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1925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Word格式.docx

它们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

常规物质和有害物质

(1)药材和饮片中引入的杂质

(2)生产制备过程引入的杂质(3)贮藏过程引入的杂质

 2.为什么中药制剂的杂质只进行限量检查,一般不测定其准确含量?

   在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副作用的原则下,对于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允许有一定限度,在此限度内,杂质的存在不致对人体有毒害,不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因此,对中药制剂中的杂质进行限度检查即可。

3.简述中药检查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

有效性检查、纯度检查(杂质检查)、制剂通则检查、安全性检查

4.什么是重金属?

 在重金属检查中,常以铅作为代表,为什么?

简述其检查原理?

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生成不溶性硫化物的金属杂质。

原因:

由于在药品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而且铅易蓄积中毒,故重金属检查时常以铅为代表。

原理:

在弱酸性(PH3-3.5)条件下,硫代乙酰胺发生水解,产生硫化氢,可与重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硫化物的均匀混悬液。

(化学方程式P87)

在碱性条件下,硫化钠与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性硫化物。

与标准前对照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颜色进行比较,判定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5.中药中常用的水分测定方法有哪几种?

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水分测定法有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气相色谱法

烘干法:

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甲苯法: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减压干燥法:

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气相……:

各种类型药品中微量水分的准确测定。

6.简述古蔡氏砷盐检查法的原理,并说明KI、酸性氯化亚锡、醋酸铅棉花的作用。

古蔡氏法 

原理:

利用金属锌和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供试品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挥发性砷化氢,砷化氢再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黄色或棕黄色砷斑。

与标准砷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所形成的砷斑进行比较,判定供试品中砷盐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KI和酸性氯化亚锡:

①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

②溶液中的碘离子,与反应中产生的锌离子能形成配合物,使生成砷化氢的反应不断进行。

③抑制锑化氢生成。

④氯化亚锡可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齐(锌锡的合金)起去极化作用,使锌粒与盐酸作用缓和,使氢气均匀而连续的发生,有利于砷斑的形成,增加反应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醋酸铅棉花:

供试品和锌粒中可能含有少量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产生的H2S气体会干扰检查,用醋酸铅棉花可吸收除去H2S

7.简述Ag-DDC砷盐检查法的原理,并说明该法的特点

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与供试品中的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挥发性的砷化氢,被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溶液吸收,使Ag-DDC中的银还原生成红色胶态银。

比较供试品与标准砷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红色胶态银颜色深浅,检查供试品中砷盐的限量。

(P91)

灵敏度为0.5ugAs/30ml。

本法优点可避免目视误差,灵敏度较高,在1—10ugAs/40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显色在2小时内稳定,重现性好。

8.中药注射剂的有关物质检查包括哪些?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检查“蛋白质”、“鞣质”、“树脂”等,静脉注射液还应检查“草酸盐”、“钾离子”等。

9.中药注射剂一般要求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中药注射剂一般要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

澄明度检查、无菌检查、装量差异、不溶性微粒。

10.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的项目有:

热原检查、刺激性检查、过敏反应、溶血试验、异常毒性。

中药的含量测定:

1.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中,进行样品处理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被测成分有效地从样品中释放出来,制成供分析测定的稳定试样

B.除去杂质,净化样品,以提高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准确度 

C.进行富集或浓缩,以利于低含量成分的测定 

D.衍生化以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E.使试样的形式及所用溶剂符合分析测定的要求

2.什么是超临界流体,它有哪些特征?

超临界流体:

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所形成的单一相态,既不是液体,又不是气体。

特征:

(1)密度与液体相近,具有与液体相似的溶剂作用,即对样品组分溶解能力强。

(2)粘度比液体低,扩散系数比液体高,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有利于样品中化学成分扩散进入流体中。

(3)表面张力几乎为零,较容易渗透进样品基质空隙中,有利于流体与样品充分接触

(4)在临界点附近,压力与温度的微小变化将导致流体密度较大的变化,从而大幅度改变其对成分的溶解能力,有利于不同极性成分的分离及提取物的解析。

3.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该萃取方法有什么特点?

