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245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

《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设计图表Word文件下载.docx

6.8城市滨水区

7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7.1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7.2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方法

7.3城市设计数字化辅助技术

8城市设计的实施组织

8.1城市设计的过程属性

8.2城市设计的公众参与

8.3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

8.4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的衔接

8.5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管理的接轨

9城市设计课程作业案例精选

9.1当前我国城市设计本科教学概况

9.2城市设计课程作业教学纲要

9.3城市设计作业选例

后记

索引

 

类别

名称与代表人

主要思想

影响

人本主义

田园城市

霍华德(E.Howard)

城市应兼有城乡两者的特点,规模适度、协调共生,既具有高效能与适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兼有环境清新、美丽如画的乡村特色

提出一套完整的城市体系,对其后的有机疏散、卫星城等理论有重要影响

理性主义

带型城市

马塔(A.S.Mata)

在尊重结构对称与留有余地的前提下,城市空间要素遵循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交通轴线积聚并向两端无限延伸

对西方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工业城市.

加尼耶(T.Garnier)

从大工业发展的需求出发进行城市布局,将城市各种用地进行明确划分,使其各得其所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柯布西耶的集中主义城市与《雅典宪章》中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

阳光城

勒·

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城市必须通过技术手段体现其集聚功能,在合理的城市内部密度分布与高效立体的交通体系支撑下,高层建筑是适应人口集中,避免用地紧张,提供充足阳光绿地的良好手段

为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强烈影响了许多城市的新建与重建

自然主义

广亩城市

赖特(F.L.Wright)

消灭大城市,代之以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半农田式社团

导致西方国家的新城运动,成为欧美中产阶级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有机疏散

沙里宁(E.Saarinen)

将传统城市拥挤在一起的形态在合适的区域分解为若干集中单元,并将这些单元组织为有关联的点,彼此间以绿化隔离

对改善欧美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起了重要作用

形态研究

空间艺术

西特(Sitte)

强调关注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从而建立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

让城市环境容纳人的个性,其主张对欧美设计界产生广泛影响

近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城市设计思想探索(P.60)

现代城市设计探索(P.63)

年代

代表人物

主题

主要内容

主要涉及学科

1955

小组10

(Team10)

人际组合

城市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机制中发展而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

建筑学

1960

凯文·

林奇

(K.Lynch)

城市意象

通过城市形象使人们对空间的感知融入到城市文脉中去

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建筑学

1961

简·

雅各布斯

(J.Jacobs)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城市是复杂而多样的,其必须尽可能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以满足多种要求

社会学

1965

达维多夫

(P.Davidoff)

倡导性规划与多元主义

探讨决策过程与文化模式,指出通过过程机制保证不同社会集团尤其是弱势团体的利益

1966

亚历山大

(C.Alexander)

城市并非树型

城市生活并非简单的树型结构,而是很多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重叠的半网状结构

1969

麦克哈格

(L.McHarg)

设计结合自然

人工环境建设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匹配

生态学、环境学

阿恩斯坦因(S.Arnstein)

市民参与的阶梯

指出公众参与的不同层次与实质

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

1960年代

丹下健三、

黑川纪章等

新陈代谢

强调建筑与城市过去、现在、将来的共生,即文化的共生

赫伯特·

西蒙

(H.A.Simon)

有限理性

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目标决策

管理学、计算机科学

1972

大卫·

哈维

(D.Harvey)

社会公正

按照人民福利的特定内容考虑城市建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政治学、社会学

1978

柯林·

罗等

(C.Rowe)

拼贴城市

城市的成长、发展应该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拼贴而成的

培根

(E.D.Bacon)

城市设计

在路上运动是市民城市经历的基础,找出这些活动,有助于设计一种普遍的城市理想环境

建筑学、心理学、行为学

1970年代

卡斯特尔等

(M.Castells)

新马克思主义

城市规划设计的本质更接近于政治,而不是技术与科学

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

1981

巴奈特

(J.Baenett)

都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不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模型,而是一连串城市行政的过程

建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

1987

城市设计宣言

城市设计的新目标在于:

良好的都市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肌理,再现城市生命力

1991

芦原义信

隐藏的秩序

城市中貌似胡乱不知背后存在的隐藏秩序是城市空间适合生活的根本原因

1980~1990年代

因斯等

(J.E.Innes)

联络性规划

改变设计人员被动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信息的角色,运用联络互动的方法达到参与决策的目的

1990年代

赞伯客等

(E.Zyberk)

新城市主义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努力重塑多样化、人性化、有社区感的生活氛围

建筑学、交通学

兰德宁等(P.N.

