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70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包含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两个方面,新课程要求必须用新课堂,新课堂是为新课程服务的。

课堂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新课程改革的深处是课堂改革。

一、理论基础

(一)什么是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

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二)学习金字塔的内容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三)关于学习金字塔的几点思考

 1、根据这个金字塔所呈现的,光是听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5%。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

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也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

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而这个方法是:

让学生教别人。

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

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

而且要学生以教师的身分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透过个体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在这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

2、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

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3、教师应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诱思探究教学”是张熊飞教授经过十八年潜心研究,并组织实验,在与实验学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充实、完善,由省教科所倡导,并向省教委推荐,省教委决定在全省中学广泛推广,并由省教科所具体组织推广的一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成果。

顾名思义,“诱思”的“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发挥其主导作用。

“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

“探究”是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

“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

“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

诱思探究教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内涵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和三维教学目标论。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和谐关系。

张熊飞分析了教与学的各自职能: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归纳为“循循善诱”;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归纳为“独立思考”。

其后,他分析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职能,认识了四条教学规律:

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和易以思,这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

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这就是教学辩证法的真谛。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

言之,就是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自然有一定的运行机制。

张熊飞分析了学生学习全过程所内涵的过程与要素后,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的和谐统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论中的僵化模式和以偏概全的弊端。

这就是探究教学模式论。

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

具体到教学领域则要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目标。

这就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维教学目标论。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精华所在。

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同时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科学的精神,以求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诱导、思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创新的目的。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

发挥教学职能→启动教学机制→实现教学价值。

这一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态教学系统:

思想上是启发式,过程上是探究式,目标上是发展式。

2、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更新教学思想来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

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

因此,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

基于这种认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

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诱思探究教学”着意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

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诱思探究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更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学生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

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

诱思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还注重学生的“练”,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

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

诱思探究教学把“练”的规律和方法作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大大提高了“练”的效能。

诚如张熊飞所言,诱思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

尽管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要充分发挥诱思探究思想,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

真正落实诱思探究教学,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

(四)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

衡水中学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始于1997年3月7日。

这一天,学校出台了《衡水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

明确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落实“五个要让”,优化十个环节。

所谓“三个转变”,①就是把原来强行灌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启发诱导(这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②把教师单向的讲授、学生被动的听课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这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③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能、德并重(这是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

落实“五个要让”非常直白,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二、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需要新型课堂教学

新课程教材中众多栏目如问题探讨、想象空间、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及讨论、旁栏思考问题、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练习、自我检测等,这些栏目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老师讲,但我们要督促、确保学生去完成,而且有些内容并没有唯一答案,关心的是学习、思考过程。

因此,这些栏目的完成,最好的方式就是改革我们的现行课堂教学方式:

学生独立预习、独立预习后小组内和小组外的研究讨论、展示课上学生的再讨论和教师的点拨,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材编写意图,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自主互助学习型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摸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它由预习课、展示讨论课、反馈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组成,预习课要求教师发放预习导学案,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预习中可与组内同伴交流,对交流中的重点、难点、疑惑点、方法和规律性问题可进行全班展示与讨论,我们的口号是“预习不充分不交流,交流不充分不展示讨论”。

在预习课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指导者;在展示讨论课上,教师是点拨者、激发者、欣赏者、调控者、评价者;在反馈课上教师是总结者、发掘者、提升者、探索者、反思者。

四、禄丰三中高中部“自主互助学习型循环大课堂”操作摸式

教学模式按照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我校高中部模式初步定为:

“5预备+35展示+10预习”。

课前5分钟预备铃响之前教师进教室,很快安排各小组所需展示的内容,并为展示做准备(讨论、写黑板等),上课铃响起立后不坐下,再做5分钟的准备便开始展示,展示过程包括解决疑难、点拨补充、训练反馈、反思小结和背诵记忆,35分钟内展示必须结束,最后10分钟是预习安排和预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做必要的引导、安排,让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明确思路、要求和目标,每节课为45分钟,教师每节课按要求编写预习导学案。

课后的预习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时间是每天晚上最后一段自习进行,是在第二天有课的各科老师的全程督促和指导下进行的,此时,教师完成学情调查并进行二次备课,以便展示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为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预习时间完成导学案,将取消各种课外自习教师的辅导,每天课外自习时间不变,但不安排给具体学科,由年级安排班主任和本年级教师值日负责维持纪律和安全。

特别强调的是,在这样的操作摸式下,小组合作极其重要必不可少,因此各班必须按4至6人的人数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以餐桌式的方式进行学习。

五、禄丰三中高中部“自主互助学习型循环大课堂”教学要求

(一)预习:

高中部的预习是在展示课后的10分钟安排的基础上,在预习导学案的引领下,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

预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预习、组内交流等措施落实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初步训练巩固。

只有基础知识巩固了,才能进行拓展训练和能力提升。

所以,如果预习课落实不到位,学生的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既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影响展示讨论课的效果。

为保证预习课的效果,我们制定了预习课的程序和要求。

1.导入新课:

每节课保证10分钟或多于10分钟的预习安排和预习开头,对预习进行内容说明、方法指点、激发兴趣,可以“旧”引新,以“奇”引新,以“惑”引新……语言要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

2.认定目标:

认定目标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

可以由学生齐读,也可由老师结合引人概括说出等,但勿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