SFE:

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提取溶剂的一种样品预处理新技术。

1)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全部或选择性地提取有效成分或脱除有害物质;

2) 

选择适宜的溶剂如CO2可在较低温度和无氧环境下操作,分离、精制热敏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

3) 

临界流体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溶解性,能从固体或粘稠的原料中快速提取有效成分;

4) 

降低超临界相的密度,很容易使溶剂从产品中分离,无溶剂污染,且回收溶剂无相变过程,能耗低;

5) 

兼有蒸馏和萃取双重功能,可用于有机物的分离、精制。

4.简述回收率试验的意义、方法与要求。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过程中,以回收率估计分析方法的误差和操作过程的损失,以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实验方法包括:

加样回收试验和模拟配方回收试验。

回收率试验至少需要进行5(n=5)次试验或三组平行试验(n=6),在同一批样品中加入相同或不同的纯品量,后者可进一步验证测定方法中取样量多少更为合适。

回收率一般要求在95%~105%。

RSD<3%

5.GC、HPLC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有哪些项目?

各项指标要求是什么?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要求,应用GC、HPLC法建立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时,需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具体规定包括在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及拖尾因子。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视各组分情况而定,一般n≥2000;

分离度按药典标准R≥1.5;

重复性要求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其峰面积RSD≤2.0%;

除另有规定外,拖尾因子T应在0.95~1.05之间。

 

6.薄层扫描法(TLCS)定量测定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时,为何常用随行外标法?

如何进行随行标准?

为了克服薄层板间差异,薄层扫描法定量时常采用随行标准法。

(内标法虽然克服了外标法必须准确点样的缺点,其定量准确度与点样量无关,但内标物难寻且操作繁琐。

而实际工作中外标法采用同一根定量毛细管点样,或直接用半自动点样仪点样,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因而实际工作中常采用随行外标法而不用内标法。

如何进行:

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交叉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

同时,为减少误差,同一薄层板上供试品点样不得少于4个,对照品每一浓度不得少于2个;

并调整标准溶液的浓度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的点样量,使其峰面积相接近,为了使点样量准确,宜用定量毛细管点样。

7.简述HPLC法用于中药成分分析时,常用的检测器及其特点。

(1)紫外检测器(UVD):

具有灵敏度高、噪音低、线性范围宽、对温度和流速变化不敏感、可用于梯度洗脱等优点。

只能用于可见—紫外区有吸收的物质,且要求检测波长大于流动相的截止波长。

(2)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通用型检测器。

要求流动相的挥发性大于组分的挥发性,且不能含有缓冲盐类,适用于没有特征紫外吸收或紫外吸收很弱的待测物,无需衍生化而直接测定,避免了衍生带来的误差。

(3)荧光检测器(FD):

灵敏度比UVD高,选择性好,检出限可达10-10g/ml,但只适用于能产生荧光或经衍生化后能产生荧光的物质的检测。

主要用于氨基酸、多环芳烃、维生素、甾体化合物及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尤其适合于体内药物分析。

(4)电化学检测器(ECD):

适用于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化合物的检测。

主要用于离子色谱,尤其适合于痕量组分的分析。

(5)示差折光检测器(RID):

通用型检测器,只要组分与流动相的折光率有足够的差别,即可进行检测,对大多数物质检测的灵敏度较低,手流动相组成、温度波动影响较大,不适合梯度洗脱。

对某些少数物质如糖类有较高的灵敏度。

操作方便,稳定性好

8.简述GC法用于中药成分分析时,常用的检测器及其适用范围。

(1)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含CH的有机物

(2)热导检测器(TCD):

通用型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电负性基团,如含氮农药残留

(4)热离子检测器(TID),又称氮磷检测器(NPD):

氮、磷等有机化合物,如含磷农药残留。

(5)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有机磷、硫化合物

(6)光离子化检测器(PD):

芳香化合物、H2S、PH3、N2H4  

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分析

1.试举例说明中药中生物碱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定性鉴别:

(1)化学法:

生物碱沉淀反应

     

(2)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如麻黄碱、烟碱)

定量分析:

(1)化学法:

A.酸碱滴定法:

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所含氮原子的碱性不同,选用水溶液酸碱滴定或非水溶液酸碱滴定;

B.重量分析法:

用于混合碱、未知结构或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大的生物碱含量测定;

(eg:

昆明山海棠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根含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甲素等多种生物碱)

(2)分光光度法:

A.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紫外区有吸收的生物碱类成分,可在其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利用其吸光度与生物碱的量成正比的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Eg:

雷公藤总生物碱的测定波长为267nm,通过吸收系数法或对照品对照法进行定量计算。

双波长等计算分光光度法,eg马钱子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测定波长为262nm和300nm。

B.比色法:

酸性染料比色法;

苦味酸盐比色法、雷氏盐比色法eg:

延胡索中的级季铵碱、益母草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异羟肟酸铁比色法eg:

川乌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3)薄层扫描法:

双波长反射式锯齿扫描;

荧光扫描eg:

盐酸小檗碱

(4)高效液相色谱法:

单体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eg:

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5)气相色谱法:

eg:

麻黄碱、槟榔碱

(6)毛细管电泳法

2.当采用硅胶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时,为什么常有斑点Rf值较小或斑点明显拖尾的现象?

