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突发事件应对系统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地铁突发事件应对系统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突发事件应对系统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地铁的结构设计、相关标识的设置及列车材料的选择对于应对突发事件考虑不周。
如地铁通道复杂,使人们难以疏散;
有些地铁列车装饰材料燃烧后产生有毒烟雾等。
③已有的安全、消防设施难以对付突发事件。
④专业的救援、消防系统不能与地铁突发事件应对系统实现无缝衔接。
基于以上的所列举的原因,制定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1重视预防
谈及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体系,往往就会把重点放在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应对。
但突发事件毕竟不是常态。
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其实也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因此要意识到“预防”在构建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把预防突发事件纳入到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
1.2以大系统的观点设计应对体系
以往地铁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往往只着眼于在地铁系统内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措施,多强调单独某个硬件设施的设置和完善,而没有从系统和全局上去认识。
地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正常运行涉及到多个环节。
因此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构建要从系统和全局上综合加以考虑。
1.3加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
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地铁需要配备先进监控系统、报警系统、消防系统等各项硬件设施。
这是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物质基础。
然而从近几年来国内外地铁发生事故的案例来看,一些先进的硬件设施不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还需要从软件方面的建设入手使硬件设施发挥最大的作用。
1.4重视指挥协调的作用
一个完善的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需要人来指挥、协调。
一旦地铁发生突发事件,往往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调度指挥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以便在紧急状态下充分的调动各种人力、物力等资源,沟通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将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降低。
2应对体系与运营状态的对应关系
一般而言,地铁运营系统存在着三种运营状态:
正常运营状态、紧急运营状态和非正常运营状态。
而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可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即根据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行配置,起到对不同阶段的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作用。
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与三种运营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在地铁正常运营状态下,启动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子系统,对地铁的各种情况进行监控,对公众进行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地铁的各项软、硬件设施进行检查、完善、更新、维护。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由监控系统通过报警系统来启动突发事件紧急反应子系统。
突发事件一经确认,地铁进入紧急运营状态。
紧急反应子系统包括疏导人群、自动灭火系统、联络其他相关部门等环节。
突发事件发生的事后,需要快速恢复地铁正常运营状态,然而这时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由紧急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是需要过渡的。
同时也要查找突发事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突发事件事后恢复系统将协助完成这一步,使地铁重新正常运营。
3应对体系的细节设计
3.1地铁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子系统
目前进行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体系建设,往往把重点放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应对方面。
笔者认为,为了保证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减少各种损失,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更多的是从预防入手,努力控制危险源,将各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事前降低至最低点。
3.1.1完善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硬件设施
在地铁的内部设施建设中,有些重要的设施易被忽视,而这些设施往往对于应对突发事件起着重要作用。
地铁要有救援专用通道。
救援通道与地铁通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没有专门的救援通道,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救援人员及相关的救援设备就无法及时地进入地铁进行救援。
救援专用通道也可对站内的乘客进行分流,使其能尽快地疏导到安全区域。
从地铁100多年的历史教训来看,地铁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是火灾,因此地铁的消防设施是十分重要的。
地铁消防设施一般包括列车上的灭火器,站厅及站台上的消防栓、灭火器、自动水喷淋装置,车站和区间隧道内的排烟装置、防淹门等。
特别是在车站的出入口附近应设有与外部消防车接口的消防栓,方便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援。
这些设施要经常检查是否可用并及时更新。
另外,可以设置安全屏护门等,可在发生火灾时起到阻隔火焰、控制烟气流动的作用;
还可及时排除烟气,为乘客撤离和消防人员进入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为灾情的控制和人员逃生创造条件,并可避免爆炸发生时人群因为拥挤而发生意外的情况。
其它硬件设施还有列车监控系统、列车报警按钮、紧急报警电话、车门紧急解锁手柄、司机室与车厢通道门的紧急拉手、列车头部紧急疏散门、车站紧急停车按钮、车站智能烟感探头、车内的紧急照明、通风系统、供电系统和诱导疏散系统等。
3.1.2进行突发事件的预演以及对公众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和教育
