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256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

《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docx

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的含义: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青少年自尊的特点

1渴望表现自己;②关心自己的形象。

③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3、自尊的表现

①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②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4、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1人不能没有自尊②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③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5、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缺点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但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

(1)虚荣心的表现(原因)P8【(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过分在乎他人的对自己的评价)】

(2)虚荣心的危害

①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会走向偷盗、贪污等违法犯罪;②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产生嫉妒心理③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④影响人际关系和谐;⑤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3)怎样克服虚荣心理?

①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虚荣心与自尊,保持适度自尊心;②客观评价他人的议论,大胆暴露自己的优缺点;③全身心投入学习,把所有精力放到学习中来;④不过分追求名利

7、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自尊;②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3)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4)为了自尊,我们也需要把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的认识自己,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5)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与误区,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8、尊重他人要做到哪些方面?

(怎样尊重他人?

①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②真正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3)尊重他人,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4)不做有损于他人人格的事情。

9、自尊的重要性(人为什么要自尊?

?

①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②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③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回人生的价值,赢得别人的尊重,感受自尊的快乐使我们感受到快乐和感动;④使我们知道羞耻,远离虚荣。

10、如何才能找回自尊,感受自尊的快乐?

①坚决维护自己的自尊,维护自己的人格。

②善于尊重他人。

③正确处理知耻与自尊、虚荣与自尊的关系。

总之,只要我们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④养成豁达的性格,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与批评。

⑤对于恶意的侮辱与低诲,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拿器法律维护自尊。

11、为什么自尊的人豁达?

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怀着宽容的心态接纳彼此的差异以减少矛盾的产生。

②养成豁达的性格,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欣赏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

12、如何对待他人的议论与批评?

①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②对待议论和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③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不是自尊,而是情绪冲动,这种情绪冲动于人于己都不利。

13、自尊为什么要适度?

①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②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度敏感,作茧自缚③对于恶意的侮辱与低诲,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拿器法律维护自尊。

14、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①对人有礼貌;②尊重他人的劳动;③尊重他人的人格。

15、学会尊重有什么意义(作用)?

①尊重可以使人理智;②尊重可以使人悔过;③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从而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1.自信有哪些表现?

表现:

①思想上相信我能行;②行为上表现我能行;③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2.做人为什么要自信?

(或者问:

自信的人为什么能够成功?

为什么要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有助于成功;②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的到达胜利的终点。

 

3.如何做自信的人?

(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1)正确评价自己,看到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2)勇于尝试,接受挑战;(3)增强信心与实力,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4)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5)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做自信的中国人.

4.在国际交往中,如何展现中国人的自信风采?

(1)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2)集成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3)行为得体,不卑不亢,落落大方(4)语言文明,态度谦和,展现中国人良好形象(5)时刻把国家尊严和个人尊严放在首位,不做有损国格和人格的事

5.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①乐观;②进取;③专注是自信者的优良品质。

6、为什么要树立民族自信心?

(为什么要把个人的自信同民族的自信心结合在一起?

为什么要做自信的中国人?

①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我们的自信才有了坚如磐石的根基;②一个人如果具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心就更有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要自觉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7、如何寻找自己的长处?

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可能会意外地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与长处。

8、怎样增强信心与实力?

我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

同时,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

对于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乃至失败,从容应对,把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不断增强实力。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1.什么是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有哪些表现?

①独立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②自主科学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③自主处理所遇到的社会问题,独立承担责任。

3.做人为什么要自立?

(为什么要培养自立精神?

或自立的必要性)

(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2)自立作为我们的成长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3)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开始,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4.适当做家务的好处(自立的意义、好处、作用)

(1)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

(2)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自信心,提高法律意识;(4)积极融入社会,培养责任感;(5)做到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5.为什么要告别依赖?

(或者依赖的危害有哪些?

)(P40)

①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②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③造成人格的缺陷;④使人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依靠与依赖的关系:

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7自立就要所有事情自己做,拒绝他人帮助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A不对;B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帮助,相互依靠。

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父母,长辈和老师的阅历、经验都比我们丰富,他们有抚养,教育,保护我们的职责,我们对他们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日益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

我们的成长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8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性,克服依赖心理;

(2)遇事有主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3)学会独立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4)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5)大胆投身社会实践,不怕失败,反复锻炼,逐步提高自立能力;(6)请求学校、社会、家长等多提供一些锻炼自立能力的机会.

