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3576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

《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宠物宣传手册Word格式.doc

4.狗狗绝育手术后:

手术后一段时间,猫、狗都会因为麻药劲未过,而萎靡不振。

此时要注意不要给猫、狗喝牛奶等东西,最好是不要吃东西。

因为麻药会使猫、狗的肠胃停止蠕动,以至容易造成它们的涨肚。

此时最好不要给他们吃任何东西包括水,让他们隔段时间起来稍微活动一下,帮助他们进行肠胃运动。

过个半天到一天,他们就可以像原来那样正常进食了。

5.猫猫、狗狗吃草:

你遇到过吗?

别害怕,这是好现象!

春、秋两季,狗狗处于换毛时期,它们在舔自己的同时会吃下很多毛。

而毛是无法被它们消化的,所以它们会吃一些草,然后再呕吐或便便的时候,用草缠住毛,使之排出体外。

不过,这可不是所有的狗狗都会的呦。

如果狗狗自己不会吃草,你可以到宠物医院买些化毛之类的药,帮他们排出体外,这与吃草是同一个道理的。

6.狗狗感冒:

狗狗感冒也像人一样,会流鼻涕、打喷嚏、精神不振和食欲不佳。

千万不要小看感冒,感冒会带来很多其他病发症,所以如果你的狗狗感冒比较严重,最好是带它去医院。

注意!

不要随便给它吃一些人类的感冒药,因为人类的感冒药中有很多物质是对狗狗非常有害的。

宠物犬常见的疾病

一、犬瘟热

俗称“狗瘟”,是危害犬类的主要传染病。

该病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一般春季多发,主要侵害4-12月龄的犬,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病毒通过气溶胶微滴和被污染的物体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病犬是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犬的鼻汁、唾液、血液等组织中,并能通过尿长期排毒,污染环境,传染性极强。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3-6d。

初期病犬精神委顿,食欲不振或缺乏。

眼、鼻流出浆液性或粘性分泌物,后变为脓性,有时混有血丝,发臭。

体温39.5-41℃,持续约2d,以后下降到常温。

此时,病犬感觉良好,食欲恢复,2-3d后再次发热持续数周之久,即所谓的双相热(体温两次升高)。

此时病情又趋恶化,鼻镜、眼睑干燥甚至龟裂,厌食,常有呕吐和肺炎。

严重病例发生腹泻,粪呈水样,恶臭,混有粘液和血液。

病犬消瘦,脱水,体重严重下降,脚垫和鼻镜过度角质化。

根据品种、年龄、有无并发和继发感染、护理和治疗条件的不同,病死率差异很大,波动于30%-80%之间。

治疗预防

本病在救治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应用特异性高免血清,这是清除体内病毒的有效措施,依据病情可一日一次,或上、下午各一次。

2、应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3、对症治疗:

宠物犬个体小,连续呕吐、拉稀便造成脱水,如不及时补液,则会危及生命。

经验表明尽早实施救治,成功率较高,延误治疗(发病后第三日救治),成功率较低。

预防犬瘟热的最有效方法是给犬接种疫苗。

二、犬细小病毒感染

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是由犬的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自然感染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

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和唾液中都含有该病毒。

病毒污染食物、垫料和环境等造成传染。

发病率20%--100%,致死率10%--50%,四周龄以内死亡率最高。

在宿主体内,病毒在肠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上繁殖,引起肠炎和心肌炎。

康复犬的粪尿中可长期带毒,以及隐性感染的犬带毒,都是危险的传染源。

临床症状

肠炎型潜伏期1-2周,多见于青年犬。

一般先呕吐,接着出现血样腹泻,粪便先为黄色或灰黄色,覆以多量粘液和伪膜,接着排番茄汁样或带血的稀粪,具有难闻的腥臭味。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至40—41℃。

病犬迅速脱水、衰竭而死。

有的病例呈现间歇性腹泻,也有的病例口腔内出现小水泡,形成溃疡。

血白细胞总数0.5—2×

109/升(500—2000/立方毫米)明显减少。

心肌炎型多见于8周龄以下的幼犬,一般不表现症状或仅有轻度腹泻,突然衰竭,出现呼吸困难死亡。

病死率60%—100%,只有极少数轻症病例可以治愈。

多因心力衰竭死亡。

心肌炎型病犬病程急剧,迅速恶化,常来不及救治即已死亡。

肠炎型病犬若能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病的早期,在应用高免血清的同时,进行强心、补液、抗菌、消炎、抗休克和加强护理等措施下,可提高治愈率。

有以下两种方法:

(1)用高免疫血清早期使用可提高疗效。

犬群中一旦确诊为本病,应立即给其他病犬应免血清或康复犬血清。

高免血清的用量为0.5~l毫升/千克体重,康复犬血清为0.5~2毫升/千克体重,连用3~5天。

如高免血清与其他抗菌消炎药同时使用,可提高疗效。

(2)补液病犬常因脱水而死,因此补液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

应根据犬的脱水程度与全身状况,确定所需添加的成分和补液量,一般静脉补液量为60毫升/千克体重。

预防本病主要依靠接种疫苗和严格的检疫制度。

三、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

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

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

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

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

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

如有些品种的蝙蝠(非洲吸血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也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

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

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

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是多方面的,不像过去所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临床特征病犬表现狂暴不安和意识紊乱。

病初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举动反常,如不听呼唤,喜藏暗处,出现异嗜,好食碎石、木块、泥土等物,病犬常以舌舔咬伤处。

