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9914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案 青岛版Word格式.docx

活动一:

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卡片

师:

瞧,大家收集到了这么多信息,真棒!

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2、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卡片出示的信息内容。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几条信息都用到了克或者千克单位,从而产生疑问:

一克有多重?

一千克有多重?

重视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质量的问题。

活动二:

解决问题

*1克有多重?

师:

是啊、1克到底有多重呢?

根据前面几条信息,你能不能估计一下?

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

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验证的结果?

4、 

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5、 

教师小结:

在表示一些较轻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克”来做单位,“克”还可以用ġ来表示。

板书:

较物品克ġ

6、师: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克(ġ)?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估计。

学生可能说:

大概和一料花生差不多重;

可能比一块中香糖还要轻;

也许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重……

小组合作,从提前准备好和学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吕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币,分别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称量结果:

一枚二分硬币1我。

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有的同学会发出感慨:

1克原来这么轻呀!

学生自主交流:

在很多物品的包装上。

同时拿出桌上的虾条、牛肉干、牙膏、食盐等,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然后看包装袋上的标示验证。

重视引导,将1克和身边常见的物品联系起来。

指导天平使用。

强调反复体验,感受物品的轻重,鼓励好的做法。

克,我们已经认识了,谁还有办法让大家认识一下千克?

为什么?

说说理由。

说得真好,恭喜你们,答对了!

1千克 的确比1克要重得多,能有1000个1克那么重,所以我们在表示一些重物品的质量时,常 会用到“千克”来做单位。

那么,能不能再推算出“千克”用什么来表示呢?

较重物品千克Kg

同学们可真聪明!

一袋食盐500克,两袋食盐1000克,把两袋食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

1000克到底有多重。

想不想自己动手称一称桌面上的那袋桔子和饮料各重多少千克?

要称比较重的物品,天平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秤家族还有更多的成员会来帮助我们,快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演示各种秤。

现在,赶紧用小组中的台秤来称一称桔子、土豆和饮料的质量吧。

大部分同学会说:

1千克就是1000克那么重。

学生推理:

我们以前学过米和千米,

1千米=1000米

所以我想

1千克=1000克

米(m)千米(Km)

克(g)千克(㎏)

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的重量,可以交流感受。

学生急于尝试。

学生牌坊果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学生小组合作,用台秤称一称:

几桔子重1千克,一袋土豆重多少千克,一大

活动三:

巩固延伸

这节课,大家活动的非常积极,最后让我们来做个有奖竞猜的游戏,只要你能猜对一件物品的质量,老师就把这件物品奖给你,想不想拿到奖?

课后请同学们回家用体重秤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爸爸妈妈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并记录下来。

老师拿出一件物品,学生自己竞猜,每人有三次机会,猜对了就把物品奖给他。

重视评价对克和千克的感受深度。

教学反思:

初步体验感知克与千克到底有多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紧紧围绕这一重点,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估计一粒花生米、一块口香糖及一个乒乓球质量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掂量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验和感知克与千克有多重,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表象。

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

教学要求:

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

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主动的愉快的参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探索。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关注要点

一、 

情景导入

知道我国的风筝城是哪里吗?

下面我们就到维坊的风筝城去看一看吧?

(课件一)维坊风筝城的情景。

参观完这些美丽的风筝,让我们再到风筝厂去参观一下,看风筝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课件二)课本情景图。

活动一

听了工人叔叔的谈话让我们看一下进度表,看各种风筝还有多少没有完成任务,根据进度表上老鹰风筝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60÷

2=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演示)

集体交流

学生看懂进度表的意思后,根据老鹰风筝的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小组探讨

(1) 

用小棒摆,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2) 

30×

2=60,所以60÷

2=30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注意倡导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做统一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活动二

1、对蝴蝶风筝和小鸟风筝提出问题?

然后学生独立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40÷

3

320÷

4

2、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抢答比赛:

4640÷

8

350÷

7420÷

680÷

学生举手抢答

这个环节是为了对前面探讨的知识加以巩固。

活动四

1对剩下的仙鹤风筝提出问题,然后列式:

师板书:

92÷

3=

对者题的正确结果是多少我们放在问题口袋里。

先来估算一下。

学生探索,交流。

2、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每天做30只能完成任务吗?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

学生讨论

这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知道实际结果要比估计的结果大一些。

活动五

估算每天大约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138÷

7≈

学生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方法

活动六

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能用自己的话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风筝加工厂”。

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后,重点去仔细品读情景图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联系实际提出“保证按时交货”“各种风筝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

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出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达到初步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科书15~17页。

1. 

结合具体的情景,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主动的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仔细观察图画,图中提供了那些信息?

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解决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其他的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好吗?

我们先来解决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风筝?

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用竖式计算,你能说一说你的做法吗?

活动三

我们在一起来解决72个线轮是多少盒?

会做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不会的同学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让生到黑板上进行书写)

问在第一次商后余下的1怎么办?

现在我们来解决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

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有几个小葫芦生病了,你能用自己的慧眼把他们找出来吗?

活动六:

这节课你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可能提供的信息:

1、做一只孔雀风筝需要绿布5米。

桌子上有绿布5米。

2、做一只老鹰风筝需要红布2米。

桌子上有红布2米。

………

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3、64米红不能做多少只老鹰?

4、72个线轮是多少盒?

……

自己先独立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算法:

利用学具摆一摆。

用口算的方法。

3. 

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生说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此题。

学生回答;

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2结合起来继续除。

小组交流,在两次商都有余数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

自主练习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注意观察画面的全面性.

注意提出问题的质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算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说出算理。

让学生自己归纳。

注意学会对比和观察。

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把学习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