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苏教版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61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苏教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雷雨苏教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雷雨苏教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雷雨苏教版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雷雨苏教版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雷雨苏教版教案.doc

《雷雨苏教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苏教版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雷雨苏教版教案.doc

二次备课

《雷雨》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重点难点】

重点:

戏剧冲突;戏剧的一般常识。

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

【课前检测】

正音

烦躁(zào)汗涔涔(cén)惊愕(è)窟窿(lóng)

弥补(mí)谛(dì)听江堤(dī)咀(jǔ)嚼

沉吟(yín)伺(cì)候报应(yìng)缜(zhěn)密

【课堂导入】

同学们一定知道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出众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曹禺,也一定有很多同学看过根据他的剧本演出的话剧《雷雨》,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雨》一直长演不衰,前不久耗资3.5亿的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改编自《雷雨》,《雷雨》至今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剧作《雷雨》。

 板书:

《雷雨》 

【问题探究】

一、曹禺及《雷雨》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四幕话剧。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篇课文是第二幕的一部分。

《雷雨》简介

曹禺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

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

周误以为她已死。

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

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

周萍知与四凤为异父同母兄妹,自杀。

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

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

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

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雷雨》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的影响。

但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

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

《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二、解题

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 理清人物关系

见板书设计

四、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

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

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

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

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下面再就几个名词术语作一些补充说明:

冲突:

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

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五、分角色演读剧本:

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六、梳理节选情节,分析戏剧冲突。

提示:

以侍萍的身份是否揭开将其一分为二。

第一层(开头至“侍萍在这儿”)侍萍和周朴园相认。

第二层(“你来干什么?

”至最后)侍萍和周朴园交锋。

 七、请一个学生概述节选内容 

概述要点:

 

(1)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的客厅偶然相遇。

 

(2)周朴园看到待萍以为她是“新来的下人”,但是看到她关窗户的动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3)周朴园从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情况,回忆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发生的一桩罪恶事情。

 

(4)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做仆人,被周公馆的少爷玩弄,生下了两个儿子。

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又被周少爷抛弃。

侍萍怀抱孩子,在年三十夜里投河而死。

后又被人救活,一个单身人,无亲无靠,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

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为了她自己的孩子,嫁过两次人。

 

(5)周朴园认出了面前站着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投河未死的侍萍。

他立刻转变了先前的态度,严厉地追问“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并且冷冷地说: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发展,周朴园拿出了他骗人的伎俩:

一面继续用虚伪的感情欺骗、软化侍萍;一面妄图用金钱堵住侍萍的嘴,了却三十年前的这笔旧账。

最后提出“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 

(6)鲁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见见自己的儿子--萍儿。

 

八、归纳主题

《雷雨》以上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

从这个家庭的崩溃,可以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课堂小结】欣赏戏剧作品,首先应了解戏剧的发展等有关知识。

在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应着重阅读剧本,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看哪些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巩固练习】

把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改编成一个短剧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杏花村!

【布置作业】

1.课下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2.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雷雨

曹禺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人物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品味戏剧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难点:

品味戏剧人物语言的丰富潜台词。

【课前检测】

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  ]

 A.郁热 烦燥 沉吟 甜言密语 

 B.涔涔 惊愕 窟窿 略见一班 

 C.弥补 谛听 执教 歪风斜气 

 D.贤慧 严励 酝酿 按部就班

【问题探究】

从相认的过程入手,抓住戏剧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发掘人物内心。

1.周朴园是怎样一步步地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侍萍的?

请同学找出周朴园问鲁侍萍身份的地方。

明确:

一共四处: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请同学揣摩语气并表演出来。

]

2.开始的时候,是鲁侍萍的什么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而询问她姓名的呢?

周朴园后面三次询问发生在什么情况下?

明确:

鲁侍萍的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鲁妈有意地透露了信息来引起周朴园的回忆,可以说是侍萍有意引导周朴园认出了自己。

3.与周朴园相对的,这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鲁侍萍都没有揭穿身份。

但是,从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我们又看出,鲁侍萍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

由此看来,鲁侍萍一方面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当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明确:

(关键是鲁侍萍想不想见周朴园,又想不想让周朴园见自己,可以让学生充分争鸣体会人物的复杂心态)

(1)开始鲁侍萍时隔三十年又见到了周朴园,她的内心应该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带着三十年的积怨,想见一见当初摧毁自己命运的罪魁祸首,想看看今日的他过得怎么样;另一方面本以为抛弃自己的人三十年来一定逍遥快活,置自己于脑后,没有想到这里还保留着三十年前的痕迹,些许有些感动。

想看看自己在他眼中又是什么样。

于是留下来跟周朴园对话并没有打算揭示自己的身份。

(2)可是在对话中周朴园躲躲闪闪,想要掩饰过去的真相,并且在得知侍萍没有死后表现出的吃惊与紧张,周朴园为怕麻烦本能地拒绝了与侍萍见面,这些都深深地刺激了侍萍,她察觉出了周朴园内心变化,于是她要说出身份,用自己的出现拷问这个人的灵魂。

4.随着身份的揭开,三十年旧事重提,周朴园也心情随之起伏,由追忆到奇怪,到猜疑,再至紧张,而当侍萍奇迹般地站在他的面前时,周害怕鲁的出现会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害怕、恼怒要赶她走。

结合具体的人物语言及舞台的说明体会周朴园的这一心理变化过程。

5.当鲁侍萍提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是什么态度?

当周朴园说到30年来对侍萍的怀念的时候侍萍又是什么态度?

说明什么?

明确:

当鲁侍萍提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态度十分冷漠“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当周朴园说到30年来对侍萍的怀念的时候,侍萍说“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鲁侍萍的控诉引起了周朴园的危机感,所以要抑制、恐吓;周朴园的甜言蜜语被饱经风霜的鲁侍萍给识破,所以也马上抑制住了。

6.当周朴园得知侍萍不是特意找他后,从哪些话中可以感受到他心理的微妙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