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87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docx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其间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新歌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其中也不乏经典的声音,比如陈力在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虽然都是老歌曲,但演唱者一张口就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桃花底下读西厢的红楼场景中,又或者带到了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里。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八个词语或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作宣传。

演离合悲欢当代常有观抑扬褒贬岂无前代事座中剧中人

【答案】

(1)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上线。

(2)上联: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下联: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解析】【分析】

(1)认真阅读这个材料,可知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

从这句话提取出关键信息即可。

(2)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演悲欢离合“属于动宾短语,”悲观离合“是并列短语,故”演悲欢离合“应和”观抑扬顿挫“相对;”岂无“应和”常有“相对,”前代事“应和”句中人“相对,”当代“应和”座中“相对。

故上联应为: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下联应为: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故答案为:

⑴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上线。

⑵上联: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下联: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2.班级正在开展“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一则央视新闻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1名扑火英雄不幸牺牲。

面对熊熊烈火,救火英雄们冲锋在前,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担当,什么是家国情怀。

观看结束后,如何看待家国情怀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胸怀大志,心忧天下。

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拥有博大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的历史人物有关。

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

两袖清风心忧天下

下联:

________

②上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示例一:

家园情怀是一种责任、更是种担当。

无数仁人志士胸怀祖国,心忧天下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视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

所以,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用行动践行家国情怀。

示例二:

家国情怀是青少年奋力前进的动力。

青少年只有拥有家国情怀,才能明确学习目标,才能用理想和信念不断催促自己奋力向前,因此,家国情怀的培养,刻不容缓。

(2)示例:

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作记,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政治抱负。

(3)一腔热血胸怀人民;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解析】【分析】

(1)题干要求围绕“家国情怀”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开放性试题。

可以先谈什么是“家国情怀”,为什么要有“家国情怀”,怎样才能“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观点要明确,理由要真实有效,结论要呼应观点但要避免与观点的语言重复。

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

如“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相连。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2)首先要仔细观看图片,可从描绘的中心图景、周围环境等推断图片中的景物名称。

同时注意图片上的文字内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而推断所描绘的故事的背景及作者的名字,最后根据作品的内容阐述作者的情怀。

组织语言时最好能用上作品的中心句。

(3)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第四,切忌合掌。

如题干所给上联“两袖清风心忧天下”的前四个字是成语,“心忧天下”是个动宾结构。

所以下联可拟为“一腔热血胸怀人民”,从内容看,与上联构成“正对”。

而题干所给第二句的上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是主语+状语+谓语的结构,谓语是作品中提炼的成语。

由此,下联可拟为“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从内容看,与上联也是构成了“正对”。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家园情怀是一种责任、更是种担当。

无数仁人志士胸怀祖国,心忧天下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视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

所以,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用行动践行家国情怀。

示例二:

家国情怀是青少年奋力前进的动力。

青少年只有拥有家国情怀,才能明确学习目标,才能用理想和信念不断催促自己奋力向前,因此,家国情怀的培养,刻不容缓。

⑵示例:

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作记,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政治抱负。

⑶一腔热血胸怀人民;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点评】⑴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读懂材料,理解题意,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的理解和分析,注意对图表的观察,把握图表中的信息,要结合平时的积累来阐述。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要结合上联和活动主题进行补写。

3.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

________

下联:

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

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________

(3)中秋节

上联:

________

下联:

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

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①

(2)④

(3)③

(4)②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形式与内涵的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日常运用。

(1)“银花火树”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

(2)“角粽投江”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

(3)“几处笙歌”对“万家箫管”。

(4)“插茱萸枝”是重阳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

⑴①;⑵④;⑶③;⑷②

【点评】考生对文化常识在平时要有理解,首先是传统节日考生都不陌生,熟悉每个节日的内涵和相关的特点,其次考生要理解对了的知识,注意其上下联讲究对仗的特点。

4.综合性学习。

班级正在开展“心怀善意,共创美好”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其中马旭夫妇的清苦节俭和无言大爱深深感动了同学们。

马旭夫妇生活极为简朴,穿着15元买的鞋,破了再粘,粘了再穿,盖着很旧很薄的被褥,这样一分一厘省下来的积蓄,加上做科研获得的报酬,他们全部捐给了远方的家乡。

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善行”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教材内容有关,讲述了封建社会时期,一位老人在严冬时节被宫使掠夺的故事。

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

行善不问男女老少   下联:

________

②上联:

贫困儿童雪中得炭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示例:

善行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体现。

心存善良的人,总是对世界怀有悲悯之心;施行善行的人,总是能够平等对待每个人。

因此,我们多做善事。

(2)示例:

一个卖炭的老人辛苦烧制了一车炭,只盼天再冷些,原本希望炭卖个好价钱,可以添置些过冬的衣物和粮食,可谁曾想刚到集市上,竟被宫廷里的太监抢了去。

(3)助人莫管春夏秋冬;省钱马旭分积厘累。

【解析】【分析】

(1)围绕“如何看待善行”的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如,善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精华。

顾荣施炙,谓之善行;秦穆公亡马,谓之善行。

善行无论大小,都是美好心灵的体现,都传递着善意。

要大力宣扬善行的正能量。

我们要以善良者为榜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注意字数的限制。

(2)仔细观察图画,画面是老人牵着一匹马,结合题干要求“讲述了封建社会时期,一位老人在严冬时节被宫使掠夺的故事”,可知是《卖炭翁》,卖炭翁吃力地赶着牛车行走在寒风中,想买了炭,买回身上衣和口中食。

无奈宫使粗暴地抢夺了卖炭翁的炭,老人无可奈何。

(3)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①上联:

行善(动词)不问(连词)男女老少(并列短语),拟写为“助人莫管春夏秋冬”。

②上联:

贫困儿童(偏正短语)雪中得炭(主谓短语),拟写为“省钱马旭省吃俭用”。

故答案为:

⑴示例:

善行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体现。

心存善良的人,总是对世界怀有悲悯之心;施行善行的人,总是能够平等对待每个人。

因此,我们多做善事。

⑵示例:

一个卖炭的老人辛苦烧制了一车炭,只盼天再冷些,原本希望炭卖个好价钱,可以添置些过冬的衣物和粮食,可谁曾想刚到集市上,竟被宫廷里的太监抢了去。

⑶助人莫管春夏秋冬;省钱马旭分积厘累。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的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理解材料的主题,围绕材料的互通进行表达,注意观点要明确,语言要通顺,注意字数的限制。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故事的叙写,考生要结合材料内容,注意对图画信息的提取,要准确概括故事,注意语言的间架、流畅、连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要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要结合上联的内容和材料的仔细,进行补写对联。

5.某社区阅览室向居民征集有关读书的对联,给出的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

【答案】读好书如沐春风

【解析】【分析】对联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如“品美文”可对“读好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

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即可作答。

6.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

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活动。

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   孙悟空   武松   林黛玉……

上联:

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________

【答案】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