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18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西安市周至县第七中学黄彦举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的概况”。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在中国河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本条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在地图上找出长江;

2.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河流特征及划分点;

3.通过学习,知道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包括长江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属于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我国河流众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和最重要的河流。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之后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一定的河流知识基础。

对于长江的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长江的概况了解。

对于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教材介绍比较详细,除了地图、图片,还增加了阅读材料,因为八年级学生对于落差、势能这些物理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需要细细解读。

对于“黄金水道”,教材比较简略,仅通过文字材料予以介绍,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水资源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

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同时长江沿岸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而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

因此,本节课长江的知识属于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本节课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

具体表现如下:

一方面,关于长江的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特征等与在前面所学过的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关系密切,而且与后面要学的交通、区域地理等知识点关系密切;另一方面,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有关长江的地理知识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对于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开发利用的学习,将进一步提升学生读图、绘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的迁移、巩固。

三、【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学生在前面已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章第一节中国的河流中,他们已初步掌握河流的分布和分类、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2.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他们比较喜欢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山川河流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

3.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识记长江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市区和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特征。

3.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长江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

4.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并根据河流落差分析水能丰富的河段;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干支流;学会绘制长江干流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查找地图熟悉的地理事物,建立空间概念;

2.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及河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加强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长江源流概况

难点:

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

突破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和视频,以及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述法、比较法等方法。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针对不同课堂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除了保留传统的讲述法等方法外,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等。

七、【学法指导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要在本节课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绘制简图、讨论分析、探究学习等方法。

要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对未知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会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具准备及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学习资料

3.学案

九、【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主要设计意图

可能出现的

问题及对策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插有MP3《长江之歌》的长江风光图片。

【提问】:

歌曲中“你从雪山中走来,惊涛是你的气概……”,“你”指的是哪条河流?

【导入】对,是长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板书:

滚滚长江)

学生认真观看插有歌曲的图片。

学生思考、回答。

(长江)

通过播放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轻松进入课堂。

问题:

播放歌曲时间过长容易使学生兴趣下降。

对策:

老师剪辑好歌曲,把时间控制在学生兴趣最高时,2--3分钟时为宜。

展示课标

明确目标

【多媒体展示】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的概况。

教学目标:

1.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识记长江的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特征。

3.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长江开发利用问题。

4.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及其支流;学会绘制长江干流示意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解读课程标准,对照教学目标,理解学案中的有关要求。

帮助学生解读课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承转】长江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河,而且是世界第三大河。

你们想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和地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开发利用状况吗?

【安排小组活动】好,为了充分发挥各位同学的聪明才智,比比看看哪些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强,现在我把全班分为八个学习小组(各小组选出1名组长负责协调汇总),依次完成flash动画上提出的几个问题,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1)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2)在课本图2-32“长江水系”找出长江的干流并描粗,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

(3)在课本图2-32“长江水系”中七大支流和两大湖泊(从西向东),并找出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四大城市。

(4)在课本图2-9中找出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在课本图2-32“长江水系”中找出长江的上中下下游划分的分段地点:

宜昌、湖口,并用彩笔标出葛洲坝、三峡。

(6)在地图册上有关地图中找出长江流经的干湿地区。

【播放flash动画】教师播放长江干支流、流经的省市区、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和动画,分组观察指导学生完成问题。

【练习巩固】好,在完成以上问题后,请同学们绘制一幅“长江干支流水系图。

老师分组指导学生绘制“长江水系图。

【过渡】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在哪个国家?

哪条河上?

为什么这条河上能修建这么大的水电站?

对,三峡水电站之所以建在长江上,是因为长江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

【提问】请各小组读图2-37“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

(1)长江的源头至入海口长约多少米?

落差多少米?

(2)长江的源头至宜宾长约多少米?

落差多少米?

(3)为什么上游落差这么大?

(4)长江的上游多穿山越岭(横断山区和巫山)会有什么特征?

你知道这里有哪些著名峡谷?

(5)长江在横穿巫山时,形成了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长江三峡。

这里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

对照图2-9,从地形角度出发,谈谈为什么在三峡修建大型水电站?

【展示flash动画】老师向学生演示多媒体动画,通过小球从高处滚落的速度变化使学生明白河流落差与水能的关系。

同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予以肯定或否定,指导学生完成问题。

【过渡】长江不仅拥有巨大的水能资源,还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被称为“黄金水道”。

【播放flash动画】繁忙的长江水运。

【提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高?

(指导学生从长江流经的干湿地区、各河段的特点以及长江沿岸的人口、经济状况回答)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读一读”,说说长江为什么被称为“黄金水道”?

【总结讲述】长江干支流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长达7万多千米,宜宾以下干流四季通航,是中国通航历程最大的河流,而且沿岸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但是,目前我们对于长江的水能开发和航运开发程度仍然较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长江将会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学生兴趣正浓,齐声回答:

“想”。

学生小组活动,通过抢答方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因为长江是中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是中国第一大河。

(2)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格拉丹东雪地,注入东海,流经青、藏川等11个省市区。

(3)长江的七大支流从西向东依次是雅砻江、乌江、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流经湖泊有洞庭湖和鄱阳湖。

(4)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从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5)宜昌(湖北),湖口(江西);宜昌附近是葛洲坝、三峡。

(6)长江主要流经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长江水系图。

学生思考、回答。

(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它建在长江上。

因为长江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

学生读图后,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1)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长约6300米,落差达4000多米。

(2)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长约6300米,落差达4000多米。

(3)其中上游落差最大,尤其是源头至宜宾段。

(4)长江上游水流急、落差大、多峡谷,如虎跳峡、三峡等。

(5)学生就三峡工程展开激烈讨论,得出结论:

三峡地处长江上游,水流急、流量大、江面窄,非常适宜建水电站。

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河流落差越大,蕴藏的水能资源越大。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回答:

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长,宜宾以下干流四季通航,而且沿岸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因此航运价值很高。

学生阅读后回答。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抢答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

学生之间智力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完成问题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对策:

老师把学生按优良中差搭配分组,尽量缩小各组差异,并分组指导,使各小组准确、快速完成问题。

问题:

个别学生可能绘制得不好。

策略:

指导学生先绘制干流,再绘制支流。

干流呈“w”形,支流北岸4条,南岸3条,按老师提示绘制。

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