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839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docx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修改版

第一篇: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贪吃的大猩猩

艺术活动:

《贪吃的大猩猩》

一、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

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

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贪吃的大猩猩》这首歌曲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有趣、幽默,能力节奏感较强的幼儿都能够通过看图谱学习歌曲掌握歌词的一个音乐教材。

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喜、怒、哀、乐,又有不同的外在表现方式,有的高兴了就拍手,就大笑,就跳起来,而幼儿处在一个模仿力很强,对刺激很敏感的时期,让他们在学习歌曲时模仿各种动物的表情和动作,幼儿是很有兴趣的。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儿童教育实践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因为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节奏方面的接触还比较少,而幼儿在这个年龄对看图理解歌词处于敏感阶段,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知道歌曲的名称,感受歌曲诙谐、欢快的风格,体验参与歌唱的乐趣。

2、学习用歌声表达诙谐的歌曲,大胆表现大猩猩的动作、神态,有初步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幼儿学会看图谱自学歌曲及歌词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猩猩头饰、图谱、水果及洋葱图片或食物若干

2、布置场景、mp3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以参观果园的形式带领孩子边听音乐边模仿各种小动物入场坐好。

2、猜猜谁来了。

(1)引导语:

今天果园里来了许多小动物,有小老鼠有大象有兔子有小鸟,还有一只大动物呢,听听它是谁?

(播放mp3,出示猩猩图片)

(2)师:

真棒!

就是大猩猩。

那谁能告诉我大猩猩最爱吃的是什么呀?

幼:

香蕉、苹果~

师:

大家都说了很多大猩猩爱吃的东西,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关大猩猩的歌曲,小朋友想听吗?

3、欣赏歌曲理解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一遍,提出倾听的要求。

A、在听的过程中要安静,带着问题听。

B、歌曲里的大猩猩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猩猩?

它喜欢吃什么?

为什么大猩猩最后哭了?

(教师一一出示图片及洋葱食物,简单介绍洋葱皮剥到最后里面就没东西)

C、你听了这首歌心里觉得怎么样?

师:

好!

现在老师再用一些图片把它们连起来。

4、看图谱学习歌曲及歌词。

1)、出示图谱

A、让幼儿看图尝试说出歌词,师给予指导。

B、结合图谱按节奏分段朗读歌曲。

2)尝试看图谱听伴奏学唱歌曲。

A、跟着琴放慢速度完整跟唱歌曲,点出特别难掌握的歌词或者节奏。

B、听伴奏带再次歌唱歌曲。

5、表演歌曲。

A、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歌词。

B、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猩猩吃东西的动作及神态。

C、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用歌声来边唱边表演来表现这首诙谐的歌曲。

6、请幼儿边唱边表演“到果园摘果子”的情形。

7、教师讲评。

8、活动延伸。

师:

刚开始时小朋友说了大猩猩还喜欢吃xx,下节课我们将用小朋友说的这些水果进行创编,要求你们回家问自己爸爸妈妈这些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9、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贪吃的大猩猩》是一首带有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

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在活动中,我一直以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大猩猩,贯穿于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整堂课的气氛活跃,幼儿

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前半部分及用动作表现歌曲的环节。

活动准备得较充分,以图谱的形式,让幼儿学习歌词,使无形的歌词变成有形的动物形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使幼儿掌握得更快、更好。

在整个活动中,能够将感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及时鼓励幼儿,活动能够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且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基本达到了所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

1、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时间太短,活动结束后还有一半的幼儿未真正的掌握歌曲。

2、在活动延伸环节,匆匆的介绍了歌曲的拍子、音调,这个环节有些多余以及播放音乐mp3让幼儿跟唱,由于旋律太快幼儿都没跟上,其实自己弹唱更好。

3、活动目标3未达到。

我将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

中班音乐贪吃的大猩猩

活动二——音乐

活动内容:

贪吃的大猩猩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诙谐、欢快的风格,体验参与歌唱的乐趣。

2、学习用歌声表达诙谐的歌曲,大胆表现大猩猩的动作、神态,有初步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图书、录像、挂图

2、几种常见的水果及洋葱。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在《贪吃的大猩猩》的旋律伴奏下,教师与幼儿模仿大猩猩的动作进入“果园”。

基本部分: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3、教师提问:

歌曲里的大猩猩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猩猩?

你听了这首歌心里觉得怎么样?

4、教师结合教具用神情和动作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有几段?

第三段大猩猩发现了什么?

最后它为什么哭了?

5、结合教具按歌曲节奏引导幼儿朗诵歌词,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6、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用歌声来表现诙谐的歌曲。

(1)分句教唱。

(2)分组或分男女唱。

7、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猩猩吃水果的动作及神态。

提问:

大猩猩怎样吃香蕉和橘子的?

它高兴得怎么样?

吃完香蕉和橘子后它的表情怎么样?

