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8982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Word下载.docx

教学准备

小黑板、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你的哪个手指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拿出尺子,从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

2厘米?

3厘米?

……

用尺子量一量你的练习本,看它有多宽。

设计意图:

通过测量手指、尺子、练习本这些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都学会了用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测量一下讲台的长度。

这样测量方便吗?

教师出示米尺,如果用它来测量呢?

教师示范用米尺来测量讲台。

用哪种尺子量方便一些?

为什么?

比较用直尺测量与用米尺测量两种测量方法,感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体会选择的重要性。

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时候,用直尺来量,用厘米做单位,如果我们要量讲台或者更长的物体的时候,我们就要用这种尺子——米尺。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

三、新课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或小棍比一比1米。

直接出示1米的实际长度,直观感受1米有多长。

②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1米有多长?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③同桌比划1米有多长。

④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从我们周边的物体中寻找1米,将数学直接运用于生活之中,这些物体大多数是估计,由此可以说一说“估计”与“实际”的区别。

(2)认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米尺。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尺上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数完后,教师提问:

“1米有多少个1厘米?

”“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在上节课“数大格”的基础上,这节课可以让学生数一数1米里面有多少个大格,也就是有多少个1厘米。

大单位与小单位之间的进率需要联系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多多体会。

2、试一试

(1)明确要求:

用米尺量。

(2)示范方法:

每量出1米,做好标记,再接着量,一边量一边数,有几个1米。

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米尺,往往不止1米,有的小朋友会直接拿左端到右端去量,这是错误的,所以在示范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做标记”!

避免出现所量物体的不准确性。

四、巩固练习

1、第2题

指派学生操作。

其他同学观察。

点评操作过程。

2、第3题,

先估计,说明思考过程,再测量。

说说自己估计的怎么样?

3、第4题

先测量身高,再测量1庹。

比一比:

说说有什么发现?

4、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请大家用两臂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

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等于多少米,我们量比较长的距离用什么尺去量比较方便?

总结全文,回顾这节课与上节课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说一说,加深对1米的认知结构,从而了解1米与1厘米的区别。

板书设计

1米=100厘米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内容:

教材78~80页,信息窗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米,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

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进一步体会测量的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体会1米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量一量将1米转化为具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进一步体会测量的不同方式。

难点:

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突破:

继续创设阿福做新衣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米和厘米的关系;

通过实际测量1米有多长和寻找长度是1米的物体,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

教师准备:

米尺、主题图。

学生准备:

米尺。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因为老裁缝和小裁缝一拃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给阿福做出来的新衣服不合身。

老裁缝决定为阿福重新做一件新衣服。

这一次,老裁缝吸取了教训,不再用拃来量了。

他找来一根尺子,用尺子为阿福重新测量。

但是,在测量时,老裁缝和小裁缝出现了分歧。

他们为什么出现分歧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

创设连续的情境,以出现分歧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认识1米。

(1)出示米尺。

故事中的老裁缝就是用这样的尺子为阿福量新衣服的。

(让学生也拿出准备的米尺)大家观察这根尺子,每一个大格是多长?

学生:

1厘米。

老裁缝从0刻度开始量,量到衣服的另一端对齐了“100”这个刻度,小裁缝说是100厘米,可老裁缝说是1米。

他俩谁说的是对的呢?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学生议论。

1米就是100厘米。

对,1米=100厘米。

“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

(板书课题)

利用两个裁缝的分歧引出米和厘米的关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2)1米有多长。

利用手中的米尺,用手臂拉一拉,看看拉到什么程度是1米。

找一找,量一量,看看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

学生寻找和测量。

(3)利用米尺,量一量教室有多长,有多宽,教室的门有多高,黑板有多长。

学生实际操作。

三、自主练习。

(教材第79页“自主练习”)

1、第一题:

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

可以怎样量?

(1)用拃可以测量哪些事物的长度?

先让学生独立选一选。

说说你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测量教室的长不用拃呢?

教室的长比较长,用拃做单位太短,测量起来比较麻烦。

(2)用步可以测量哪些事物的长度?

说说你选择什么,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小结: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当的单位。

(3)学生用选择的单位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和凳子的长。

3、第3题:

怎样测量乒乓球台的长?

(1)你打算有什么测量?

学生1:

用步测量。

学生2:

用拃测量。

学生3:

用尺子测量。

学生4:

用铅笔测量。

(2)教师:

如果用步测量,说说你怎样测量。

学生谈自己的测量过程。

用步、拃或铅笔等物体测量,必须首先知道一步、一拃、一枝铅笔的长度,再实际测一测,用了多少步或多少拃,或用铅笔量了多少次,最后根据每次的长度和次数算出总的长度。

引导学生说怎样测量一步的长度。

(3)学生实际量一量。

4、第4题:

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第5题。

(1)你想量什么?

回家试一试。

(2)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生活中物体的边可以测量出长度,即长度都是有限的,因此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练习设计:

1、填一填。

1米=()厘米200厘米=()米20厘米+50厘米=()厘米1米—40厘米=()厘米

30cm+50cm=()cm=()m

5m+3m=()m32cm—20cm=()cm

2、画一条长度是10厘米的线段。

3、连一连。

旗杆的高度男孩的高度米老鼠的高度杯子的高度

10厘米5米1米20厘米教学反思

本课的“自主练习”中出现了用多种形式或多种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在运用这些测量方式之前,要让学生学会熟练、准确地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用步、拃或借助其他物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教师需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步子的大小要均匀,借助铅笔或文具盒测量时一定要做好记号等,另外在计算时注意准确。

用步、拃或借助其他物体测量物体的长度很可能不准确,但这里结果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测量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米教学设计范文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页例4及有关练习。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一、触景生趣。

师:

谁能猜出老师的身高呢?

(猜老师身高)昨天老师回去测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老师的身高是1米63厘米,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身高呢?

二、触景生疑。

老师的身高是1米63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

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

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

(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

(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

(很麻烦)

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

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

(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三、触景探究

1、认识米尺。

老师出示米尺。

(1)谈话:

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课件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

(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

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用米尺量。

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

谁来试一试?

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

你是怎么量的。

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

(课件演示)

(2)提问:

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

(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对不对?

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

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

再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