G.lendenning)

精明增长

通过城市可持续的、健康的增长方式,使城乡居民中的每个人都能受益

社会学、建筑学

城市设计的内容构成(P.116)

总体城市设计

局部城市设计

·

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城市总体形态与空间结构及保护、发展原则

-主要发展区域和重要节点的位置、内容和控制原则

-确定高度分区、城市轮廓线与地标

-地区发展意向和形态结构

-整体形态构成与功能结构

-主要轴线和重要节点

-轮廓线、建筑高度、地标、重要地标

-道路网络与空间布局

-地下空间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结构

-城市密度分布

-城市中心系统

-城市发展轴线

-地区土地利用细化与调整

-地区功能结构

-功能与环境容量

城市景观

-景观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原则

-分析自然景观的布局、位置、面积、特点

-确定城市公园、城市绿地、景点(区)等级分布

-确定城市重要景观地区的设计原则和控制

-景观区域的分布与保护、更新的原则

-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城市景观要素的布局

-对视廊、视域等视线组织分析涉及区域提出要求

-对城市景观重要地区提出设计要求与概念

-明确城市主要道路、街道等结构性景观和道路断面、植物配置、边界要求及设计原则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

-明确城市重要开放空间的结构分布及公共活动中的内容、原则、规模、性质

-分析城市开放空间与交通、步行、体系的联系

-确定公共开放空间(含地上、地下)的位置、面积、性质、权属

-确定公共空间的活动设施,与交通体系和步行体系的联系

-提出对公共开放空间及周边建筑的设施要求和控制原则

市民活动

-确定市民活动的区域、类型、强度

-确定市民活动区域的路线组织与公共交通的联系

建筑形态

-确定高度分布、高度控制依据和控制要求

-建筑体量、沿街后退、高度、界面、色彩、材质、风格等

-重要建筑群和地标等位置、设计要求和原则

城市活动系统

-与规划共同确定城市交通骨架

-明确城市步行系统的结构、分布原则和控制要求

-旅游观光体系的结构及其与城市交通的结合

道路交通

-确定道路交通组织、公交站点及停车场的位置、规模

-主要道路(街区)的宽度、断面、界面及其性质和特点

步行

-步行系统的组织、设计要求和市民活力

-步行街、广场的宽度、面积、界面等

-步行区域的环境设计要求

环境艺术

-公共艺术品和室外环境小品的设置位置原则、设计要求

-街道家具和户外广告招牌的设置原则

-夜景照明的总体设想和设计要求

城市特色分区/重点地段与节点

-确定城市特色分区的划分与原则

-特色分区的环境特征、文化内涵等对建设活动的控制原则

-确定重要地段的位置及划分原则

-规定旧城区、传统历史街区等的保护、更新的原则

-确定重要节点的位置、类型、设计概念及设计的要求等要求

-确定重要节点相邻地块的设计要求

-重要节点的设计意向

城市设计实施措施

-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

-建议实施政策

-建议实施的保障机制

-建立城市设计内容更改程序

-编制指导纲要、设计图则

-编制设计政策

-编制设计条件及参数

-制定实施工具

中外部分广场面积比较(P.181)

名称

面积(hm2)

纽约佩雷广场

0.04

北京西单文化广场

1.5

洛克菲勒中心广场

0.2

天津海河广场

1.6

庞培中心广场

0.4

南京汉中门广场

2.2

佛罗伦萨市政厅广场

0.5

西安钟鼓楼广场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1.3

南京八一广场

5.0

锡耶纳坎波广场

1.4

唐山抗震纪念广场

5.4

波士顿市政广场

2.9

太原五一广场

6.3

巴黎协和广场

4.3

大连人民广场

7.9

莫斯科红场

江阴市政广场

14.2

北京天安门广场

44

郑州二七广场

我国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简表(P.221)