引导幼儿表现大猩猩吃洋葱从期望到失望的动作和表情。

结束部分:

8、请幼儿边唱边表演“到果园摘果子”的情形。

第三篇: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活动《贪吃的变色龙》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活动《贪吃的变色龙》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发言,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活动《贪吃的变色龙》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一)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二)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发言。

(三)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四)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丰富想象。

活动准备

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变色龙,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丰富变色龙的特点:

身体能够变色。

(二)出示彩色变色龙,幼儿观察、表述看到了什么?

(集体认识"变色龙",知道这只变色龙的尾巴是红色的,身体是黄色的,脚是绿色的。

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一)(小汽车)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

贪吃的变色龙看见红色的小汽车,啊呜一口吃下了红色的小汽车,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噢,尾巴变成红色的了。

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红色?

(二)(黄色的桌子)请看变色龙又看见了什么?

是什么颜色的?

贪吃的变色龙又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吃下了黄色的桌子。

那小朋友猜猜看,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

噢,变色龙的身体变成黄色的了。

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黄色?

(三)小朋友你们看变色龙的身体哪儿又发生了变化?

(脚变成了绿色)咦,这次贪吃的变色龙又吃了什么?

原来变色龙吃了一棵绿色的大树,脚变成了绿色。

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绿色?

(四)小朋友你看,天黑了,变色龙不见了,他藏到哪里去了?

噢,原来他藏在了黑夜里,这次他又吃了什么?

小朋友猜猜看,他吃掉的是自己的影子。

小朋友你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

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变色龙也吃掉了自己的影子变成了黑色,藏在了黑夜里,所以小朋友找不到它。

(五)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月亮)贪吃的变色龙又啊呜一口吃掉了又大又圆的月亮,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原来贪吃的变色龙吃掉又大又圆的月亮后身体变得又白又亮。

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遍吧!

结束

小朋友让我们去外面休息一下,顺便去寻找更多的色彩,回来让我们来给这贪吃的变色龙画出漂亮的颜色!

活动延伸

给贪吃的变色龙涂色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

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文扩展阅读:

避役(学名:

Chamaeleonidae)(英语:

chameleon)俗称变色龙,蜥蜴亚目(Sauria)避役科(Chamaeleontidae)爬虫类,产于东半球,主要树栖。

特征为能够变色。

每2~3趾并合为二组对趾、端生牙,舌细长可伸展。

鬣蜥科(Iguanidae)的安乐蜥(anole)产于西半球,亦称为假避役。

第四篇:

大猩猩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大猩猩的面部特征,创作与众不同的画面。

2、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体验线描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4K卡纸、一把剪刀、一支黑色勾线笔、每组一瓶白色颜料(或白色油画棒一支)、一块抹布、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大猩猩》导入,幼儿学学大猩猩走路的样子,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大猩猩范画,了解大猩猩的外形特征提问:

1、大猩猩的头是什么样子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3、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4、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5、四肢是什么样子的?

6、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

三、出示各种动态的大猩猩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姿态的大猩猩。

2、这些大猩猩在做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大猩猩的各种姿态(主要是头部动作)讲解画大猩猩的方法,表现各种大猩猩的面部动态。

3、用白颜料(或油画棒)给大猩猩涂牙齿。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1、幼儿学画大猩猩,启发幼儿画出大猩猩的面部特征。

2、提醒幼儿画大猩猩的头发时,要按轮廓线顺着一个方向向外扩散涂色,保持画面的整洁。

3、引导幼儿用各种线条加密,丰富画面。

五、欣赏作品

1、请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线描画,同伴之间互相说说喜欢谁的画。

2、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画墙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

大猩猩教案

语言活动:

《晚安,大猩猩》

城南镇中心幼儿园

忻怡

活动目标:

1.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并大胆讲述故事情节2.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并能进行动作表演。

活动准备:

7把椅子,一把钥匙。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夜晚1.出示晚上画面

看到这幅画面,我们马上会想到这是….?

2.晚上是干什么的时候?

3.小结:

晚上可以干好多事情,吃晚饭,散散步,看看月亮,数数星星,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会刷牙洗脸,然后上床,睡觉前要和爸爸妈妈说晚安。

(二)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1.幼儿自主阅读

提问:

看了封面,你觉得可能是讲一个什么故事?

从哪里看出来?

2.交流讨论,理解情节发展提问:

这本书说了什么事情?

提问:

谁拿去了钥匙?

拿了钥匙干什么?

先把谁的笼子先打开?

小结:

用这张图片可以把故事说清楚,动物园的大猩猩偷了一把钥匙,不仅把自己放了出来,还把谁救出….

(三)尝试表演1.理清动作的前后顺序

这三张图哪张是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2.动物们偷偷的跟在管理员的后面,是怎么做的?

3.表演

教师演动物管理员,小朋友表演动物,演出偷偷的动作,并与管理员完整打招呼。

4.学学动物的声音

小结:

大大小小的声音代表大大小小的动物,我们大大地用大大的声音说:

“晚安”。

(四)延伸想象后面的情节

提问:

这里有双眼睛,你们猜猜这是谁的眼睛?

后面发生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这是管理员妻子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