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0117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治:

但:

孤:

往事:

博士:

2一词多义:

当涂掌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事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5、重点词义: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卿今当涂掌事

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孰若孤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大惊曰

6、重点句子译文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蒙辞以军中多务。

7、课文内容回顾:

①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②.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④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情感,也从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

文末的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文章的、

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

此故事说明了,突出了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两个):

5概括文中人物的形象:

孙权:

吕蒙:

鲁肃:

⑥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有;

对人物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描写,孙权的语言描写主要是从面描写,鲁肃的语言描写是从面表现。

能力提升练习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

同“耶”,语气词。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

看见

C、及鲁肃过寻阳过:

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更:

重新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孤常读书D、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

B、蒙乃始就学去后乃至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问女何所思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择其善者而从之

4、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孙权认为吕蒙现在当权掌事了,责任重大,不可不学,并且以自身学习的经历劝吕蒙读书。

B、鲁肃因为仰慕吕蒙的机智聪明,所以要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

C、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使我们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和读书的重要性。

D、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学习目标是“见往事耳”

5、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B.被C.用

.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

.蒙乃始就学( 

)A.于是B.却C.只,仅仅

.结友而别( 

)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课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赋予情趣。

B、孙权劝学,先以“当涂掌事”的重要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后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C、鲁肃与吕蒙论议后的“大惊”,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的自满和自得。

7、解释成语的意思。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

8、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问答题:

1)鲁肃“大惊”与语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吕蒙的答话“士别三日,即更当刮目相待”表现了吕蒙的什么神态?

3)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就学的?

强调了什么?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5)本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10、写出一条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诗句或格言

1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至少写两点)

12阅读《郑人买履》,完成18—22小题。

(共1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①“何不试之以足?

”曰: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

2.翻译中划线句子。

(4分)

①②

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2分)

__

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木兰诗《乐府诗集》

《木兰诗》又叫,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诗,叙述了的传奇故事。

它选自。

这是(朝代)(人名)编的,这是南北朝是北方的一首。

机杼声可汗鞍鞯鸣溅溅燕山

胡骑朔气金柝十二转著时裳

3、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重点文言现象。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2)古今异义:

爷:

走:

郭:

古义:

今义:

今义:

户:

迷离:

今义:

3)一词多义:

愿愿为市鞍马市西市买鞍鞯

愿驰千里足愿为市鞍马

5、重点词义:

木兰当户织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大点兵大点兵卷卷有爷名

愿为市鞍马南市买辔头旦辞爷娘去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出郭相扶将当户理红妆

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傍地走

出门看火伴扑朔迷离安能辨我是雌雄

5、重点句子译文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文: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课文内容回顾。

1)按原文填空

A)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C)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D)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文,它的意思是

G)一句话概况本文故事内容:

 

2)思考与探究

A)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

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为什么这么安排?

B)说说你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理解?

C、“旦辞爷娘去,不闻·

·

,但闻·

旦辞·

不闻·

但闻·

”一句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爷娘闻女来·

向猪羊”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D、文末一句在文章内容上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E、请概况木兰的形象:

能力提升练习

1、按原文填空。

诗中第1段中交代当时军情紧急,征兵刻不容缓的句子是______,交代木兰停机叹息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木兰以后的打算是________。

诗中第2段中交代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是________,它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了出征的路线、军情的紧急和行军的神速。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几句诗细腻地透露出木兰________的女儿情怀。

从________觉角度写出边地________的景象。

诗中第3段六句话写的内容是________,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写战争旷日持久,异常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

2、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次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