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5467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Word文档格式.docx

A.水能变成油B.吸烟有利身体健康C.用铁锅烧菜比较好D.电石成金

4.我国古代的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世界闻名的,其中在商代产生的是(B)

A.铁和钢的冶炼B.青铜器的制造C.火药的发明D.瓷器的烧制

5.发现室内煤气泄露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D)

A.迅速做人工呼吸B.拨打急救电话120

C.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D.小心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6.“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A)

A.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

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很小

C.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

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

7.引水工程的顺利竣工,缓解了我市市内供水紧张的状况。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都会造成水体污染

C.我市濒临黄海、渤海,淡水资源丰富

D.水是“生命之源”

8.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9.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资源的保护与,

的开发、的和谐共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人体健康合理利用节能与清洁能源人类与生态环境

10.碳酸氢铵是一种色粉末状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时,在试管口闻到一股的气味,说明有产生;

管口可看到有,说明有产生;

同时还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说明有生成。

白刺激性氨气小水珠水二氧化碳

11.有人认为从DDT分明和应用的历史应得到如下认识:

①任何农药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②只有全面、正确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合理利用它

③DDT的滥用导致了环境污染

④农业应当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研制生物农药

你赞成的是

②③④

12.含硫火柴燃烧的生成物是,它是一种气体,能够使

褪色,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的高锰酸钾溶液

13.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受到硫的氧化物污染所致;

④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引起的。

①②③④

14.钢铁是使用十分普遍,可惜世界上将近总产量十分之一的钢铁因而损失。

化学工作者不仅研究的方法,还研制出,

延长了钢铁制品的使用寿命,扩大了这些制品的使用范围。

锈蚀如何防止或延缓钢铁锈蚀各种性能优异的不锈钢

15.将下列左边的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用直线连接

a.高能燃料⑴制造计算机芯片

b.半导体硅晶片⑵航天飞机的防热瓦

c.石英砂⑶制造光导纤维

d.高强度陶瓷⑷火箭的动力

e.钛合金材料⑸制造航天航空器

a⑷b⑴c⑶d⑵e⑸

拓展探究

1.生活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大事。

我们可以实行垃圾分类回收,请你调查分析哪些垃圾可以回收?

哪些不能回收?

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提示:

垃圾的回收利用意义从环境保护上和是综合利用资源的一种重要措施这两方面考虑)

可回收的:

废旧纸张、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旧玻璃等。

不可回收的:

水果皮、菜皮等植物性垃圾。

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垃圾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

垃圾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垃圾腐败、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

垃圾中的重金属离子、腐败产物会污染水体;

垃圾能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污染,垃圾倾倒入海洋中,还会威胁水生生物的生长。

二是垃圾的回收能变废为宝。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的许多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如可燃性垃圾可用于生产沼气、发电等,废弃金属、橡胶、塑料等可再生利用等。

2.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历时21小时,并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着陆。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成功了。

“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你认为飞船外客材料应具备哪些优良性能?

试就太空植物品种的实验谈谈你对航天科技的认识。

载人飞船有多种用途,进行军事侦察;

近地轨道飞行,实验各种载人航天技术;

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发展航天医学;

进行载人登月飞行;

进行地球资源勘测和临时性天文观测等。

如果没有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和利用,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飞船外客材料应具备质轻、质硬、耐高温、耐腐蚀,不手受大气的影响等性质。

研制开发高产品种、绿色品种,增加粮食的产量,提高粮食的质量。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

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2.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包括,

,等。

观察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

3.是物理变化,如。

相反,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如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蜡烛、木条的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等。

4.叫做物理性质,如。

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硬度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

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了表现

6.①煤油燃烧,②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以上空格填所产生的现象),以上三种物质的变化,都是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等现象,还伴随着的吸收或释放,如石蜡、酒精燃烧时,有和放出,干电池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可化学变化,释放出,绿色植物则需要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白烟黄色沉淀化学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热量光电能吸收太阳能

7.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a.门捷列夫⑴放射性的钋和镭

b.居里夫人⑵元素周期表

c.诺贝尔⑶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d.拉瓦锡⑷研究空气成分

a⑵b⑴c⑶d⑷

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

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

2.证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的是(D)

