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657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B、冰雪消融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

2、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物质的可燃性B、物质的熔点C、物质的挥发性D、物质的硬度

3、做实验时固体药品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A、集气瓶B、细口瓶C、烧杯D、广口瓶

4、(15天津)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5、在擦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使玻璃擦得更干净。

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

6、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发生物理变化

B、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产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其它物质产生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7、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有及时盖瓶盖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8、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语汇,其中跟相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蓝色固体B.黑色粉末C.绿色食品D.白色烟雾

9、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10、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燃烧时发光、放热燃烧时有水雾生成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蜡烛先熔化再燃烧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只有B、只有C、D、

11、小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时,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2、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D、以上方法都不行

13、实验室加热约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B、C、D、

14、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B、C、D、

15、2015年4月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发起“绿V客(GreenWeek)行动”,邀请公众从小事做起,践行环保。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V客(GreenWeek)行动”环保活动主题的是()

A、尽量开车上下班B、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C、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D、周末走出户外,亲近大自然

1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拉动活塞时,

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17、你认为下列那顶工作不应是绿色化学的研究重点()

A、设计或重新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化合物

B、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

C、改善化学反应条件,减少废气物的生产和排放

D、限制新物质的合成与使用,尽量开发使用纯天然物质

18、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合格的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

19、下列有关实验中的用量都是未说明的,其中取用正确的是()

A、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B、固体一般为1~2g

C、液体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1/3D、液体一般为1~2滴

20、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已烷

沸点/。

C

–88.6

–42.2

–0.5

36.1

69.2

在常温下使用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的是()

A、乙烷、丙烷、和丁烷B、乙烷和丙烷C、只有乙烷D、戊烷和已烷

二、填空题:

(共60分)

21、(8分)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炭,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

(2)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填序号)

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

22、(8分)下列给出的仪器中:

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集气瓶量筒漏斗试剂瓶燃烧匙

(1)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2)可用作给固体加热的是

(3)可用作给液体加热的是(4)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的是

23、(10分)有镊子、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燃烧匙、坩埚钳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

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是;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检验氢气的纯度时用盛装气体;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将硫粉置于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使用;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

24、(1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下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你认为蜡烛成分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

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

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

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25、(18分)根据下图所示仪器回答:

 

(1)写出A、D、F仪器名称:

A为   ;D为;F为。

(2)说出E、G两种仪器的作用:

E的用途是;G的用途是;

(3)用上述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

(4)使用量筒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跟      保持水平。

上图H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  mL。

(5)夏欣同学欲用容积为30mL的C盛装液体加热时,他最多可盛液体      mL,用试管夹从它的底部往上套入,夹在  处,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的焰加热。

他加热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炸裂。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条)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考点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析】:

铁钉生锈时生成了与铁不同的其它物质—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而冰雪消融、蜡烛熔化均为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

而灯泡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能量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也是物理变化。

2【答案】:

A。

【考点分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解析】:

物质的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而物质的溶点、物质的挥发性、物质的硬度都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答案】:

D

【考点分析】:

各种仪器的用途

【解析】:

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细口瓶用于存放液体,烧杯用于配制溶液和大量反应容器,而广口瓶则用来存放固体药品。

4.【答案】:

D。

【考点分析】:

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解析】:

A、量取液体时视线应对准凹液面最低处,而此题采用的是仰视,所以错误。

B、瓶塞没有倒扣在桌面上,C、试管中的液体超过了三分之一,D、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正上方。

5.【答案】:

C。

【考点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份含量不同。

【解析】:

在擦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是因为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比空气多,此时玻璃上有大量水雾产生,所以擦起来更干净。

6.【答案】:

C。

【考点分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解析】: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有发光、放热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出现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所以有这些现象出现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7.【答案】:

C。

【考点分析】:

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解析】:

加热烧杯时,为使其受热均匀,应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容易导致烧杯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所以A错误。

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有及时盖瓶盖,容易造成挥发性药品挥发而损失或外界物质进入试剂瓶造成试剂污染,所以B错误。

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以防止冷凝水回流而造成试管炸裂,C是正确的。

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会造成原试剂被稀释,所以D是错误的。

8.【答案】:

C

【考点分析】:

物质的性质。

【解析】:

蓝色固体、黑色粉末、白色烟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绿色食品并不是指食品是绿色的。

绿色食品特指的是:

无污染、有营养、无化学添加剂的食品。

9.【答案】:

C。

【考点分析】:

科学探究的八个步骤。

【解析】:

科学探究的八个步骤要清楚,可能是浓盐酸属于猜想假设,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产生白雾属于收集证据,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属于设计实验,如果打开瓶盖有白雾则这瓶就是浓盐酸,否则猜想错误。

10.【答案】:

D。

【考点分析】:

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

【解析】:

都是蜡烛在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或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熄灭蜡烛时,观察到蜡烛芯处会产生一缕白烟,而不是白雾,所以的叙述是错误的。

11.【答案】:

B。

【考点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必须有科学探究的精神。

【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要经过八个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认为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要经过反复实验,查找资料,科学论证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12.【答案】:

C。

【考点分析】:

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

【解析】:

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闻气体的气味,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无法区别开来,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如果继续燃烧则是空气,如果燃烧更旺则是氧气,如果熄灭的则是二氧化碳,三种不同的现象,所以C正确。

13.【答案】:

A。

【考点分析】:

给液体加热时所需要的仪器及注意事项。

【解析】:

首先知道给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