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7968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

一直以来,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十分重视、关心、支持我市林业改革与发展,这次国家林业局驻福州专员办孙国吉专员、省林业厅黄建兴厅长又专程到会指导,黄厅长的重要讲话,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深刻有力,对三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具体要求。

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研究,一项项抓好落实。

下面,我围绕如何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谈四点体会和意见。

第一,好在实效

三明林业的特色优势突出、支撑作用明显、开发潜力广阔、保障功能重要。

加快林业发展一直都是市委、市政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一大举措和长远之计。

2003年5月,福建省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市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全省率先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并在配套改革方面取得创新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林业乃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可以说,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三年,是三明林业活力最强的时期。

林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6年全市完成更新造林37.2万亩,比林改前的2003年翻了一番多,其中林农造林比重达65.9%,提高了19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林农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林农组建各类经济组织526个,专业协会366个,与台湾农林产销班(农会)的对接活动也已全面展开。

林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三年来全市签约涉林的合同项目262个,其中落地项目142个,实际到资12.2亿元。

生产要素加快向林业集聚,通过银行融资、项目业主投资、林农直接投入以及各级财政补助,三年来向林业投入资金达53亿元,大量的科技项目、优秀人才和农村劳动力转向林业开发,为三明林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动力。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三年,是三明林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林产工业增长快,作为全市“3+1”产业集群的一大重点,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林产工业完成产值75亿元,比林改前的2003年翻了一倍多,近三年来可比增长分别为17.4%、33.6%和34.4%,呈现逐年加速的良好态势。

重大项目建设快,永安林业、青山纸业、大亚木业等重点企业的一批骨干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年来全市76个林产工业项目完成总投资18.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企业95家,新创国家级品牌3个,省级品牌9个,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呈现。

新兴产业发展快,生物医药迅速壮大,三年来产值以每年80%以上的速度增长;

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三年增幅超过20%;

苗木花卉业成为新亮点,全市共建立产业基地4.5万亩,一批企业拿到2008年北京奥运工程订单,一批产品批量出口日本、韩国,成为发展外向型林业经济的一个重大突破。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三年,是三明林农受益最多的时期。

林农收入持续提高,三年来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增长了61.9%,相当部分农户林业收入已占其家庭收入的一半,林业成为农民增收最快的领域之一。

村财收益持续增加,通过适当收取林地使用费和参与现有林承包经营收益分成,有效地扩大了村财收入来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提供了稳定的经费保障。

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村集体收取林地使用费等林业收入4157万元,村均3.6万元。

检验工作成效最重要的就是看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得到了全市广大农民特别是林农的拥护、赞成和支持,这是最大的成效。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三年,是三明林业改革影响最大的时期。

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永安视察工作时指出:

“林改意义确实很重大”。

同年5月,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峰论坛在我市成功举办,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三明的林改工作,一致认为三明为全国全省推动林改发挥了先行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年来,国家林业局每位领导都来过三明调研指导,全市先后接待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及省内535批、8200多人前来考察。

2005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的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和同年开始举办的“林博会”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为我市加快林业发展,融入海西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

目前,实验区的“六区一组”工作稳步推进,去年批办涉林台资企业16家;

两届林博会成功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到三明投资洽谈,海峡两岸林业合作实验区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林业已经成为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成为三明在海西建设大局中的一大优势、一大品牌,这是值得全市干部群众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第二,贵在实践

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精心指导,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各级党委、政府有力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回顾三年多来的林改实践,确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一是必须融入全局抓林改。

三明74%的人口在农村,全市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是耕地的11倍,林农耕山致富的问题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也就找到了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山区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三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林改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作为融入海峡西岸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来抓,切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研究部署林改工作,扎实推进现代林业发展,有力地呼应了全省九大支撑体系建设,在海峡西岸建设大局中体现了三明特色,展示了三明作为。

林改的实践证明,改革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共识共为、大胆创新,才能不断突破体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林改这项壮举能够在三明扎实推进的重要根本。

二是必须依靠群众抓林改。

改革必然涉及到各方利益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正把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作为林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改革主体上,坚持不折不扣地把林改政策交给群众,把改革的意图同群众的自愿选择结合起来,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自上而下加以引导,自始至终抓好督查,保证改革依法依规,不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

在利益分配上,坚持从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着手,注意宣传、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通过阳光操作、规范运作、保障权益,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在管理服务上,坚持推进部门职能转变,从直接介入管理转为加强宏观指导、依法行政和提供公共服务,为广大林农提供高效、周到、便捷的服务,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林农群众的信赖。

林改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真情关爱林农,真心理解群众,准确把握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才能真正把林改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这是林改工作能够最终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关键所在。

三是必须创新突破抓林改。

林权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走到现在,进行得很艰难,没有既成的章法,更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我们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破解遇到的难题,在不断探索中开拓前进。

我们采用分类指导的办法,确定“巩固确认”、“完善提高”、“深化改革”三种类型,区别情况,采取不同办法,落实改革的具体措施;

采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发现并培育了永安和尤溪2个全国试点“点中点”,取得了先行示范的重大突破;

采用同步配套的办法,在完成产权明晰主体任务之后,及时提出配套改革的目标要求,在全国全省率先创办林业要素市场,推行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等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巩固和扩大了林改成果。

林改的实践证明,改革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既要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又要审慎周密、统筹推进,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这是我们的林改工作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决定因素。

四是必须持之以恒抓林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领域纷繁复杂、关系牵联千丝万缕,没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不行,没有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更不行。

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坚持循序渐进,不搞一锤子买卖,在明晰林木林地所有权的基础上,逐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有序有效地把林改的各项举措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坚持迎难而上,从不回避失误,从不上交矛盾,一切从小事做起,竭尽全力把困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化解于萌芽,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发扬传统,从1988年国务院批复建立三明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到2004年国家林业局把我市确定为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再到2005年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我们的林业改革事业之所以能够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头,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继承和发扬三明人在林业改革中形成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气势,用智慧和勇气,敢于争先,勇于创先,不断领先。

林改的实践证明,只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锲而不舍抓落实,就没有什么办不成、做不好的事,这是我们林改事业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源泉。

五是必须领导带头抓林改。

林改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工作协调面大,是对各级领导的组织能力、运作能力、落实能力的现实考验。

实行林改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三年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议研究林业工作达35次,为林改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齐心抓、上下联动合力抓,探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林改各项政策的落实;

各级领导始终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掌握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面对面与干部群众研究改进的办法和途径,极大地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和谐。

林改的实践证明,坚强有力领导、齐抓共管推进,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深入开展的坚强保障。

第三,重在持续

三明林改工作虽然取得了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有这些都有还只是阶段性的,“万里长征”我们仅迈出了第一步,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如何推进各项配套改革的均衡发展、如何在新的体制下实现林农和集体收入增长的持续“双赢”、如何让我们的林业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在对台林业合作领域取得更大突破,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

今年中央1号文件,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全省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按照“四个重在”的要求,持续发展,着力提升,用心运作,务求实效,努力实现三明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持续求深化。

随着林权明晰任务的完成,林改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除了要巩固第一阶段成果外,更重要的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

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立足发展大局,提升运作水平,确保利民惠民,一以贯之地把集体林权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