阶段

时间

主要阶段性进展

典型案例

1

建国初期

采纳传统的大街-里弄结构

2

1950年代初期

借鉴西方的邻里概念

上海曹杨新村

北京复兴门外住宅区

3

1950年代中期

引介苏联居住街坊的布局方式

北京百万庄住宅区

北京国棉二厂职工住宅区

4

1950年代以后

小区的规划理论开始得以应用和推广

北京1950年代夕照寺小区

广州1960年代滨江新村

天津1970年代贵阳路小区

深圳1980年代圆岭联合小区

5

建设部推出三批住宅试点小区

无锡1980年代沁园新村

天津1980年代川府里小区

北京1990年代恩济里小区

成都1990年代棕北小区

6

1990年代以后

建设部推出小康示范工程

成都锦城苑

广东中山翠亨槟榔小区

苏州狮子林小区

7

1990年代后期

建设部推出康居示范工程

北京回龙观居住区

深圳中城康桥

居住区规划中常见的空间布局分析(P.222)

空间布局类型

空间布局特点

空间布局评析

行列式

基本上面向南北成行成列地分布,彼此间可能会有所错位和进退,以形成错接、斜接或是弧接关系

在整体秩序与景观朝向上保持得不错;

空间组织单一有序,缺少层次变化,易造成建筑空间识别性的缺失

株洲的家园小区和淄博的金茵住宅小区

轴核式

将城市步行街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居住区规划之中——以轴作为建筑布置的骨架,可直可曲,可多轴转换,并沿线营建绿化、步道、休闲广场、小品等景观要素;

以核作为各类空间组合的重点与节点,形成空间序列的节奏变化和空间收放

结构等级清晰且方向性强,居民到中心绿化的可达性较强;

可通过轴线的延伸和节点的变化产生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视觉效果

上海的“嘉茵苑”和苏州的“雅阁花园”

点群式

建筑往往沿着道路、广场或是山势、水泊散点布置,既可以沿线一字展开,也可以三五成群地组合排列

通常用于城市别墅区或是农村聚落的规划设计,低密度且景观朝向不错,居住档次较高

南京江宁的“百家湖”别墅区和绍兴寺桥村居住小区

环形放射式

建筑系统、道路系统与绿化景观系统大多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中心,呈放射状或同心圆式排布

整体有序,向心性强,可视作轴核式布局的一种特例

上海的“三林苑”和南京的“华润城”

周边式

建筑往往沿着每一地块的周边布置,在沿街形成连续逼和界面的同时,也在内部围成向心性的活动空间

易于形成自我保护性极强的内聚性空间;

有部分住宅不免存在着朝向通风的问题

-

自由式

布局结合地形山水,因地制宜,强调道路线型的柔和顺畅和建筑布置的自由活泼

规划平面生动自然,建筑布置高低错落,环境景观富于变化,将人行活动路线和绿化景观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上海的“万科花园”和成都的“交大花园”

滨水区用地功能与水环境的兼容度及关联度(P.251)

主要功能

与水环境的兼容性

重工业

轻工业(制造业)

化工业、纺织业

服务业

地产业

公共事业

(重大)事件(纪念)公园

展览业

金融业

旅游业

与水环境的关联度

居住区域

工作区域

休闲区域

特殊区域

主要依赖于水而选择区位的特性,如滨河景观或利用水的便利

主要依靠水运作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工业

依赖于水的工艺

自然的休闲区域

与码头、台阶、游船等海洋活动相关的休闲区

自然生态区

利用滨水景观但没有实质性的对水体的依赖

可以利用水运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工业

生态湿地或滨水公园,视觉上与水面有联系但无功能上的联系

与水面景观相关联的开发

发展几乎与水岸无关

与水岸无功能上的必然联系

需要在水面交接处设置屏障的休闲场所

欧洲广场设计历史演进(P.176)

社会背景指导思想

广场设计的特点

著名案例

古希腊时期

浓厚的人本主义特色,追求自然和谐之美

以视觉和谐为基础,建筑群围合为手段,形成因地制宜的广场空间,平面多无固定形态

信奉人神同性,设计力求体现人体尺度,满足人的使用需求

至希腊化时期,受方格网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影响,广场平面趋向平整,并在四周设统一敞廊形成具有一定气势的柱廊序列

卫城广场;

阿索斯广场;