A.开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B.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C.水结冰,有液态变为固态D.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B.用铝做成锅

C.用石墨做电极D.用铜制造导线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有沉淀产生的一定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5.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A)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6.加热少量白糖,白糖先熔化后变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该实验研究了白糖的(B)

A.物理性质B.变化C.制法和用途D.组成

7.做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时,试管夹通常应夹在(C)

A.试管的口部B.试管的底部C.试管的周上部D.试管的中部

8.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B)

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B.寻找能治疗SARS的药物

C.下一次月食的日期D.电炉发热的原理

9.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

结晶牛胰岛素

10.镁带在空气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①镁带消失了,②看到耀眼的白光,③放出大量的热,④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

这一变化告诉我们。

A.镁能和氧气反应B.镁是金属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光、发热D.镁能和氮气反应

④AC

11.石英坚硬而石墨质软,它们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石英、石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

12.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钛制的坦克、潜水艇、军舰没有磁性,不会被磁性水雷发现,这属于性质(填“物理”或“化学”,以下同)。

钛可以代替不锈钢,抗腐蚀性强,这是钛的

性质。

镍钛合金具有“记忆”功能,变形后加热到95℃以上便可恢复原形,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形状记忆反应”,这属于性质。

物理化学物理

1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和转化成和葡萄糖。

水二氧化碳氧气

14.在常温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或“难”)溶于水。

蔗糖受热变黑,发生了,因为该过程中有生成。

白易化学碳

15.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

⑴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能量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⑵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

⑶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量。

根据能连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低”),理由是

⑴冰雪融化⑵热光⑶高由于此反应中放出热量,故反应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

1.常温时石蜡是一种色的(填状态),它(填“易溶”或“难溶”)于水。

白固体难溶

2.蜡烛就是由石蜡制成的,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以观察到许多现象,请你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说说你所能观察到的现象。

(至少写3种)

蜡烛顶端熔化成液态;

熔化的液态蜡烛沿蜡烛外壁淌下,又逐渐凝固;

白色的烛芯变成黑色;

产生黄色火焰,发光发热;

烛焰大致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等

3.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烛芯附近的火焰上,1~2秒后取出,可看到火柴梗哪部分最先变黑,为什么?

两端外焰温度最高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3.为了研究和描述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方便,科学家用来表示元素和物质。

利用它还可以写出表示物质组成的。

元素符号化学式

4.书写①氢、碳、氧三种元素符号、、;

②氧气、水、二氧化碳的化学式、、。

HCOO2H2OCO2

5.为了简洁地表示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人们还使用,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就可用其表示为。

物质的化学式来书写化学方程式2Mg+O2

2MgO

6.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是使用时绝对禁止,也绝对禁止,以免失火。

用完后必须用盖灭。

酒精灯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灯帽

1.你在家中帮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确定碗或杯洗干净的标准是(C)

A.碗或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碗或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碗或玻璃杯已经洗净

2.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B)

A.拨打火警电话119B.用湿抹布盖灭C.找老师一起想办法D.逃跑

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是(D)

A.氧气B.水蒸气C.氮气D.二氧化碳

4.做镁带燃烧实验时不需要的仪器是(D)

A.坩埚钳B.石棉网C.酒精灯D.铁架台

5.完成下列表格

元素名称

镁元素

氮元素

钙元素

元素符号

H

O

物质

氧气

石灰水

碳酸氢铵

化学式

CO2

NH3

HCl

氢元素

氧元素

铁元素

Mg

N

Ca

Fe

二氧化碳

氨气

氯化氢

O2

Ca(OH)2

NH4HCO3

6.⑴金属镁为色,燃烧时的现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利用镁粉的这一性质可做。

若将镁带放入食醋中,可看到。

⑵“铜绿”的颜色为。

用酒精灯加热“铜绿”时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与盐酸作用时的现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⑶在空气中灼烧红亮的铜丝,主要现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⑴银白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镁+氧气

氧化镁烟花、照明弹镁带逐渐减少,表面产生气泡

⑵绿色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试管壁有小水珠,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产生大量气泡,“铜绿”溶解,形成蓝色溶液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水+二氧化碳

