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1432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文档格式.docx

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排除B项;

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3.(2016·

全国卷Ⅱ)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4年以后”,即1932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当时苏联正在实施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美国人关注苏联,故答案为B项。

A项与史实不符,经济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未发生经济危机;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它不会关注集体化和公有制,故C、D两项错误。

4.(2016·

全国卷Ⅲ)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解析 题中4幅作品所对应的美术流派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这反映出近代以来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D项。

A项不符合史实;

现代主义画派是反传统、反理性的,排除B项;

C项不符合史实。

5.(2015·

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 根据“退休人员”“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可知,这一法案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也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故B项正确。

A、C、D三项非社会保障范畴,可排除。

6.(2015·

全国卷Ⅱ)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

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苏联在粮食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却依然加大粮食出口,这必然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苏联人民为此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奉献,故A项正确。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状况,B项错误;

苏联加大粮食出口是为了给工业化换取外需,促进工业化发展,“制约”一说不准确,C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影响,D项错误。

回归基础主干知识再回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条件

(1)主观:

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

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2)客观:

俄国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2.经过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

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流血事件: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3.建立政权:

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工兵苏维埃政府,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历史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一、苏俄(联)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苏俄社会主义政权,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困难。

(2)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3)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4)时间:

1918-1921年。

(5)内容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③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6)评价

①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主要内容

①农业方面: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方面: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贸易方面: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方面: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

(4)实质:

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5)作用: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迅速恢复并发展经济,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①经济因素:

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经济落后。

②政治因素:

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

③思想文化因素:

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大量个人专断的传统。

(2)内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确立:

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4)特点: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完全排斥市场。

(5)评价

①功绩:

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弊端:

政治方面,高度专权,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方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牺牲农民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③具体原因:

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

(2)特点:

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力特别强。

(3)影响

①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一些国家的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罗斯福新政

①必要性:

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②可能性:

罗斯福于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3)特点和实质

①特点: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

②实质: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新政的影响

①直接影响:

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②间接影响:

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

罗斯福新政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现代科学的诞生

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①19世纪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②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

(2)提出

①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②1916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3)相对论提出的意义: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量子论

①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

②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3)成就: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4)意义

①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②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二、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

1.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

(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2.成就

(1)现代文学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②成就: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现代美术

①特征:

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②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3)现代音乐:

一战后,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4)影视艺术

项目

电影

电视

诞生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开放映电影

20世纪20年代在伦敦诞生

发展

20世纪上半期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以及彩色电影相继出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美迅速发展

影响

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要点深化潜心研磨思关键

1.多视角认识俄国十月革命

(1)四个变化: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①政权:

②革命任务:

③革命策略:

④国家性质:

(2)四个特点

①革命理论: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革命道路:

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③革命历程:

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2.对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

 

3.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

(1)从形式看,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

(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

(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做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

(5)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及其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是为了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

(2)新经济政策中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经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滑坡,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5.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世界经济: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

(2)国际关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掠夺,进一步加剧各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3)政治危机:

法西斯开始泛滥,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国内矛盾激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4)经济政策: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破产,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5)文学艺术:

人们感到焦虑、悲观,推动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

(6)对苏联的影响:

苏联利用经济危机的时机,引进西方资金、技术和机器,加速工业化建设;

促进了美苏关系的改善。

(7)对中国的影响: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6.罗斯福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新政和外交新政

(1)政治体制新政

①措施:

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

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

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

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②作用:

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

(2)外交新政

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

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

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与苏联建交,既有抵制德、日、意法西斯的考虑,又有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考虑。

美国对拉美实行“睦邻外交”,既有防止法西斯渗入和影响拉美的目的,又有更好控制拉美这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品输出和投资市场的目的。

美国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全速开动军事工业和相关民用工业,既可达到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目的,又可达到彻底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目的。

7.多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

(1)革命史观: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但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现代史观:

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3)社会史观: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关注民生。

(4)全球史观:

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二战后各国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文明史观:

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文明成果,挽救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文明,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交融。

(6)政治机制:

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新政也使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联邦政府的影响进一步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社会生活中。

(7)经济机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9)经济思想:

资本主义国家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凯恩斯主义学说被广泛运用。

8.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其文学作品表达出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和斗志,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断斗争。

而现代主义文学却反映出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的情绪,体现出虚无主义的思想。

(1)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取代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

(2)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来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相互冲突的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通史视角纵横贯通明逻辑

20世纪30年代历史阶段特征

(1)经济方面

①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

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2)政治方面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

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的法西斯专制。

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则是高度集权。

(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

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苏联也“避战自保”,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高效预测演练

考向

 新经济政策

(2019·

百师联盟Ⅰ卷联考)列宁曾经指出:

“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

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

”这反映了(  )

A.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

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

解析 根据材料“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固定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与市场的恢复无关,排除C项;

斯大林时期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不符合列宁,排除D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

名校联盟二联)据1928年10月统计,全苏联共有31858台拖拉机,其中国产的只有3718台;

1929-1931年,国产拖拉机仅50300台,进口的共59600台。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机械化水平制约了集体化

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C.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绩

D.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29-1931年苏联大量进口拖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苏联借机利用国际市场进口拖拉机来发展经济,故选D项。

大量进口拖拉机并不能说明机械化水平制约了集体化,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B项;

材料数据也没有反映出斯大林模式的巨大成绩,排除C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广西三市调研)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

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

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

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

解析 从材料中的“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也曾雇佣研究人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做法通过政府提供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口,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故选C项。

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充分就业”,排除A项;

材料中的做法不属于福利制度,排除B项;

新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干预实现生产和销售的相对平衡,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广东模拟)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

这反映出(  )

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破坏空前严重,影响持久深远。

因失业人口数量巨大,出现了征兵时淘汰率高的现象,故选D项。

材料“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体现了美国面对二战的威胁而增兵,没有体现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排除A项;

材料体现了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而大量青年征兵被拒的现象,没有涉及医疗科技进展的问题,排除B项;

材料中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是大萧条的深远影响,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C项。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海南海口调研)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

因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

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  )

A.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

B.侧重对客观现实的摹写与再现

C.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

D.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

解析 根据材料中“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因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