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035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7 大小:95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2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docx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编总那么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根底。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是对地球外表一定围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展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效劳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根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拟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围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拟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展比拟,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那么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为依据,其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当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根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当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工程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

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气候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

必要时可承当观测业务试验任务。

国家根本气象站----简称根本站。

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中的主体。

国家一般气象站----简称一般站。

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效劳,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补充。

无人值守气象站----简称无人站。

是在不便建立人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地方,利用自动气象站建立的无人地面气象观测站,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工程和发报时次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另外还可布设机动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气象业务和效劳的临时需要组织所需的地面气象观测。

气象辐射观测一级站----进展总辐射、散射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气象辐射观测二级站----进展总辐射、净全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气象辐射观测三级站----只进展总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1.1.2观测方式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1.1.3观测任务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⑴为积累气候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展定时气象观测。

自动观测工程每天进展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工程,昼夜守班站每天进展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展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展编发报,但仍然保存24次按表1.2的规定进展人工定时观测。

⑵为制作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实况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展天气观测,并按规定的种类和电码及数据格式编发各种地面气象报告。

⑶进展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根据业务开展需要新增加工程的观测。

⑷按省、地、县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展自定工程和开展气象效劳所需工程的观测。

⑸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的气象站,按规定的时次、种类和电码,观测、编发定时加密天气观测报告、不定时加密雨量观测报告和其他气象报告。

⑹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统计整理观测记录,进展记录质量检查,按时形成并传送观测数据文件和各种报表数据文件,并可打印出各类报表。

⑺按有关协议观测、编发定时航空天气观测报告和不定时危险天气观测报告。

⑻对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时进展调查记载。

1.2观测工程

1.2.1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的观测工程

⑴各台站均须观测的工程:

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

⑵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工程:

浅层和深层地温、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⑶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工程:

雪压,根据效劳需要增加的观测工程。

各定时观测工程分别见表1.1、表1.2。

1.2.2按省、地、县级气象主管机构自行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的观测工程

由省、地、县级气象主管机构根据需要自定。

1.3观测程序

1.3.1自动观测方式观测程序

⑴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示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具体时间,各站自定,但站必须统一;

⑵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

⑶00分,进展正点数据采样;

⑷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工程的观测,并显示正点定时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第23章的规定处理;

⑸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⑹按照各类气象报告的时效要求完成各种定时天气报告和观测数据文件的发送。

1.3.2人工观测方式观测程序

⑴一般应在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尤其注意湿球温度表球部的湿润状况,做好湿球溶冰等准备工作;

⑵45-60分观测云、能见度、空气温度和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气压、地温、雪深等发报工程,连续观测天气现象;

⑶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工程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进展;

⑷日照在日落后换纸,其他自记纸的换纸时间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自定;

⑸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那么;

⑹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台站可根据观测工程的多少和观测仪器的布设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

表1.1定时自动观测工程表

时 间

北  京  时

地 平 时

每小时

20时

每小时

24时

观测工程

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地温及其极值和出现时间

降水总量、时蒸发量

日蒸发量

辐射时曝辐量

辐射辐照度及其极值、出现时间

时日照时数

辐射日曝辐量

辐射日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

日日照时数

表1.2定时人工观测工程表

时 间

北  京  时

真太阳时

02、08、14、20时

08时

14时

20时

日落后

观测工程

能见度

气压

气温

湿度

风向、风速

0-40cm地温

降水量

冻土

雪深

雪压

80-320cm地温

地面状态

降水量

蒸发量

最高、最低气温

最高、最低地面温度

日日照时数

说明:

1、基准站实现自动观测后,云、能见度、气压、气温、湿度和风向、风速仍进展24次定时人工观测。

2、天气现象连续观测。

1.4时制、日界和对时

1.4.1时制

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工程均采用时。

1.4.2日界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工程均以时20时为日界。

1.4.3对时

 ⑴台站观测时钟采用时。

⑵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以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部时钟为观测时钟;采集器与计算机每小时自动对时一次,保持两者时钟同步;值班员每天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时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

⑶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误差在30秒之。

1.5地面气象观测员

⑴应经过系统业务技术培训,参加业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的考核,取得省级或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定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岗位资格。

⑵应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遵守观测值班纪律,密切监视天气演变,坚持实事,不得涂改、伪造观测记录,认真地按本规的要求完成观测任务。

⑶负责观测仪器和场地的日常维护,时刻保持仪器和场地处于良好状态。

⑷在每次观测时,要及时、认真地填写地面观测记录簿和向微机终端输入人工观测记录,并应按规定的数据格式和编码规定按时发送气象观测数据,编制报表和预审。

⑸应积极参加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业务技术进修培训,不断掌握新的观测业务技术知识和新仪器的使用维护方法。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2.1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防止局部地形的影响。

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防止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

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强的物体。

(2)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

中华人民国气象法?

和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性文件的要求。

(4)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展保护。

(5)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展详细记录。

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2.2观测场 

(1)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准确到分〕和拔海高度〔准确到0.1m〕,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固定标志上。

(3)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反光太强的材料。

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

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cm。

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

场不准种植作物。

(4)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

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去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根据场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

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2.3观测场仪器设施的布置 

观测场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

具体要求:

 

(1)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面; 

(2)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m,南北间隔不小于3m,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m; 

(3)仪器设备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4)辐射观测仪器一般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