⑶红亮的铜丝表面变黑铜+氧气

氧化铜

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

ClO2易与碱反应,其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Cl2,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Cl2消毒时的臭味。

试概括一下Cl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⑴。

⑵。

⑴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

⑵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

1.区别等体积的铜块和铝块的方法:

(至少写两种)

⑴根据物质的颜色鉴别。

紫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铝

⑵根据密度鉴别。

等体积的铜和铝,较重的是铜,较轻的是铝。

2.写出“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探究报告。

氧气的某些性质:

①不易溶于水,②能支持燃烧,与多种物质反应等;

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易溶于水,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不支持燃烧等)

实验名称: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水槽、集气瓶、饮料管、澄清石灰水、火柴、小木条

步骤

现象

分析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向一瓶空气中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空气中石灰水不变浑浊,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使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空气中,木条燃烧但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木条燃烧火焰变微弱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灭火作用,氧气能支持燃烧

4.向一干燥透明的玻璃片上呼气

玻璃片上变得浑浊模糊

水蒸气在冷的玻璃片上凝结呈小液滴

整理与归纳

一、内容提要

1.化学带给我们什么:

⑴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⑵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2.化学研究的内容:

⑴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①物质的性质:

a两者的本质区别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②物质的变化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⑵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⑶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3.如何学习和研究化学⑴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实验基本仪器及其操作等)

⑵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书本几个探究实验,如灼烧铜丝、加热碳酸氢铵、镁带燃烧等)

⑶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二、专题讨论

专题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要明确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特别注意,常说的化学变化中伴随的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只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而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要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一定要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

专题二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两者的概念。

物理性质不能简单地认为一定是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因为有些物理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并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

其次,要学会判断出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第三,要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

第四,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间的区别。

一般来说,在叙述中有“可以”、“能”、“易”等判断词出现,则是讲性质。

三、思维启迪

要认真观察好化学实验,做好探究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整个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要学会如何观察。

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为此,要学会如何做好探究实验,同时也要掌握好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第1章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在“9·

11”事件中,纽约经贸大厦遭到毁灭性地破坏。

该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D)

A.经贸大厦坍塌B.大厦玻璃被撞得粉碎

C.燃烧放出巨大的热量使大厦钢筋熔化D.被劫持飞机着火后发生爆炸

2.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词汇。

其中的颜色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C)

A.蓝色晶体B.黑色粉末C.绿色食品D.银白色金属

3.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刻度,则读数将(B)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C)

A.煤炭燃烧B.燃放烟花C.光合作用D.汽车尾气

5.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下列广告语正确的是(C)?

A.本超纯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泉水

C.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D.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关闭所有化工厂

6.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

其中(A)

A.只有②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正确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B)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并打求助电话

B.室内起火,要赶快打开门窗

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想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

8.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让黑夜如同白昼,可以向天空发射一种照明弹,该照明弹选用的主要材料是(D)

A.铝片B.炭粉C.铁粉D.镁粉

9.用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望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

如图,再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一端伸入红色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D)

A.铁丝片生锈B.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C.铁丝片消失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D.铁丝片生锈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10.液化石油气是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无色、无味的混合气体。

为能及时发现其泄露,以防危险发生,在民用的液化石油气中常加入可指示泄露的“指示气”。

在如下特性中:

①无色,②有特殊气味,③易液化,④可燃烧,⑤有醒目的颜色,⑥易溶于水,⑦能灭火,⑧易气化,“指示气”必须具有的是(C)

A.①③④⑦B.②⑤⑥⑧C.②③④⑧D.②④⑥⑦

二、填空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铝片金刚石氧化镁水铜绿

AlCMgOH2OCu2(OH)2CO3

2.根据生活经验,在横线上写出区别下列物质的依据:

A.精盐和白糖B.水和酒精

C.金和银D.蔗糖和面粉

A味道或灼烧看是否有黑色残渣B气味或可燃性或挥发性等C颜色D溶解性

3.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的化学工艺就已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我国、

冶炼与应用、的发明、都是举世闻名的。

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火药瓷器的烧制

4.为了认识某种现象,探究一个问题,我们常常提出与问题有关的,设计,

以验证或否定;

在实验中,要细心观察和记录现象,通过和,

和,得出。

猜测实验猜测分析和概括推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