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0960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终稿版文档格式.docx

上路床

0~30

8

10

≥96

下路床

30~120

5

上路堤

120~190

4

15

≥94

下路堤

>190

3

≥93

零填及路堑路床

0~120

①除满足上表最低要求外,尚应满足设计图纸中注明的特殊要求。

②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按分层压实原则实施。

3、在清表前尽量降低地下水位,做好隔离层,填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边坡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处理。

当发现软(弱)土试验或施工过程中影响设计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须补充勘探、试验,并对原设计进行优化。

土方路堤,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

2%之内。

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1.2一般路堤土方填筑质量控制要点

1、选择150~200m长度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路堤填筑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确定包括机械组合方式、行进速度、压实遍数、填料最佳含水量、松铺厚度、粒径及检测方法等各项工艺技术参数,为全面施工提供依据。

2、路基填方施工中,首先应选用合格填料,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

路堤分层填筑施工时,采用网格布土,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组合碾压;

严格控制松铺厚度,把好“五度”即平整度、路拱度、厚度、宽度和压实度,每填筑3层恢复一次中线;

外观做到表面平整、边线顺直,边坡坡面不亏坡,曲线圆滑。

3、当地面横坡或沿路线纵向坡度陡于1:

5时,填路基前应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4%的台阶;

当地面横坡陡于1:

2.5时,本项目设计已对路堤进行整体滑动的稳定性验算,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支挡或加筋处理。

4、一般填方路堤当填方边坡高度H≤8.0m时,其边坡坡率采用1:

1.5;

当连续边坡高度8.0m<H≤12.0m时,其边坡采用1:

1.5一坡到底,中间不设平台。

当边坡高度12.0m<H≤20.0m时,上部边坡8.0m采用1:

1.5,下部边坡采用1:

1.75,并在边坡高度为8.0m处设置1.5m的平台。

5、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旱地等),厚度不超过30cm时,可清除杂草后碾压至90%;

当松散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将其翻开、分层压实至90%,平均填前夯实下沉按10cm计。

6、水田、堰塘地段,应视其具体情况采用排水清淤或晾晒压实。

若水塘还保留一部分,则应按浸水路堤的要求修筑。

7、控制层厚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不同压实区(93区、94区、96区)的分界面的质量控制;

注意不同取土场及同一取土坑不同深度范围内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变化。

8、如在路堤范围内修筑便道或引道时,该便道或引道不得作为路堤填筑的部分,应重新填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新路堤;

连接结构物的路堤工程,其施工方法不应危害结构物的安全与稳定。

土方路基工程施工工序检查、质量控制要点框架图

1.3路堤石方填筑质量控制要点

1、填石路堤所用的石料使用前应进行鉴别和试验,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应用于路堤填筑,路堤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超限石块应进行人工或机械破碎,填石路堤均应分层填筑;

根据试验段确定分层填筑厚度,用于路床的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所有缝隙用小石块或石屑嵌挤紧密;

边坡要按照规范要求予以码砌。

2、填石料顶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在填筑其它填料前,填石路堤最后一层的铺筑厚度不大于400mm,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基中小于5mm的细料料含量不应小于30%。

过渡层底部为防止细骨料下渗流失设置一层高强土工编织布,填石路堤质量控制要求见表1-3。

填石路堤质量控制表1-3

填石类型

路堤分区

路面地面以下深度(m)

摊铺厚度(mm)

最大粒径(mm)

空隙率(%)

中硬岩石

30~60MPa

120~190cm

≤400

小于层厚2/3

≤22

>190cm

≤500

≤24

3、填石路基碾压时要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个别不平处应配合人工找平。

填石路堤的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根据试验路段压实试验确定压实遍数。

压实过程出现缝隙时要随时用小石块或石屑填满,直到激振力作用下表面平整、层面稳定不再下沉为止,严禁采用土方作为填充料。

4、填石路堤边坡坡率同一般土质、土石混填路堤,填石路堤的边部100~200cm范围内采用不易风化的块石码砌,块石强度应大于30MPa,块石的最小边长度不小于30cm,每一级的平台顶部30cm厚度内灌M5砂浆,边坡表面码砌成宽30cm左右的台阶。

为方便施工,连续一段以内边部码砌厚度按最高断面进行控制。

1.4路堤土石混填路基质量控制要点

1、残坡积碎石土、开山石渣均为土石混合填料,可按《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的填筑要求办理,分层填筑、采用重型机械分层碾压密实,上路堤不大于30cm、下路堤不大于40cm,其压实度标准及填料强度要求见上表1-1。

2、土石路堤所采用的天然土石混合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15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超过的应解小或清除;

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超过的应打碎。

3、土石混填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均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每层铺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上路堤不大于30cm、下路堤不大于40cm。

压实后渗水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如确需纵向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料填筑于路堤两侧。

当土石混合料来自不同的路段,其岩性或土石混合料比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分段填筑。