不久,即狂暴不安,攻击人畜,常无目的地奔走。

外观病犬逐渐消瘦,下颌下垂,尾下垂并夹于两后肢之间。

声音嘶哑,流涎增多,吞咽困难。

后期,病犬出现麻痹症状,行走困难,最后终因全身衰竭,可作出初步诊断。

但是咬人的犬不一定都是狂犬病犬,但也确实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无临床症状的带毒犬及呈现临床症状前就向外排毒的犬。

防治措施

第一,家养的犬,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第二,要加强检疫。

未注疫苗的犬入境时,除加强隔离观察外,必须及时补注疫苗,否则禁止人境。

对无人饲养的野犬及其他野生动物,尤其是本病疫区的野犬,应扑杀。

第三,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犬及病畜应立即扑杀,不宜治疗。

尸体应深埋,不准食用。

对刚被咬伤的犬,要及时治疗。

其治疗效果取决于治疗的时间及对局部处理是否彻底。

在咬伤的当时,先让局部出血,再用肥皂水充分冲洗创口,以排除局部组织内的病毒,后用0.1%升汞液或酒精、碘酒等处理。

如有狂犬病免疫血清,在创口周围分点注射(用量为每千克体重按2.5毫升计算,最好在咬伤后72小时内注完)更好。

如无血清,应及时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第四,对被咬伤的人,应迅速以20%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并用3%碘酒处理,还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第一、三、七、十四、三十天各注射1次,至第四十及五十天再加强注射1次),常可取得防治效果。

 

四、螨病 

主要原因:

俗称“癞皮病”,是由螨虫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病原体为疥螨、蠕形螨。

虫体生活在动物皮肤、被毛上,犬和人一旦接触到虫体后,很快感染发病。

本病主要为接触传染,传染性极强。

临床表现:

狗感染本病后,在眼睑及其周围皮肤,额部、颈下部、肘部、腹部、股内侧等处皮肤发生脱毛,颓斑,皮肤粗糙脱屑或有小结节。

病情严重的患犬皮肤生成脓泡,脓泡中含有大量虫体或虫卵。

群体中有一犬发病,其它犬很难有幸免者。

本病治疗应以上体施治为主,辅以环境消毒。

动物身上可应用药物治疗,尤以巴胺磷等药浴效果显著,每四天一次,持续治疗一个月,局部用烟叶、木炭末煎汁等药物涂擦,一般也可痊愈。

伊维菌素颈部皮下注射,用量为0.3mg/kg,效果也极好。

犬用用具,要彻底洗刷、日晒消毒。

室内犬接触的织物要经常清洗,晾晒以消除病原体。

五、犬传染性肝炎 

本病是由犬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犬均易感,主要侵害1岁以内幼犬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

常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在临床上常与犬瘟热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严重。

病初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的血液中,以后在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中都有大量病毒,并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

病愈后还可从尿中排毒达6~9个月之久。

因此,病犬和带毒犬是本病的传染源。

健康犬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胎盘传染。

该病毒抵抗力相当强,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在土壤中经10~14天仍有致病力,在犬窝中也能存活较长时间。

但加热能很快将病毒杀死。

临床症状

临诊症状可分为3型,即犬肝炎型、犬呼吸型和狐脑型,其中以犬肝炎型分布最广。

犬肝炎型,又称为古典型,由腺病毒Ⅰ型引起,潜伏期6-9d。

病犬体温升高至40-41℃,持续1d,又降至常温,持续1d,再次升高,呈马鞍型体温曲线。

心跳加强,呼吸加快,步样不灵活,弓背,腹部有压痛,无力,食欲不振,口渴,下痢,呕吐,眼睑等皮下发生水肿,扁桃体肿大,粘膜潮红,牙龈、口腔有点状出血。

常有蛋白尿。

病程较犬瘟短,多在感染后2-12d死亡或康复,幼犬若能耐过48h则多能康复,其死亡率为25%-40%。

成年犬多能耐过。

在恢复期,部分病犬的角膜混浊,呈白色乃至蓝白色角膜,称为肝炎性蓝眼,数日后即可消失。

犬呼吸型,主要由腺病毒Ⅱ型引起,在美国和加拿大较多见。

狐脑炎型,主要见于狐狸和黑熊等野生动物。

第一,平时要搞好犬舍卫生,自繁自养,严禁与其他犬混养。

第二,尽早隔离病犬,并用高免血清或成年犬血清治疗,每天1次,每次10~30毫升。

此外,每日应静脉注射50%莆萄糖液20—40毫升,维生素C250毫克或三磷酸腺苷15—20毫克,每日1次,连用3—5天。

第三,预防注射。

六、钩端螺旋体病

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犬对本病也很易感,世界各国都有发生。

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

由于感染的菌型不同,其临床特点也不一样,有的症状明显,病犬呈现高热、粘膜出血、黄疽、溃疡或坏死,血红蛋白尿。

钩端螺旋体的菌型不下数十种。

我国已从犬中分离出8个型。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感染,而且可以长期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成为主要的贮存宿主。

家畜中猪、犬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带菌的动物,可随尿排菌,污染水源、土壤。

当犬接触这些染菌的水、土壤或尿后,就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及消化道感染。

临床症状

病犬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特征:

其一,由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病犬,开始高热,但第二天就下降至常温或以下。

不久在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出现黄疸。

病犬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呕吐,精神沉郁,四肢(尤其后肢)乏力。

尿量减少,呈黄红色,大便中有时混有血液。

其二,由犬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病犬,黄疸症状不明显,一般表现呕吐,排带血的粪便,腹痛,口腔恶臭,粘膜发生溃疡,舌部坏死、溃烂。

腰部触压时敏感,多尿,尿内含有大量蛋白质、胆色素,病犬多因尿毒症而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