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docx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

 

 

普洱换流站三通一平工程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

 

2011--04--28发布2011--04--29实施

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普洱换流站三通一平土建工程施工项目部发布

前言

本施工方案根据普洱换流站三通一平场地平整的实际施工环境和工程的工期要求及质量标准进行编写。

本方案由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普洱换流站三通一平土建工程施工项目部提出。

本方案主要起草单位:

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普洱换流站三通一平土建工程施工项目部

本方案主要起草人:

本方案主要审核人:

本方案批准人:

本方案会签:

本方案首次发布日期:

2011年04月29日

本方案由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普洱换流站三通一平土建工程施工项目部负责解释。

 

目次

1.目的、范围

普洱换流站三通一平场地平整为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800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的前期工程,为确保该工程紧张有序地施工,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资源,以及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及工期要求,针对工程施工特点,特编写本施工方案。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普洱换流站三通一平场地平整施工。

2.编制依据

(1)中南电力设计院提供的糯扎渡送电广东±800kv直流输电工程普洱换流站《征地红线图》(检索号:

B3881S-Z0101)、《场地平整图》(检索号:

B33881S-Z0102A);

(2)《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变电土建工程)》(Q/CSG10017.3-2007);

(3)《普洱换流站三通一平施工组织设计》;

(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J164-92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8)《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J79-91

(1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

(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12)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13)国家有关工程验收规程规范;

(14)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有关规定和办法;

(15)主管部门对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补充规定;

(16)有关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

(17)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资料;

(18)常规的施工经验、总结。

3.工程概况

3.1工程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设计单位:

中南电力设计院

监理单位:

云南电力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

3.2工程概况

1)站址自然条件

糯扎渡送电广东±800kV普洱换流站站址位于普洱市西南面约32km,龙潭(南本-龙潭乡)公路两侧,交通便利,地属普洱市思茅区龙潭乡龙潭村,西距糯扎渡水电站约25km,东北距500kV思茅变电站站址约29km。

糯扎渡送电广东±800kV直流输电工程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负责该工程的建设和运营。

该工程起点云南普洱地区,落点广东江门地区,直流输电总规模5000MW,采用±800kV直流输电方式,直流线路长度约1451km;计划2012年6月单极投产,2013年双极建成投产。

2)地形地貌

站址范围主要由三座相对独立的山丘及谷地组成,西侧紧邻龙潭河,站址可利用面积较小,中间山丘地势较高,四周谷地地势较低,高差较大,最大高差约62m,山丘顶部见风化岩石外露。

站址附近村庄较近,民房沿龙潭公路分布较多但较为分散,进站道路从龙潭公路引接,该公路为乡道,按四级公路标准修建,连接思(思茅)澜(澜沧)二级公路及龙潭公路(南本-龙潭),龙潭公路南北方向贯穿站址,公路路面宽5.5m,沥青路面,路况良好,新建进站道路长度约为300m,路面宽6.0m。

站址自然标高在1015.6m~1077.8m之间,相对高差约62m,根据实测1:

1000地形图计算场地平整标高为1041.10m~1044.80m,高于龙潭河百年一遇洪水位1020m,不受洪水及内涝威胁,局部需防范山洪。

站址范围内无区域性深大断裂通过,属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区。

根据现场调查和勘探,未见不良地质现象,没有具开采价值的矿产分布,地表未见有文物。

站址处未见有军事设施,有三条民用通信光缆、一条35kV架空电力线路及两条低压照明线路需要改线。

站址区域内沿龙潭公路两侧民房较多,约有20户需要拆迁。

3)地层岩性

根据预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报告》(40-B3881CY-G0101-01)可知,站址区站址区地层结构为:

上覆地层为第四系,下伏地层为三叠系。

第四系包括:

局部分布于道路地带的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s)素填土,分布较普遍的第四系残坡积层(Qel+sl)粘性土、含碎石粘性土、碎块石。

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橄榄坝组上段(T3g3)的泥岩夹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砂岩。

现将各岩土层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s)

(0)层素填土:

黄褐色,紫红色。

稍密,主要分布于站址内道路地带。

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可作为一般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

第四系残坡积层(Qel+sl)

①层粘土:

褐黄色、黄色、紫红色,稍湿,软塑-硬塑状态。

按其状态分为(1-1)层(硬塑状态)、(1-2)层(可塑状态)及(1-3)层(软塑状态)三个亚层。

(1-1)承载力特征值为190kPa,为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1-2)承载力特征值为165kPa,可作为一般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1-3)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需换填处理。

②含碎石粘土:

褐黄色、黄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按其状态分为(2-1)层

(硬塑状态)及(2-2)层(可塑状态)两个亚层。

(2-1)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为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2-2)承载力特征值为175kPa,可作为一般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

③层碎块石:

灰白色、深灰色,中密,局部地段出露,厚度不均,承载力特征值为400kPa,为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但不能作为桩基持力层

三叠系上统橄榄坝组上段(T3g3)

