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1214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质工程学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L烧杯;

1L量筒;

吸管;

水样瓶;

混凝剂等。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测试

(1)熟悉搅拌器的操作:

选择好混合搅拌转速(100~160r/min)、混合时间(1~3min)与反应搅拌转速(20~40r/min),反应时间(10~30min),把选择好的混合转速和反应转速在调节器上预调节好,配制好水样并开始运行。

(2)测定水样的温度、酸碱度、浊度和pH值。

(3)确定水样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可以通过慢慢搅动烧杯中的200mL水样,并且每次增加0.5mL的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

(4)根据确定的近似混凝剂量,确定最佳pH值。

16个1L烧杯各注入1L混合均匀的水样,调整各烧杯的pH值,使pH值从4~10。

向烧杯中投加混凝剂,把烧杯放在搅拌机的叶片下,将叶片放入烧杯正中。

2按混合搅拌速度开动搅拌机,当预定的混合时间到达后,立即按预定的反应搅拌速度,降低搅拌机转速。

在预定的反应时间到达后,停止搅拌机。

注意记录反应过程中矾花出现的时间。

3反应搅拌结束后,轻轻提起搅拌机叶片。

静止沉淀20min,注意矾花的沉降情况。

4沉淀时间到达后,同时取出各烧杯中的澄清水样,测定水样的pH值及剩余浊度。

(5)根据步骤4确定的最佳pH值,确定最佳pH值时的最佳混凝剂投药量。

(6)测量搅拌叶片面积,叶片边缘与轴的中心距。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分别填入表1-1、1-2。

原水浊度;

碱度;

室温;

日期;

混合时间分钟;

反应时间分钟。

表1-1pH值与剩余浊度之间的关系

形成矾花的时间/min

pH值

剩余浊度/NTU

表1-2在pH=时,混凝剂用量与剩余浊度的关系

混凝剂用量/mg/L

2.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

六、思考题

1.当一组实验得不出最佳的pH值或混凝剂用量的时候,如何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继续进行另一组混凝实验?

2.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范围?

3.结合实验过程和结论分析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

颗粒静置沉淀实验

综合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

实验计划学时:

3

1.加深理解沉淀的基本概念和颗粒沉降的规律;

2.掌握沉淀实验方法,在不同时间测定取样口处的悬浮物浓度Ci,计算沉速ui=H/ti和Ci/C0;

3.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沉淀曲线;

4.求不同沉速时的沉淀效率。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在一水深H的沉淀柱内进行静置沉淀实验,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每隔一定的时间从沉淀柱底部取样口取样,并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Ci,计算沉速ui=H/ti和Ci/C0,以ui为横坐标,Ci/C0为纵坐标绘制沉淀曲线,利用沉淀效率公式求在不同沉速时颗粒的沉淀效率。

要求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在不同时间从取样口处取样分析水样悬浮物浓度Ci,并计算沉速ui=H/ti和Ci/CO,以ui为横坐标,Ci/C0为纵坐标绘制沉淀曲线,求在不同沉速时颗粒的沉淀效率。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有机玻璃的沉淀柱、配水及投配系统、分析天平、烘箱、定时钟、滤纸、漏斗、抽率装置、量筒、烧杯。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构测试

(1)将实验用水倒入水池内,开启循环管路闸门2,用泵循环或机械搅拌装置搅拌,待池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此即为Co值。

(2)开启闸门1、3,关闸门2,水经配水管进入沉淀管内,当水上升到溢流口,并流出后,关闭闸门

3、停泵。

记录时间,沉淀实验开始。

图1-1颗粒静沉实验装置

1、3—配水管上闸门;

2—水泵循环管上闸门;

4—水泵;

5—水池;

6—搅拌机;

7—循环管;

8—配水管;

9—进水管;

10—放空管闸门;

11—沉淀柱;

12—标尺;

13—溢流管;

14—取样器

(3)隔5、10、20、30、60、90、

120min由取样口取样,记录沉淀柱

内液面高度。

(4)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

(5)测定水样悬浮物含量。

将取出的水样用滤纸过滤,将滤纸烘干,称量,求取出水样中的悬浮固体重量,记录在下表。

(6)计算ui=H/ti和Ci/CO。

(7)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沉淀曲线。

(8)求不同沉速时的沉淀效率。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将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2-1。

表2-1颗粒沉淀实验记录表

沉淀高度Hcm,悬浮物浓度COmg/L

沉淀时间

(min)

滤纸编号

#

滤纸重

(g)

取样体积

(mL)

滤纸+SS重(g)

水样SS重

Ct

(mg/L)

Pi=

Ci/CO

ui=H/ti

(cm/min)