土石混合填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

当石料含量小于70%时,土石可混合铺填,但应避免硬质石块(特别是尺寸大的硬质石块)集中。

土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路床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

4、土石混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完工后容易出现基顶开裂、沉陷甚至路面破坏等问题。

无论路堤高低,均不允许采用倾填方式填筑,必须严格控制松铺厚度及压实质量。

1.5特殊路段填方路堤的质量控制要点

1、高填方路堤

①、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高填方路堤工后路基易出现较大沉降变形,进而造成的路面纵、横向开裂等问题,归根结底是路基压实度不足造成的。

鉴于我国公路施工的现状和路基土工体的复杂性,以及高填方地段自然沉降和差异沉降大的特点,本设计对高填方地段施工,在按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基础上,采用冲击碾压或液压式压路机工艺方法对路基进行补压,即以提高路基的压实度,减少路基的沉降及开裂变形。

②、高路堤施工建议先行实施,留出足够的时间对高路堤进行预压。

③、对高填路堤段的基底进行严格处理,清除不合格的地表土和淤泥,疏导排干地表水,推土机整平基底,原地面坡度大于1:

5的要按要求开挖台阶。

采用重型压路机对整平后的基底进行碾压密实,达到要求后再进行路堤填筑。

为防止路堤沉降过大,基底处理碾压压实度要控制在93%以上。

④、根据设计压实度、施工机械和土质情况,严格控制填筑厚度,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安排专职测量人员每天进行高填路堤的宽度和高程的测量及放样,防止路堤边坡欠填。

路堤的加宽和预留沉降加高量,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

⑤、高填土地段应严格控制填土速度,路堤填筑时,派专人对路堤填筑高度和沉降量进行观测并作好记录。

若观测到沉降量在中心处大于3cm、路基边缘大于1.5cm时,则停止填筑,待沉降稳定后再行填筑。

监测频率表表1-5

阶段

观测项目

填筑期

预压期

第1个月

第1~3个月

第3月~上路面

运营期

前2年

路堤沉降

每天1~2次

隔天1次

1次/7d

1次/15d

1次/3个月

地表土沉降

及水平位移

深层土水平位移

孔隙水压力

2、高填方路堤补强

①、高路堤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填料优先选用强、中风化岩石方。

另外为保证高路堤的压实度,对于连续长度大于100m路段的高填方路基,采用冲击碾压补强处理,冲击碾压从路床设计标高下30cm起算,往下每隔2.0m冲击碾压一次,采用双轮三边形自行式冲击压路机(冲击势能为25kJ),按错轮而不重叠轮迹的方式碾压,路床范围内冲击碾压不小于20遍,路堤范围内冲击碾压20遍,最后一次冲压后的沉降量不宜大于30mm,否则应调整冲压遍数。

冲击补强过程中应注意与构造物及土工合成材料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其余未尽事宜,请参照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2006年)执行。

连续长度小于100m的路堤,采用强夯补强处理,强夯从路床设计标高下30cm起算,往下每隔4.0m强夯一次,强夯夯击能1000kN×

m,夯锤重10t,落距10m;

按最后连续两击的总沉降不大于100mm,沉降差不宜大于50mm作为终夯标准;

当有构造物时,应距构造物水平距离30米外或构造物顶面标高以上8米开始强夯;

每遍夯击完后均以推土机推平。

②、为保证高路堤的路基稳定性和减少不均匀沉降,在距路床顶部以下0.3m和1.2m处设2层土工格栅,以保证路面结构长期稳定。

有台阶时土工格栅用U型钉固定在台阶上,搭界宽度30cm,否则,自由段应反折200cm以利锚固,反折后最外端距离边坡1m。

③、此外,为了检测高填路堤路段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发现问题,尽早解决,确保路基稳定,沿线高(陡)填方路堤、高挡土墙(墙高大于12m者)段必须按要求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

A、冲击碾压施工要点

一般的冲击碾压设备多为三边形冲击压实机,以CYZ25为例:

轮宽0.9m,轮间距1.17m,往返一次冲击压实宽度4m。

采用冲击碾压时,每行驶二次为一遍,每单双两遍为一冲击单元。

施工前首先清理、平整场地,放线确定冲压补压范围,并进行第一遍第一次冲击,完毕进行第一遍第二次冲击时,单轮从第一次冲压轮正中通过。

由于轮内边距大于轮宽,在进行第一遍第二次冲击时,轮两侧各存在0.13m的理论冲压间隙,故进行第二遍第一次冲击时,须将轮向内移动0.2m,以覆盖第一遍的冲压间隙,第三遍则又回复到第一遍的位置冲压,直至达到最终的设计遍数。

B、现场质量控制要求:

①、对采用冲击碾压的段落,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技术保证措施报监理处审批。

②、当路基段落准备进行冲击碾压时,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业主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