可采用哪些方法克服?

  当使用硅胶作吸附剂时,由于硅胶显弱酸性,强碱性的生物碱在硅胶色谱板上能形成盐,使Rf值很小或拖尾等。

克服的方法:

在碱性系统(常加入二乙胺、氨水等)或碱性环境下(用氨蒸气饱和平衡)展开,以及用碱液铺制薄层板等方法。

3.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碱类成分时,如何克服硅醇基酸性的影响?

(1)改变流动相:

A.在流动相中加入硅醇基抑制剂二乙胺、三乙胺等

B.加入表面活性剂;

  C.加入季铵盐试剂;

   D.加入一定浓度的电解质缓冲盐

(2)改进固定相:

封尾技术可使填料的键合更彻底;

选择适宜的柱型号。

4.试举例说明中药中黄酮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定性鉴别:

(1)化学法:

还原反应:

A.盐酸-镁粉反应。

多数黄铜、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紫红色,但查尔酮、橙酮、儿茶素、异黄酮不显色。

B.四氢硼钠还原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异黄酮醇类化合物还原产生红-紫红色。

(2)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A.三氯化铝反应;

B.锆盐-枸橼酸反应C.氨性氯化锶反应:

含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D.醋酸镁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紫外光下显天蓝色。

(3)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聚酰胺薄层色谱、纤维素薄层色谱

含量测定:

(1)分光光度法:

一般用于总黄酮类成分和总蒽醌及其苷类的含量测定。

Eg:

槐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薄层扫描法 :

测定中药中单体黄酮类成分

(3)高效液相色谱法

5.简述中药中结合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时供试品制备的主要操作过程。

生药+酸(盐酸或硫酸)水解 

→氯仿(非极性溶剂)萃取 

→ 

少量水洗氯仿层至中性(因酸性较强对加碱液有干扰) 

混合碱液显色测定得总蒽醌的量,从中减去游离蒽醌含量,即为结合蒽醌的含量

6.采用HPLC法测定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时常用那些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论述题

2.为什么说中药指纹图谱可以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

中药制剂的功能主治不像化学药品那样明确地直接瞄准某个或某几个“靶点”发挥作用,往往是通过修复、调整,调动人体的某些机能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所以选定某一中药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建立相应的定性、定量标准,不能满足中药质量控制的要求。

中药指纹图谱是综合的、宏观的质量控制体系,它不是针对某一成分所作的技术控制指标,而是可控制某一制剂中所含的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的高低的宏观控制体系,特别是色谱指纹图谱,是确认中药制剂产品的真伪、质量稳定与否的综合的可量化的质量评价模式,可起到控制中药制剂内在质量的目的。

5.试述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效能评价指标。

精确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阴性对照法)、线性、范围(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对于有毒的,具有特殊功效或药理作用的成分,其范围应大于被限定含量的区间,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

20%)、检测限和定量限(目视法、信噪比法)、耐用性等。

补充: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老师上课讲的,简答或论述)

答案:

(1)特异性——避免干扰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覆盖所有浓度范围

(3)准确度——与实际状况相符(4)精密度——结果可重现(RSD不超过15%,在LLOQ附近RSD应不超过20%

(5)定量限——达到峰浓度的1/10—1/20 (6)稳定性—确保所有样品准确测定

 (7)提取回收率——一般应大于50%,结果要求重现性好

6.论述如何选定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测定成分。

测定药味选择以后,还应选定某一成分为定量指标,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⑴测定有效成分  尽量与该药味的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相一致。

⑵ 测定毒性成分如乌头中所含多种生物碱,其中酯型生物碱(包括单酯型、双酯型及三酯型)具有毒性,可测定总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作为质控指标之一,保证中药制剂服用安全有效。

