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384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docx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15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作业测评

1.[2014·合肥质检]根据以下关于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哪项分析不正确(  )

注:

“-”表示无气泡产生;“+”表示气泡产生多少。

A.a和b、a和c、a和d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B.c和d是对比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

C.a、b、c、d说明催化剂可以为该反应供能

D.a、c、d不能说明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

解析: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由表中信息可知:

a和b对照,表明加热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a和c对照,表明无机催化剂能够催化化学反应,a和d对照,表明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c和d对比说明,催化剂种类不同,催化效果不同;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不能为化学反应供能;a、c、d对照,能够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

C

2.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A.温度         B.pH

C.淀粉溶液量D.唾液量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进行到12分钟后,还原糖的生成量不再增加,两组反应都不再进行,改变某一条件后生成物总量降低,反应物淀粉溶液量减少会导致此结果。

而改变温度、pH和唾液量均会改变反应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

C

3.[2014·衡水调研]分析下列四幅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①由甲转换为乙时,视野变暗并且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B.图②两个胚芽鞘在右侧单侧光照射下,两者的生长方向不同

C.图③所示一定为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图④是菠菜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四种色素分离的原因是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解析:

图①中为物镜镜头,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因此由甲转换为乙时,视野变暗,视野中观察的细胞数目减少;图②中的胚芽鞘在右侧单侧光照射下,应分别为向右弯曲生长和直立生长;图③为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导致扩散速度不同而发生分离。

答案:

C

4.[2014·南昌一模]关于下列科学家的研究和实验,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出了分离定律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卡尔文利用14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摩尔根等利用果蝇做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

解析: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的;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从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与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而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答案:

B

5.[2014·武汉模拟]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精心设置对照(或对比)实验的是(  )

①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②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③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遗传物质

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

⑤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⑥萨克斯利用绿色叶片研究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

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解析: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的过程中使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从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艾弗里的实验中,将S型菌的物质分别提纯出来与R型菌混合,从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萨克斯利用绿色叶片(采用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研究,从而得到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这些实验中都设置了对照(对比)实验。

答案:

A

6.[2014·辽宁月考]某研究小组对“紫外线辐射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如下表:

培养皿

编号

紫外线辐射

剂量(J/m2)

实验后的酵母菌

数量(个/mL)

1

0.2

27×106

2

0.8

26×106

3

X

14×106

4

2.0

10×106

5

2.6

6×106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表中X的值应为1.4,各实验组的紫外线辐射剂量应保持相同的剂量梯度

B.该实验中没有对照组,还需增设一个辐射剂量为0J/m2的培养皿

C.在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紫外线辐射剂量、紫外线辐射时间等

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紫外线主要是通过诱发基因突变,导致酵母菌数量减少的

解析:

该实验通过相同剂量梯度的紫外线处理实现了相互对照,A项正确,B项错误;紫外线辐射剂量是自变量;本实验没有说明酵母菌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故通过本实验不能获得“紫外线是通过诱发基因突变,导致酵母菌数量减少的”这一结论。

答案:

A

7.[2014·泉州质检]某实验小组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合物X降低淀粉酶的活性

B.曲线Ⅰ的实验作为对照实验

C.化合物X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D.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

解析:

加入化合物X后酶促反应速率降低,说明化合物X降低淀粉酶的活性,但并没有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

C

8.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中,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或探究活动

酒精作用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

B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

体数目的变化

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解析:

鉴定脂肪的实验利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来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A项正确;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酒精与盐酸混合作解离液,漂洗用清水,B项错误;利用无水酒精提取绿叶中的色素,C项正确;酒精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实验中可作为固定剂和防腐剂,D项正确。

答案:

B

9.如图1所示,将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

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浓度为1mg/L的A溶液促进作用效果最明显

B.振荡培养不仅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氧量,还能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

C.将切段先用蒸馏水浸泡的目的是减少切段中的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图2中,A溶液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的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做原始记录时应将该数据舍弃

解析:

图1表示的是切段制备的方法,图2表示的是实验的结果。

从图2中可以得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切段的生长长度。

对比图2中的实验结果可知,浓度为1mg/L的A溶液促进作用效果最明显,A正确;振荡培养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增加溶液中的溶氧量,以满足细胞呼吸需要;二是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B正确;由于切段内有一部分内源激素,会影响生长素类似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所以应先将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C正确;A溶液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的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但做原始记录时要如实记录,D错误。

答案:

D

10.用质量分数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进行了相关实验设计。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假设是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B.本实验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C.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步骤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本实验可以看到一个细胞完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

解析:

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秋水仙素和低温均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提出本实验的假设。

本实验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有类似之处,即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且方法相同。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本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实验假设可以是A项中的叙述,也可以是低温处理不能诱导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项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B项正确;本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项正确;由于在解离过程中已经将细胞杀死,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看不到一个细胞完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只能看到染色体的数目,D项错误。

答案:

D

11.[2014·南昌一模]请回答下列生物实验的有关问题:

(1)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________色,而细胞质基质接近________色。

(2)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第三天抽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

为正常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________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4)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应首先找出________(时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出________(时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找出分裂间期的细胞。

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固定装片,应对数据进行整理,填入表中,请绘制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解析:

(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基质接近无色。

(2)若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将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后者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4)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判断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首先要找到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出分裂前期、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最后找出分裂间期的细胞。

答案:

(1)蓝绿 无 

(2)将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3)记名计算法 多度等级 (4)分裂中期 分裂前期、后期和末期 记录表

12.[2014·泉州质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请回答:

注:

“-”表示该步骤不处理。

(1)步骤1应选择________(填“H2O2溶液”或“淀粉溶液”)作为反应底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加入的酶液可以是________酶溶液;步骤3乙组C、D两试管的水浴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3)步骤5应选用________(填“斐林试剂”、“碘液”或“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测。

解析:

(1)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所以选择底物时一定要考虑温度对底物本身的影响,过氧化氢能够在高温下分解,所以不能作为该实验的底物;

(2)根据酶的专一性,底物选择淀粉溶液,则酶液可为唾液淀粉酶溶液;根据选择的淀粉酶来确定其最适温度,如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3)因为底物是淀粉,故可以选择碘液进行鉴定。

因为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能选择。

答案:

(1)淀粉溶液 高温促进H2O2(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