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1087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4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文档格式.docx

2.0.5锚(杆)索拉力

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

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

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内力

支护桩桩身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内力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2.0.8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

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2.0.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

同一监测孔的测点宜沿竖向布置在各层土内,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厚度较大的土层中应适当加密。

2.0.10立柱竖向位移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10%,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20%,且不应少于5根。

2.0.11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

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均应作为监控对象。

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控范围。

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如地铁、上游引水、合流污水等)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建(构)筑物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边不少于3个监测点;

2、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3、建(构)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5、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

6、烟囱、水塔和大型储仓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2.0.12周边建筑物水平位移

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墙角、柱基及裂缝的两端,每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处。

2.0.13周边建筑物倾斜

建(构)筑物倾斜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布置在建(构)筑物角点、变形缝或抗震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

2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3当采用铅锤观测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时,应保证上、下测点之间具有一定的通视条件。

2.0.14周边管线竖向位移

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管线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

2、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以外20m;

3、上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

直接监测点应设置在管线上,也可以利用阀门开关、抽气孔以及检查井等管线设备作为监测点;

4、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利用埋设套管法设置监测点,也可采用模拟式测点将监测点设置在靠近管线埋深部位的土体中。

2.0.15周边地面点竖向位移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1~3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

2.0.16基准点的埋设

(1)竖向位移基准点的埋设

埋设方法见下图:

(2)水平位移基准点的埋设

同3.1竖向位移基准点的埋设,并在基准点顶部刻画“+”字。

2.0.17、监测点的埋设

(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A、监测点埋设在冠梁顶部的,点位选取后,用电钻在冠梁上成孔,然后植入测钉即可。

B、监测点埋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点位选取后,用电钻在基坑边坡上成孔,然后植入长50cm,Φ16以上的钢筋,并用混凝土保护。

(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埋设方法同4.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并在监测点顶部刻画“+”字。

(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管具体埋设方法及步骤如下:

a、选址:

根据规范及现场条件,选择将要打孔的位置;

b、打孔:

通过打孔机器,成孔到预先指定深度;

c、下管:

将测斜管端头接上并保证管子内侧的十字槽严格对正,用螺丝钉固定好后通过机器吊入孔内;

d、洗孔:

用清水将孔内淤泥洗去;

e、填砂:

洗孔完成后,将测斜管顶端口用盖子盖上,并在管子外围用砂子填实,以防止测斜管的晃动;

f、保护:

在测斜管外围砌砖保护,以防止监测过程中管子被破坏。

(4)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管具体埋设方法及步骤如下:

将水位管端头接好,底部2~4米接上花管,用螺丝钉固定好后通过机器吊入孔内;

洗孔完成后,将水位管顶端口用盖子盖上,并在管子外围用砂子填实,以防止水位管的晃动;

在水位管外围砌砖保护,以防止监测过程中管子被破坏。

(5)锚(杆)索拉力

锚(杆)索拉力的测试采用的设备是锚索计,具体安装方法如下:

a、观测锚索张拉前,将测力计安装在孔口垫板上。

带专用传力板的测力计,先将传力板装在孔口垫板上,使测力计或传力板匀孔轴垂直,偏斜应小于0.5°

,偏心应不大于5mm。

b、安装张拉机具和钳具,同时对测力计的位置进行校验,合格后,开始预紧和张拉。

c、只作施工监测的测力计,应安装在外锚板的上部。

d、观测锚索应在与其有影响的其他工作锚索张拉之前进行张拉加荷。

张拉程序应与工作锚杆的张拉程序相同。

有特殊需要时,可另行设计张拉程序。

e、测力计安装就位后,加荷张拉前,应准确测得初始仪和环境温度。

反复测读,三次读数差小于1%(F·

S),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基准值。

f、基准值确定后,分级加荷张拉,逐级进行张拉观测。

一般每级荷载测读一次,最后一级荷载进行稳定观测,以5分钟测一次,连续二次读数差小于1%(F·

s)为稳定。

张拉荷载稳定后,应及时测读锁定荷载:

