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579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

《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学前儿童保育学复习资料历年真题x.docx

学前教育专科

学前儿童保育学

内部资料

目录

第一章学前儿童保育概述 3

第一节学前儿童保育的相关概念 3

第二节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内容和作用 3

第三节学前儿童保育的历史发展和观念更新 3

第二章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育 3

第一节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征 3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5

第三节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保育 5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保育 5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5

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异常问题 5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保育的要点 6

第四章托幼机构生活活动中的保育工作 7

第一节生活活动中进行保育的意义 7

第二节入园、离园的保育要点 7

第三节进餐、饮水的保育要点 7

第四节盥洗、如厕的保育要点 7

第五节午睡环节的保育要点 7

第五章托幼机构教育活动中的保育工作 8

第一节教育活动中进行保育的意义 8

第二节游戏活动的保育要点 8

第三节集中教育活动的保育要点 8

第四节区域活动的保育要点 8

第五节户外活动的保育要点 9

第六章托幼机构膳食安排与保育 9

第一节学前儿童膳食营养的重要性 9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9

第三节托幼机构膳食安排的依据 10

第四节托幼机构膳食安排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11

第七章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保育 11

第一节学前儿童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11

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11

第三节托幼机构疾病保育要点 13

第八章学前儿童安全问题与保育 14

第一节学前儿童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14

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的安全问题 14

第三节学前儿童安全保育要点 14

第九章托幼机构保育管理 16

第一节托幼机构保育环境的创设 16

第二节托幼机构保育管理的实施 16

第三节托幼机构班级保育管理的实施 17

第十章托幼机构保育技能 18

第一节托幼机构保育技能的重要性 18

第二节保教人员应具有的保育技能 18

第三节托幼机构保教人员保育技能的获得途径 20

第一章学前儿童保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保育的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保育的概念

(1)保育的概念

保育一般是指成人对儿童的保护和养育。

学前儿童保育主要是指成人为0-

6岁学前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给予他们精心的保护和养育,促进他们身心方面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一系列活动。

(2)保育两层含义:

①首先是“保”,即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②其次是“育”,即教育儿童使之获得相应的生活自理技能和安全自护技能。

(3)在学前儿童保育活动中,存在着互动的两个角色,一个是作为保育

活动的实施者、教育者的成人,另一个是作为被照顾者、被教育者的儿童。

(4)学前儿童保育学的概念:

是以学前儿童保育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并探讨学前儿童保育活动开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前儿童保育工作实践的科学性的一门学科。

(5)健康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二、学前儿童保育的范畴

保育的本质是对儿童健康的保障。

(1)现代保育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

(2)现代保育还必须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3)身体健康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正常,功能良好,有利于保证他们的情绪、行为、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发展。

反过来,学前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保育与教育的关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要求,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首先,保育是教育的基础,保育工作是为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服务的。

(2)其次,保育本身具有教育的职能,它是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托幼机构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保教分离”、

“重教轻保”的现象,应该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逐步改变这一现状,贯彻落实“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

第二节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内容和作用☆☆☆一、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

(1)依据我国实施学前教育“保教结合”的根本原则,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与学前儿童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2)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

①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②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③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④帮助学前儿童认识和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和充分的发展。

(3)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保育的目标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关于健康的表述中,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②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③知道必要

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④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学前儿童保育的内容

(1)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2)为学前儿童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提高保教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孩子按照固定的生活学习秩序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与行为习惯。

(3)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

(5)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

(6)教学和其他活动中的保育。

三、学前儿童保育的作用

首先,保育为学前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有效的保障。

其次,保育是对学前儿童饮食起居全方位的照顾,也是对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再次,幼儿园是学前儿童接触“社会”、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个主要场所,保育的一部分职责就是帮助他们融入这个“社会”。

总之,保育工作是琐碎、具体而又平凡的,但它对学前儿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他们总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

第三节学前儿童保育的历史发展和观念更新☆☆一、我国学前儿童保育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幼儿保育的历史是与幼儿园的诞生同时开始的。