9.自立、自主二者的关系:

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1.自强的含义:

(P47)自强是指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自强的表现:

①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②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③志存高远,执着追求;④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3.人生为什么要自强(做人要自强的原因)

①它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②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③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强精神。

5.如何理解自强要从少年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我们应当趁此大好时光,培养自强的品格,努力学习,奋发进取。

6、自弃的表现【没有理想和目标,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会一事无成。

7、自弃的危害:

(1)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会一事无成。

(2)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精神和能力(3)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4)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5)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向违法犯罪(6)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8、如何做到自强(如何培养自强精神)?

①理想是自强的航标,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②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一定能自强;③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1.挫折的含义:

P61即人们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如何看待挫折?

(1)人生难免有挫折,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2)人们正是在不断的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要从容面对挫折。

(3)挫折对人生的影响是双方面的。

3.造成挫折的因素(原因):

①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自然因素;②人为因素;③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的缺陷带来的挫折,个人因素。

4.在挫折面前,不同的人表现是否相同?

结果怎样?

P63

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

①放弃者,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不放弃目标,结果一事无成。

②半途而废者,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③意志坚强着,勇敢地面对挫折,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

5.挫折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挫折具有两面性;①挫折的积极作用是:

挫折有利于人们磨砺意志,增加才干和智慧;挫折的消极作用是:

挫折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6.中学生应如何应对挫折?

(应对挫折的方法有哪些?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②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原因,对症下药;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学会自我疏导,如合理宣泄法等。

7、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

智慧。

8、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9、自我疏导的方法:

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注意转移法,⑶理智控制法(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暗示、心理换位、目标升华法)。

10.怎样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

①多接触新鲜事物。

②多学习先进任务。

③多动脑,勤动手。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1.意志坚强的具体表现:

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自制性;④坚韧性。

2.★为什么要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培2、培养坚强意志的重要性;(坚强意志的作用或意义)

①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的意志;②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③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④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所以我们要自觉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如何磨砺自己的坚强意志?

(锻炼自己坚强意志的方法)

①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②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③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4、判断你的意志品质是坚强(还是懦弱)P79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1.社会生活为什么要有共同的规则?

①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②如果没有行为的规则,人们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由此可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

①道德;②法律;③纪律;④规章等。

3.法律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

(1)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5、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②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6、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三种行为规范的区别。

【P86表格】

7为什么不能违法?

(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违法行为的分类:

(1)根据其违反的法律不同,可以分为: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其违法的情节轻重可以分为: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9刑法定义及作用P93第二自然段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10、什么是犯罪?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P93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个基本特征:

1、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11.刑罚的含义和分类(参见教材第94页)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12、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13.违法犯罪的危害:

(1)对他人的危害:

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2)对自己的危害:

影响学习,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浪费青春,自毁前程,给一生都带来污点(3)对家庭的危害:

给家人造成巨大的打击,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甚至会家破人亡(4)对社会的危害:

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利于社会和谐

14.对待犯罪的正确态度:

①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②.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15.为什么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必要性)【P97第二自然段】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16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1)认清犯罪的危害

(2)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3)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4)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5)谨慎交友,要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6)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17.怎样做才能使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呢?

(为避免青少年违法犯罪,你有哪些建议?

)①家庭方面:

家长应该关心、教育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②学校方面:

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促使他们自觉矫治不良风气、不良习惯、行为。

③有关部门:

应当加强整治学校周围的环境,及时制止处理在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④青少年自身方面:

A、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守法的人。

B、加强自身修养,明辨是非,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C、慎交友,要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

D、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行为,有不良行为应及时纠正,预防违法犯罪。

18.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19如果社会离开规则会怎样?

⑴丧失社会最基本的规则,社会秩序混乱不堪;⑵我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⑶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⑷丧失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颁布的必要性(重要性或原因):

【①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P100第1—4行)③社会环境复杂,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进行特殊保护

(2)保护的目的: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保护的对象:

【未满十八周岁的我国公民,即未成年人】

(4)保护的内容: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对这几方面的保护内容要结合教材第104-106进行全面理解,以应对考试。

2.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3.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4.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P107

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6.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结合教材第108进行全面理解,以应对考试。

7.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8.如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如何做到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采用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保护自己,⑴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⑵诉讼手段即通过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来保护自己。

9.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侵害,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0.在违法犯罪面前,青少年应如何做?

(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

(1)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2)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要依法维护;(3)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4)可以采取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11、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意义/重要性/必要性/义务/责任)

(1)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

(2)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侵害,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既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