5

10

20

30

60

90

120

2.以颗拉沉速ui为横坐标,以Pi为纵坐标,绘制u-P关系曲线。

3.利用图解法计算不同沉速时,悬浮物的去除率。

六、思考题

1.绘制颗粒沉淀曲线的方法及意义。

2.沉淀柱高度不同时,沉淀实验的成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过滤实验

1.掌握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

2.深入理解滤速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3.深入理解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度、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1.在不同滤速下,滤后水浊度的变化。

2.在不同滤速下,清洁滤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绘制滤速与清洁滤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关系曲线。

3.在不同的冲洗强度下,滤层膨胀度、滤层水头损失的变化。

绘制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曲线;

反冲洗流速与滤层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曲线。

要求按照实验内容作好相关数据的记录,根据数据绘制相关的曲线,并与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对照,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有机玻璃过滤柱(直径100mm、高度2000mm,过滤水量0.15L/h)、反冲洗进水箱、过滤进水流量计、反冲洗流量计、过滤及反冲洗水泵、防水测压板、浊度仪、钢卷尺、秒表、量筒、烧杯、絮凝剂。

二、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构测试

1.将滤料进行一次冲洗,冲洗强度逐渐加大到1215L/s.m2,时间几分钟,以便去除滤层内的气泡。

2.冲洗毕,开初滤水排水阀门,降低柱内水位。

将滤柱有关数据记入下表3-1。

3.调定量投药瓶投药量,使滤速8m/h时投药量符合要求,开始投药。

4.通入浑水,开始过始,滤速8m/h。

开始过滤后的1、3、5、10、20及30分钟测出水浊度,测进水浊度和水温。

5.调定量投药瓶投药量,使滤速16m/h时投药量仍符合要求.

6.加大滤速至16m/h,加大滤速后的10、20、30分钟测出水浊度,测进水温度。

7.将步骤3、4、5、6有关数据记入下列表3-2。

8.提前结束过滤,用设计规范规定的冲洗强度、冲洗时间进行冲洗,观察整个滤层是否均已膨胀。

冲洗将结束时,取冲洗排水测浊度。

将有关数据记入下列表3-3。

9.作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水头损失之间关系的实验。

测不同冲洗强度(3、6、9、12、14、16L/s.m2)时的滤层膨胀后厚度,以及滤层的水头损失值。

将有关数据记入表3-4。

10.作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

通入清水,测不同滤速(4、6、8、10、12、14、16m/h)时滤层顶部的测压管水位和滤层底部附近的测压管水位。

将有关数据记入表3-5。

1.将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3-1、3-2、3-3、3-4、3-5。

表3-1滤柱有关数据表

滤柱内径(mm)

滤料名称

滤粒粒径(cm)

滤料厚度(cm)

表3-2过滤记录表

滤速

(m/h)

流量

(L/h)

投药量(mg/L)

过滤历时(min)

进水浊度

出水浊度

混凝剂:

原水水温:

表3-3冲洗记录表

冲洗强度(L/s.m2)

冲洗流量(L/h)

冲洗时间(min)

滤层膨胀情况

排水浊度

2.根据过滤记录表实验数据,以过滤历时为横坐标,出水浊度为纵坐标,绘滤速8m/h时的初滤水浊度变化曲线。

设出水浊度不得超过1度,问滤柱运行多少分钟出水浊度才符合要求?

绘滤速16m/h时的出水浊度变化曲线。

表3-4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冲洗强度

(L/s.m2)

冲洗流量

滤层厚度

(cm)

滤料膨胀后厚度(cm)

滤层膨胀率

(%)

滤层底部的测压管水位(cm)

滤层顶部的测压管水位(cm)

滤层的水头损失

(cm)

冲洗水温:

表3-5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清洁滤层顶部的测压管水位(cm)

清洁滤层底部的测压管水位(cm)

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

水温:

3.根据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度、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记录表的数据,以冲洗强度为横坐标,滤层膨胀率为纵坐标,绘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曲线;

以反冲洗流速为横坐标,滤层水头损失为纵坐标,绘制反冲洗流速与滤层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曲线。

4.根据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的实验数据,以滤速为横坐标,清洁滤层水头损失为纵坐标,绘制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曲线。

1.滤层内有空气泡时对过滤、冲洗有何影响?

2.当原水浊度一定时,采取哪些措施,能降低初滤水出水浊度?

3.冲洗强度为何不宜过大?

曝气充氧实验

1.了解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曝气充氧机理的认识。

2.熟悉曝气设备氧总转移系数KLa及其他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测定不同时间脱氧清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图求氧总转移系数KLa或按公式计算氧总转移系数KLa,从而求其他评价指标。

要求测定不同时间脱氧清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能够根据实验数据绘图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