(1)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叶。

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根据《奏定学堂章程》在武昌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园——湖北幼稚园。

(2)抗日战争时期有两个幼儿保育机构特别值得重视。

其一是战时儿童保育会。

其二是延安保育院。

二、发达国家学前儿童保育思想的影响和借鉴

(1)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全面地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幼儿教育基本上沿袭了苏联的学前教育体系。

(2)美国的幼儿保育的借鉴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保育机构的多元化。

②政府主导和立法保障。

③理性的教育目标和明确的培养方向。

(3)日本学前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

首先是举全国之力发展幼教事业。

其次是极其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最后是保育宗旨和目标具体明确。

三、学前儿童保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以儿童为本,是保障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现代保育观念首先应该是科学的。

(2)

现代保育观念应该是人性化的。

(3)现代保育观念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

保育工作也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应该与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相适应。

(4)现代保育观念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

现代社会对学前儿童保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保育工作必须是全方位、综合性、多元化的。

总之,学前儿童保育学是在学前儿童教育、保育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广大幼教工作者长期实践和丰富经验的总结。

我国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与学前儿童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其依据是我国实施学前教育的()

A:

教育一体化原则 B:

教育体系化原则

C:

保教结合原则 D:

教育整体化原则答案:

C

解析:

依据我国实施学前教育“保教结合”的根本原则,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与学前儿童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章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育第一节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征☆☆☆

一、动作发展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着共同的发育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1)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结构基础。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肌肉组成,具有保护、支持、运动功能

①骨髂。

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营养骨的作用。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使骨骼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使骨骼坚硬。

学前儿童的骨骼发育特点:

含蛋白质多,有机物多、钙少,比较柔软、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强、受压容易变形弯曲。

各个部分骨骼发育完成的时间不同,脊柱的四个弯曲在7岁以前尚未完全固定,容易随着人体不冋体位姿势的变化而变化。

10-13岁才能钙化完成。

因此腕部力量较为薄弱,下肢长骨的发育要到青春后期才能逐渐完成,长骨的发育结束,身高也就不再增长了。

②骨连接。

骨连接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直接连接的形式例如颅骨和脊椎骨,颅骨的骨连接为不活动连接,脊椎骨的骨连接为微动连接,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起保护作用。

间接连接叫关节帮助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

学前儿童的关节的特点是活动性、灵活性较好,牢固性较差

③肌肉。

人体有600多块肌肉,约占全身重量的40%。

学前儿童的肌肉

较柔软,肌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肌肉中含水分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能量储备较差。

学前儿童肌肉发育特点:

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疲劳和损伤。

大肌肉群包括颈部肌肉、躯干肌肉和四肢肌肉,在

3-4岁大肌肉的发展比较明显;小肌肉动作5-6岁才开始慢慢发展。

(2)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

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的发畏。

经过了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过程以后,才逐步分化成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主要包括两方面大动作的发展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①婴儿约在3个月时开始能够翻身,6个月时能坐起来,八九个月时开始会爬。

②抓握动作是个体最初的和最基本的精细动作,婴儿约在6个月时有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

(1)神经系统概述。

①神经系统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机构。

②神经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也是一个管理人体所有功能的枢纽。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

大脑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是人体的“司令部”。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身体平衡和姿势,协调肌肉运动,协助人体完成精细动作。

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和内部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

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形成的本能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反射弧比较固定,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条件形成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反射弧不固定的、临时的高级神经活动。

(2)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

①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尤其是大脑皮质的快速发育为学前儿童接受教育、适应环境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学前儿童大脑的代谢旺盛,脑代谢消耗的氧气约占全身耗氧量的50%(成人大脑耗氧量只占20%)。

②学前儿童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

a.始动调节:

是指某项活动开始时,大脑皮质工作能力较低,然后逐步提高这一现象。

因为神经系统有惰性,所以对其他器官系统的调节尚需一定的时间。

学前儿童的始动调节现象在每日、每周、每学期和每学年开始时都会出现。

根据始动调节现象,组织教育活动应该从易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