及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及关键部件等优势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五、“十二五”机械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机械行业将紧紧围绕国际国内潜在市场需求和现实市场需求,特别是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求的技术装备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一)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产业领域

1、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

重点发展4个板块11类装备产品:

一是现代工程机械装备板块:

包括混凝土机械装备、压实与路面机械装备、工程与建筑起重机械装备、桩工机械装备、土方工程机械装备、机动工业车辆等;

二是新能源工程机械装备板块:

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工程机械装备;

三是现代港口工程机械装备板块;

四是市政公共装备板块:

包括消防救护公共装备、灾害应急公共装备、环卫装备、园林作业装备等;

重点发展4类关键部件:

高端液压元器件、大马力发动机、变速箱和重型底盘等。

2、先进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

2011-2015年中国钢铁铸件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重点发展2个板块8类产品:

一是机车板块,包括新型重载货运机车、高速客运机车;

二是城轨车辆,包括城际客运动车组、城轨车辆、低地板轻轨车、新型储能式城轨交通车辆、新型轨道工程车辆、中低速城际磁悬浮列车等。

重点研制开发10类关键部件:

大功率牵引变流系统、各种制式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电站成套设备、制动系统、列车控制网络系统、信号与通信系统、高性能转向架、轻量化新材料车体、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效储能器件等。

3、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新品种

重点发展4个板块10类整车产品:

一是混合动力汽车板块,包括混合动力大巴、混合动力轿车、混合动力越野车、混合动力工程车辆;

二是纯电动汽车板块,包括纯电动工程车辆、纯电动大巴、纯电动轿车;

三是汽车新品种板块,包括重型卡车、中高端越野车、节能型轿车;

四是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

重点发展5类关键部件:

混合动力系统总成、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高性能动力电池、动力总成模块、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燃油喷射系统、汽车自动变速器总成等。

4、新能源装备

重点发展6类产品:

MW级风电成套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成套设备、太阳能光热发电成套设备、生物质能源利用设备、地热资源利用设备、大型核电辅机设备(核泵、核阀门等产品)

5、智能电网及输变电装备

重点发展8类产品:

500kv及以上特高压变压器、220KV及以上超、特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超高压开关、控制及保护设备、智能化中压开关成套设备、电站成套设备、智能电表及智能用电终端、特种高性能电力电缆(用于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

6、高档数控装备

重点发展7类产品:

数控高速精密磨削装备、高档数控磨齿机、高精度数控曲轴、凸轮轴磨床、超精密高档数控机床、数控双端面磨床、高档数控机床关键部件及系统。

7、大型冶金、矿山装备

220t及以上电动轮自卸车、大型斗轮堆取料机、22m3及以上大型正铲式挖掘机、大型露天矿用铣掘关键设备、大型带式运输机、360m2及以上大型烧结机、大型液密封环冷机等。

8、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重点发展9类产品:

大型海上桩基设备、大型海上吊装设备、海上钻探系统、航道疏浚装备、船舶动力、海上石油钻井电机、豪华游艇、新型复合材料大型游艇、特种内河船舶等。

9、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装备

废水处理成套设备、电站烟气脱硫脱硝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设备、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乏燃料处理设备、降噪减噪成套设备和系统、固体垃圾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套系统等。

(二)重点提升和改造的机械设备产品领域

1、节能技术提升的主要机械设备领域

重点研究开发:

高效清洁燃烧锅炉;

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

变频调速电机;

节能型水泵、风机、压缩机;

电控增压车用汽油机。

2、环保技术提升的主要机械设备领域

重点降低3类产品排放指标:

燃油汽车、燃煤锅炉、节能环保型内燃机。

3、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主要机械设备领域

坚持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以下8类产品,即制药机械设备、农业机械设备、印刷机械设备、纺织机械设备、烟草机械设备、食品机械设备、橡胶机械设备、成套电器设备等。

六、“十二五”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2011-2015年中国钢铁铸件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形成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核心企业要打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智能型工程起重机械设备、重载货运轨道交通设备、城市轨道车辆、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风力发电成套系统、太阳能光伏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等10类重点产品核心平台技术;

中小企业要形成具有自主核心专利技术的主导产品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机构。

“十二五”我省将新建10~15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设10~15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二)完善产业零部件配套体系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零部件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资源的引进,提升中高端液压元器件、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电力牵引轨道装备控制系统、牵引变流系统、风电轴承、混合动力系统总成、汽车自动变速器等关键部件技术层次和配套水平,依托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汽车整车等产业价值链,提高本省优势产业地方配套能力,形成以主导产品为核心,产业零部件配套为纽带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体系。

二是通过规划引导和产业布局调整,围绕主导产业新建一批精密铸造、表面处理、零部件热处理、精密机械加工和设备再制造等配套协作服务中心、零部件外协加工中心,提高产业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是建设机械、冶金、化工、重大工程等以上下游产业价值链为纽带、互为市场、互为客户、供需双方紧密合作的产业合作战略联盟,快速提升本省配套率和配套水平。

(三)发展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机械行业“十二五”产业发展转型期的新任务,是进一步提升机械产品的附加值和全行业的营利水平重要举措。

一是要积极引导机械制造核心企业从单台产品供应商的传统经营模式向集成系统和成套设备服务供应商新型经营模式转型。

鼓励有条件的机械企业,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性服务在设备供应中的增加值率,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高端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二是要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扶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管理咨询、信息化服务、教育培训等多种生产性中介服务业。

新建一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包括开放式创新的新型科研机构、市场营销服务中心、海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产品品牌设计和营运中心、企业发展和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先进装备国际交流博览和展示中心、现代物流仓储和服务中心、完善已建的工业设计中心,为中小机械企业提供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优良生态环境。

(四)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机械行业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制约瓶颈,为了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十二五”必须加快建设机械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一是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大专院校整合教育资源,改革教学计划和培养内容,建设机械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熟悉产业发展规律的高技术人才,包括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为机械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二是要充分发挥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优势,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要通过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和机制,完善实训基地、在校顶岗实习和校企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难题、爱岗敬业的一线技能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

三是制定吸引国际化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相关政策。

通过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创造生活环境等灵活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来机械行业工作,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的汇集机制,完善有利于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人尽其才的管理、保障机制。

七、支撑机械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引导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机械制造产业的支持力度,对列入“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技术改造、重点产品研制开发、重大产业关键技术、重点平台建设等项目库中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和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机械制造产业的技术进步项目和资产重组项目。

(二)拓宽企业上市融资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