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3824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文档格式.docx

引入新课

展示不同矿物图片。

 

讲授新课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1、矿物:

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岩石的基本单元

2、分类:

(1)按状态:

固、液、气

(2)按成分:

金属矿:

黑色、有色、贵金属、稀有金属

非金属矿:

石英、长石、云母—花岗岩;

方解石—石灰岩、大理岩

不同岩石

(一)

不同岩石

(二)

(二)岩石

1、概念: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2、按成因分类:

实例1、该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⑤D.④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B.砂岩

C.大理岩D.板岩

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利用用途讲解。

例2、读“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填出字母代表的含义。

小结:

岩石的分类、特征及地壳的物质循环。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2、了解背斜与向斜的差异。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板块模型的研究能说出各板块的范围、两种运动方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通过学生实验、老师演示等,能对比分析背斜与向斜的差异性。

3、通过读图,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活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地

质规律的初步探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按

客观规律办事。

3、改造利用自然必修遵循自然规律,提高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板块构造学说,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背斜与向斜的差异

性,从内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

六大板块的模型、海绵块、塑料管、水、气油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沉积岩的特征。

展示视频与图片。

地表的各种形态

一、地质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

使地表崎岖,形成高山盆地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如太阳能、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使地表平坦,高山削低,盆地填平

探究:

富士山、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东非大裂谷、华北平原的成因。

展示视屏《地球的演变》

六大板块示意图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

(1)内容:

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3)对地貌的影响: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及对地貌的影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讲授新课: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

展示视屏《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

(2)断层

实例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

A_______,C______。

(2)B处构造地貌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______处;

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于A、B两处中的____处地下。

实例2、读“某地区地质地貌演变过程示意图”和“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7表示演变过程的四个阶段,正确的时间顺序是:

A.甲丁丙乙B.乙丙甲丁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

2、图8中①④地貌对应图7中的:

A.甲阶段B.乙阶段C.丙阶段D.丁阶段

3、火山与地震

(1)火山

(2)地震

1、震级:

释放能量的多少,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

2、烈度:

地震的破坏程度

影响因素: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实例3、该图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烈度

破坏程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房屋轻微损坏,板房、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砂冒水

房屋多有损坏,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地下管道破裂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水面大浪扑岸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烈度最小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③处可能为(  )

A.一个村庄B.一座城市

C.一洼池塘D.一座小山

第3课时

背斜与向斜的判读依据及地貌。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流水地貌:

湿润、半湿润

展示不同河段的流水地貌。

2、风力作用:

侵蚀: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沉积:

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

3、冰川地貌

实例4、浙江省普陀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是我国5A级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驰誉中外。

“金刚宝石”(如图)就是其中之一,这里“飞来石”如天外来客。

据此回答1~2题。

1.“金刚宝石”来自于:

A.冰川漂砾B.花岗岩风化

C.天外来客(陨石)D.火山喷发

2.普陀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碰撞一火山喷发B.多雨多雾一气候温凉

C.海上仙山一地广人稀D.山青水秀一常绿林广布

实例5、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山”之誉。

史称“东南第一山”。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回答1~2题。

1.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

A.古冰川作用B.古岩浆活动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2.雁荡山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岩浆活动—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化

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流水侵蚀

C.搬运—流水堆积—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流水堆积--地壳抬升

实例6、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空气和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

C.风化作用D.张裂作用

2.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流水B.风力C.冰川D.温度

实例7、国土资源部在广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如图3),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乐业天坑”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B.火山喷发

C.流水溶蚀D.断裂下陷

2.图4中各地貌形态与“乐业天坑”成因相似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分析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图片。

5课时。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读图分析。

填表并分析成因。

对流层

高度

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

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递减;

②对流旺盛;

③多云雨天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增;

②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③臭氧层

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先递减后递增,有电离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①氧原子吸收<0.175um太阳紫外线;

臭氧吸收>0.175

um太阳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太阳红外线---选择性。

②对可见光几乎透明

反射

阴雨天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无选择性

散射

①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选择性;

②日出前的黎明,阴天天空灰蒙蒙—无选择性。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CO2和水汽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

2、大气逆辐射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强度与路程)

2、下垫面:

反射率

3、日照时数

(四)影响太阳能丰富的因素

1、纬度: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