主要为黄色泥岩夹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砂岩,以下按岩性不同分为④层泥岩、⑤层泥质砂岩、⑥层泥质灰岩和⑦层灰岩。

④层泥岩:

颜色较杂,以褐黄色、紫红色、褐灰色、灰白色为主,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

按风化程度不同分为(4-1)层强风化和(4-2)层中等风化两个亚层。

(4-2)层中等风化极少见,站址区以(4-1)层强风化为主。

(4-1)层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4-2)层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Pa,为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

⑤层泥质砂岩:

颜色较杂,以褐黄色、褐灰色、灰白色为主,粉粒结构,薄层-中厚层状,局部地段为砂岩。

按风化程度不同分为(5-1)层强风化和(5-2)层中等风化两个亚层。

(5-2)层中等风化极少见,站址区以(5-1)层强风化为主,(5-1)层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5-2)层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为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

⑥层泥质灰岩:

黑色、深灰色,隐晶-细晶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

按风化程度不同分为(6-1)层强风化和(6-2)层中等风化两个亚层。

(6-1)层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6-2)层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Pa,为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

⑦层灰岩:

灰白色、深灰色,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

承载力特征值为1500kPa,为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及下卧层。

场地(1-1)、(1-2)层粘土具有弱膨胀潜势,下阶段按膨胀土相关规范对其进行详细勘测。

本工程土石比为:

土:

强风化岩石:

中等风化岩石=22:

55:

23。

4)地下水条件

站址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

场地地下水为弱透水层,环境类型为Ⅱ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5)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地质报告,本工程场地主要为粘土、含碎石粘性土、粘土岩、碎屑岩、灰岩等。

因此,不存在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问题。

根据地质调查,场地内及周围无不良地质作用。

站址周边自然斜坡坡度10~25度,局部30度,自然斜坡稳定。

建成后会形成高挖方边坡和高填方边坡,挖方边坡地段,岩性为粘土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泥岩、泥质砂岩和泥质灰岩,极易风化,本身就很破碎,必须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本工程场地处于Ⅷ度地震烈度区,年降水量较大,高挖方边坡和高填方边坡若处理不当将会发生塌方、滑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站址进行整平后,工程建设挖填方较大,建成后会形成高挖方边坡和高填方边坡,挖方边坡最高可达34m左右。

挖方边坡地段岩性主要为泥岩和泥质砂岩等碎屑岩,极易风化且易破碎,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否则会发生塌方、滑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填方边坡最大达27m左右,需按专门的边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6)气象条件

普洱市地处低纬、高原,属以南亚热带为主的山地季风气候区,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

终年气候温暖,四季温差小,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立体气候明显。

境内年平均气温18℃左右,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5月至10月为雨季。

各站址气象条件以普洱市思茅气象站为代表,气象特征值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

18.3℃

极端最高气温:

35.7℃

极端最低气温:

-2.5℃

多年平均降水量:

1497.1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678mm

多年平均湿度:

79%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93.3d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2105h

3.3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a)工程规模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26公顷(折合389.98亩),其中站区围墙内用地面积19公顷,场地平整面积24.5万m2。

本工程换流站南北方向长为655.0m,东西方向为358.5m,土石方开挖:

125.63万m3,土石方回填130.43万m3、剥离耕植土4.9万m3,清除灌木林2.1万m2,砍树挖树根25000棵。

挖方区边坡处理和填方区边坡支护由B标承担施工,不在本施工方案之内。

3.4工程特点

(1)本工程土石方开挖、回填工程量巨大,工期紧,而且与土工格栅铺设、边坡支护和挡土墙施工相互交叉作业,施工进度相互受到制约,而且还受到天气的影响(雨天不能施工),因此土方开挖回填施工项目做为工期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土石方开挖主要为石方,土:

强风化岩石:

中等风化岩石为22:

55:

23,石方开挖约有30万m3,需自行爆破,爆破前需征得相关部门的允许,办理爆破许可证才可作业。

同时,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

(3)土石方回填方量约为130.43万m3,设计要求分层碾压,逐层夯实,最终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将回填土层用做持力层,要求比较高,土料含水量和碾压质量要严格控制,土方回填应做为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

(4)站内耕植土、稻田地淤泥开挖前需找场地集中堆放,场平后铺于场地,由于站内中间高,四周低没有合适的堆放场地,施工难度较大。

(5)填方段土方回填前,先将地表土碾压密实后,进行坡底碎石换填,碎石换填工程量4.8万m3,工程量大,且无交通道路,施工难度大。

(6)施工场地内开挖、回填、运输与挡土墙和边坡支护施工相互交叉作业,施工场地较大,工程测量复杂,难度大,需精心组织施工。

(7)站内土地和青苗补偿、房屋搬迁等工作滞后,为了节约工期,赔偿工作与施工同时进行,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先进行房屋拆迁比较少的部位施工,逐步打开施工场面。

4.施工准备及平面布置

4.1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