普南广场

古罗马时期

注重实践与物质生活,突显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地位

通过严整的空间平面与建筑比例关系突出广场形象,形成空间轴线,营造华丽雄伟的感受,较少考虑人体尺度

出现多个广场空间的组织与衔接,借助轴线的延伸、转折与连续柱廊的设置,建立内在的建筑秩序,营造一连串起伏变化的广场空间

功能进一步扩展,除集会、广场用途外,审判、庆祝、竞技等职能也囊括其中。

至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更成为帝王贵族的纪念地,人像雕塑和方尖碑频频出现在广场中心

罗马罗曼奴姆广场;

恺撒广场;

奥古斯都广场;

图拉真广场

中世纪

强大的教权势力;

精神活动与世俗活动的中心

多自发形成,位于高度密集的城市或教区中心

常常与大小教堂一起承载市民的精神活动与世俗生活,此外也有一些专门的市政厅广场与商业综合广场

广场形态回归自然,不可以追求平面对称规则,教堂、市政厅、雕塑等纪念物位置常闭开广场几何中心,以利交通顺畅并提供观赏主体建筑、纪念物的多种角度

四周通过建筑形成较好的围合,建筑底层设有柱廊,创造良好的人体尺度与连续、丰富的空间界面

锡耶纳坎波广场;

佛罗伦萨市政厅广场;

阿西西圣弗朗西斯科广场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

强调设计的科学性与理性,追求认为的视觉秩序与艺术效果

设计的科学性、理性程度明显增强,通过透视原理、比例法则,思考广场的设计与细部问题。

如广场中心的雕塑位置易抬高,便于人们看到高出后部建筑檐口线并以天空为背景的轮廓等

尊崇整体美学的艺术法则,强调设计作品是时间进程中计提协调的结果。

不同阶段的广场设计与改建均追随前人的设计思想,形成统一协调的广场风貌

至巴洛克时期,广场常常与城市路网体系联成整体,有机结合地形与城市道路对景,构筑气势磅礴、连续流动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罗马卡比多广场;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罗马波波罗广场;

圣彼得广场;

纳沃纳广场

总体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比较(P.330)

总体城市设计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城市体形和空间环境的内容

1.城市形态结构

(1)城市总体形态(如山水)格局的保护和发展原则;

(2)城市传统空间形态的保护和发展原则;

(3)区域与交通的组织和发展原则;

(4)确定城市主要的发展轴向和重要节点。

2.城市建筑景观

(1)提出城市建设艺术;

(2)确定城市高度分区和城市天际轮廓线;

(3)确定城市标志的发展方向及控制原则;

3.城市开放空间

(1)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布局和功能体系;

(2)城市主要广场的位置、序列与层次;

(3)提出城市主要街道的发展原则;

(4)确定城市滨水岸线的控制指引。

4.城市特色分区

(1)划分城市特色区段;

(2)各分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内涵、人文特色和建筑形体的控制原则。

5.城市视觉景观系统

(1)组织重要的景观点、观景点和视廊系统,提出视廊范围内建筑物位置、体量和体形的控制原则。

6.城市人文活动体系

研究城市人文活动的特征规律及空间分布,确定城市人文活动的领域、场所和路线。

7.城市重点地段

确定城市重点地段的位置、开发控制原则和管理细则,包括建筑体量、建筑高度、建筑界面、容积率、公共开敞空间、建筑风格、街道色彩、绿化配置、树种选择等。

1.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1)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

(2)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

(3)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

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

(4)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及主要公共服务社施的布局。

2.道路交通

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步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3.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4.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详细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比较(P.331)

详细城市设计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1.总体结构:

确定规划范围内的总体结构、格局、功能分区。

2.景观设计:

确定规划范围内的景点、景区的用地范围,协调区的范围,确定主要轴线与节点(主要景点)、观景点和眺望系统

3.开放空间:

确定规划范围内的公园绿地、主要街道、广场、步行系统、生活岸线、向公众开放建筑物的布局方式和设计要求。

4.交通组织:

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网络、静态交通和公共交通的枢纽。

5.建筑形态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限,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

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区域城市设计与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比较(P.329)

区域城市设计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中有关城市体形和空间环境的内容

1.确定区域各城镇的景观风貌特色

2.确定区域交通走廊(公路、铁路)等沿线景观发展战略

3.提出保护利用区域天然岸线,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等自然或人工景观资源的对策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资料来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