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料和根本杜绝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事先制定多套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力争把事故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还需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
在公共场所加强宣传,唤起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重视,让公众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自救的方法,这对于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也是一条有效途径。
3.1.3社会支持体系
通过国家立法,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地铁运营企业等,组织制定有关防灾安全的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和条例等,以求共同遵守和规范系统地运作,形成全社会支持体系。
这是地铁乃至其他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的有力保证。
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个体的安全意识;
通过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关怀社会弱势群体需求,化解民族和宗教矛盾等,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内部因素,减少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
3.1.4建立专门的地铁突发事件调度指挥机构
由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指挥机构,联合地铁运营公司、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单位、通讯部门、新闻媒体乃至民众,统一调度,进行地铁灾时人员疏散预案的制定和定期的突发事件演练,以及突发事件时的调度指挥;
同时监督地铁运营公司内部的安全管理,定期对各种设施进行检测、更新,可以起到更加直接的突发事件的预防作用。
3.2突发事件紧急反应子系统
整个紧急应对子系统涉及列车运营、人流疏导、启动防灾救援硬件设施和调度指挥等四个方面。
3.2.1列车紧急运营状态
地铁列车可能会由于人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进入紧急运营状态。
这部分的预案已经比较成熟,在本文中不再详细叙述。
3.2.2组织疏导人群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必须据实报道灾情,拦截其他乘客进站,及时疏散站内人群;
同时立即中止本区间的列车运行,相邻隧道也应立即停止正常行车。
以下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地点的不同分别予以阐述。
1)站台或站厅发生突发事件:
车站站台或站厅发生突发事件时,车站工作人员通过广播系统,通知车站滞留的乘客进行疏散,乘客可利用车站楼梯、出入口迅速撤至地面。
相邻车站要对在该段区间隧道中行驶的列车下达停车或者返回的指令,以减少人员的伤亡。
2)列车在车站发生突发事件:
列车在车站发生灾害时,司机、幸存乘客或车站工作人员应向控制中心报告,停止本站列车服务;
车站工作人员通过广播系统对站台上滞留的乘客进行疏散,并及时拦截外部乘客进站;
紧急调度指挥机构联系专业援助人员进行救援工作。
3)列车在站台附近发生突发事件:
此时列车一般处于刚离站或即将到站的状态。
一旦此时发生突发事件,司乘人员要及时向车站通报灾情,车站工作人员赶到站台做好组织疏散和救援准备工作。
若事态不是很严重,司机可将车开至就近的站台,和车站工作人员一起组织乘客进行疏散。
若列车烟雾较大,司机应立即断开外部电源,启用备用电源,维持车厢内的照明;
同时,车站救援人员应立即开拖车将列车拖至站台,迅速开门疏散乘客。
若灾情非常严重,则由车厢内幸存人员向车站通报。
4)列车在区间隧道中部发生突发事件:
此时列车离两端站台的距离都较远,来不及将列车开往车站。
车头发生灾害时,乘客在车停稳后从车尾下车后步行至后方车站;
车尾发生灾害时,乘客从车头下车后步行至前方车站;
列车中部发生灾害时,乘客从列车两端下车后步行至前、后方车站。
此时,隧道通风系统迅速启动,排除烟气,并向乘客提供必要的新风,形成一定的迎面风速,帮助乘客安全撤离。
3.2.3开启自动消防救援引导设施
车站火灾自动防护系统就是一项重要的硬件设施。
在建立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车站火灾自动防护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地铁火灾防治系统,而应纳入整个突发事件应对大系统。
车站火灾自动防护系统的监控器、报警器,与突发事件应对系统整合。
当监视器检测到发生意外时,报警器被激活。
一并激活整合到大系统里的还有救援引导设施,同时灭火系统开始工作。
以前独立的车站火灾自动防护系统反应过程将与整个突发事件应对系统完全同步。
3.2.4联络相关部门进行协助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不能仅靠地铁运营部门的努力,而应构建一个从政府部门到各相关执行部门(包括地铁运营部门、公安、消防、医疗、通信、新闻媒体、环保单位乃至民众)的全面的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
进行联络的主要任务由地铁突发事件调度指挥机构来承担。
3.3突发事件事后恢复子系统
尽管突发事件的预防、紧急应对十分重要,但事后恢复正常运营也不能忽视。
地铁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子系统包括:
①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
②善后及重建;
③突发事件事后评估及总结。
灾后重建和恢复通车是事后恢复子系统的主要任务。
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车站、区间隧道、地铁列车等的受损情况进行详细的清查和评估,对受损区段的结构进行修复和重建,消除突发事件留下的安全隐患等工作,尽早恢复使用和通车。
同时应立即调查突发事件的起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提出应吸取的教训和改进的措施,以对今后的地铁设计和防灾提供借鉴。
这里需要重点提出的是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
从近几年的经验看,突发事件给民众带来的心理恐慌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当发生突发事件后,地铁主管部门及运营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只有以这种管理意识和理念来指导应对突发事件,才能及时消除社会恐慌。
如果一味地隐瞒,不仅仅侵犯了广大民众的知情权,也将不利于乘客的疏散、逃生和求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新闻媒体要多做公共安全宣传,发生突发事件时,客观如实地对情况进行报导,事后多做正面报导,和地铁运营部门一起努力重建公众对地铁安全度的信任感。
4结语
中国争取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办权,这对我国来说是值得骄傲的,同时对我国的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为此仍需在以下方面开展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地铁车站的建筑布置应有利于突发事件时的逃生和救援。
新建地铁的设计方案要考虑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对既有地铁可采取相关的改善措施,并及时总结,为今后的建设积累更多的经验。
(2)结合在地铁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对在非开放空间里人们的疏散模型进行研究。
(3)建立高效的应急联动反应机制。
地铁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