(3)测定在制备、贮存过程中易损失的成分。

如含冰片的中药制剂……

(4)测定总成分 有效部位或指标性成分类别明确的,可进行总成分的测定,如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总有机酸、总挥发油等。

               

  (5)对有效成分不明确的中药制剂,测定专属性强的指标性成分,其含量高低可代表药材在制剂中的量。

可测定浸出物,也可以某一物理常数为测定指标:

如柴胡注射液(蒸馏液)其有效成分不太清楚,但实验证明,在276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且吸收度的高低与其1:

1蒸馏液浓度呈正比,所以可用276nm的吸收度值(A)来控制其质量。

此外,在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难时,也可考虑建立生物测定等其它方法。

        

 (6)被测成分应归属于某一药味,若为两味或两味以上药材所共有的成分,则不应选为定量指标。

如处方中同时含有黄连、黄柏,最好不选小檗碱作为定量指标。

(7)测定成分应尽量与中医理论相一致,与药理作用和主治功能一致。

如山楂在制剂中若以消食健胃为主,则应测定有机酸含量,若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则应测定黄酮类成分。

又如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功能,若以大黄素为定量指标,就不太适宜。

(8)若处方中含有化学药成分应进行含量测定

(9)测定成分可以是单一成分也可以根据中药具有多组份、多靶点,相互协同作用的特点建立多组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7.试述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意义。

中药材多为植物的干燥器官, 

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以及我国历史上科技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 

造成了中药材在应用方面的复杂性。

同一名称的中药材可能来自不同基源的植物。

同一基源的中药材由于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别。

一些中药材, 

特别是名贵药材, 

常可见到伪品与正品相混淆。

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 

使得不同来源的同种中药材其化学组成有可能相同, 

也有可能不同, 

这就必然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药的实验研究, 

并影响以其为原料生产出的中成药的化学组成, 

从而影响其质量和疗效。

此外, 

我国中成药品种繁多, 

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对产品的化学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现有的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现状来看, 

还存在很多问题需逐步解决。

其中,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药整体化学特征的表征。

因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于更加客观地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的内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8.试述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特征。

(1)具有中药特色(2)科学性强(3)技术先进但不脱离生产实际,切实可行。

9.试述中药注射剂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剂,由于其给药途径的特殊性,因而对其质量要求也特别严格,除应符合注射剂一般的质量要求外,为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应进行安全性检查和特殊性检查。

注射剂的安全性检查包括热原检查、刺激性检查(肌肉刺激性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过敏反应(全身主动性过敏试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及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选择其他过敏反应的试验)、溶血试验、异常毒性。

此外注射剂还需进行特殊要求检查,如pH值检查、蛋白质检查、鞣质检查、重金属检查、砷盐检查、草酸盐检查、钾离子检查、树脂检查、炽灼残渣、色泽、水分等。

中药注射剂的pH值过高或过低,给药后会引起疼痛,甚至组织坏死;

用于静脉注射的中药注射剂,若药液中的钾离子过高,会造成电解质平衡失调;

注射剂中含有鞣质,注射后会引起疼痛,甚至组织坏死。

所以为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更好的控制其质量,应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10.检测中药制剂中的多指标性成分有何意义?

中药制剂中有效物质不是某单一成分,目前的质量控制模式是借鉴化学药品的质量控制模式,选定某一成分建立定性定量标准。

虽然中药制剂疗效不是某一个成分发挥作用的结果,但是这种控制方法也可起到控制产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中药制剂是多组分的,多靶点作用的综合结果,所以测定的成分越多,越有利于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当制剂中含有两种以上的已知成分,并且可用同一检测方法同时测定,可测定两种成分甚至更多成分含量,这样可增加质量控制的覆盖面,又可克服药材中所含若干种成分多少无固定比例规律的缺陷。

计算题—杂质限量

2.取地奥心血康样品1g,照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Ⅳ 

J)炽灼至完全灰化。

取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第一部附录Ⅳ 

E第二法),如果标准铅溶液(10µ

gAs/mL)取用量为2mL,重金属限量为多少?

3.取注射用双黄连(冻干)0.40g,加2%硝酸镁乙醇液3mL,点燃,燃尽后,先用小火炽灼至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1mL使溶解,依法检查其砷盐(《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Ⅳ 

F)。

如果标准砷溶液(1µ

gAs/mL)取用量为2mL,杂质限量为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