张拉结束之后,根据荷载变化速率确定观测时间间隔,进行锁定后的稳定观测。

g、长期观测锚索测力计及电缆线路应设保护装置。

标准安装的锚索测力计示意图

倾斜安装的锚索测力计示意图

(6)支护桩桩身内力

支护桩桩身内力的测试采用的设备是钢筋计,具体的安装方法如下:

A、钢筋计在安装前应先用绝缘胶带进行包裹,避免设备与混凝土直接接触;

B、钢筋笼绑扎完毕后,分别在两根选定的外侧主筋上将钢筋计串联,焊接在预留位置。

保证同一高程上的两个钢筋计连线在钢筋笼放入基坑时与基坑边线垂直;

C、接钢筋直径选配同直径的钢筋计,将仪器两端的连接杆分别与钢筋焊接在一起,焊接强度不低于钢筋强度。

焊接过程中应用毛巾或其他布料盖住钢筋计,并不断向毛巾或其他布料浇水,避免温度过高而损伤仪器;

D、钢筋计焊接时应对电缆进行覆盖保护,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渣飞溅损坏电缆,各钢筋计及电缆编号将电缆集束绑扎后呈“S”形向上引出电缆直到桩顶位置,绑扎距离宜为0.5m。

E、仔细检查钢筋计焊接位置和电缆编号无误后,方可后续施工,浇捣混凝土时导管应远离仪器0.5m以上,防止损坏;

钢筋计安装示意图

(7)支撑内力

A、钢筋计:

具体的安装方法同4.6支护桩桩身内力。

B、反力计:

具体的安装方法如下:

a在安装架圆形钢筒上没有开槽的一端面与支撑的牛腿(活络头)上的钢板电焊焊接牢固,电焊时必须与钢支撑中心轴线与安装中心点对齐。

b待冷却后,把轴力计推入焊好的安装架圆形钢筒内并用圆形钢筒上的4个M10螺丝把轴力计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架内,使支撑吊装时,不会把轴力计滑落下来即可。

c测量一下轴力计的初频,是否与出厂时的初频相符合(≤±

20Hz),然后把轴力计的电缆妥善地绑在安装架的两翅膀内侧,使钢支撑在吊装过程中不会损伤电缆为标准。

d钢支撑吊装到位后,即安装架的另一端(空缺的那一端)与围护墙体上的钢板对上,轴力计与墙体钢板间最好再增加一块钢板250mm×

250mm×

25mm,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计陷入墙体内,造成测值不准等情况发生。

e在施加钢支撑预应力前,把轴力计的电缆引至方便正常测量时为止,并进行轴力计的初始频率的测量,必须记录在案。

f施加钢支撑预应力达设计标准后即可开始正常测量了。

g变量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本次支撑轴力测量与上次同点号的支撑轴力的变化量,与同点号初始支撑轴力值之差为本次变化量。

并填写成果汇总表及绘制支撑轴力变化曲线图。

 

反力计安装示意图

(8)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采用的是土压力盒进行测试,具体的安装方法如下:

A土压力计埋设于土压力变化的部位即压力曲线变化处,用于监测界面土压力。

土压力计水平埋设间距原则上为盒体间距的3倍以上(≥0.6m),垂直间距与水平间距同,土压力计的受压面须面对欲测量的土体;

埋设时,承受土压力计的土面须严格整平,回填的土料应与周围土料相同(去除石料)小心用人工分层夯实,土压力计及电缆上压实的填土超过1m以上,方可用重型辗压机施工。

B土压力计的钻孔分层埋设方法为:

根据所需测量孔的直径和深度先做一个三角形导向架,然后根据土压力计的各埋设点把土压力计用铅丝固定在系导向架上,导线沿着导向架引出地面回填的土料与周围土料相同(去除石料)小心用人工灌实,保护好线头,注意防水即可。

(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埋设的设备是沉降磁环,PVC管等,具体的安装方法如下:

A选址:

B打孔:

C下管:

将PVC管端头接好,底部固定一个固定环,放入沉降磁环,从下往上每间隔2米固定一个固定环并入沉降磁环,通过机器吊入孔内至底部,再往上提50cm左右,使沉降磁环的三只脚充分伸入孔壁土内;

D填砂:

管子外围用砂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