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640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

《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错综复杂的中东巴以局势Word下载.docx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506万(1988年,包括流落在其它国家的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是迦南人。

约四千年前,希伯来人、腓力斯人先后迁到这里,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020年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人的王国。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将大批犹太人掳到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允许被掳的部分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往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迁入,形成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十九世纪末,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发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在赫茨尔领导下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犹太复国主义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正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保护其在苏伊士运河的利益,大力扶植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控制巴勒斯坦地区。

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

1922年7月,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在英国统治期间,大批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迁入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从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前的5万人增加到1939年的44.5万人。

犹太人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驱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暴力冲突。

  1947年,英国无法控制巴勒斯坦的局势,宣布从巴勒斯坦撤军,并将这一问题提交给联合国。

同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33票同意、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对巴勒斯坦实行分治的第181号决议。

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独立国家,将巴勒斯坦2.7万平方公里土地中的1.52万平方公里划归以色列国,1.15万平方公里划归巴勒斯坦国。

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托管,面积为176平方公里。

  1948年5月,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

以色列建国后,曾多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侵略,霸占了巴勒斯坦的全部领土,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1964年5月,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法塔赫)成立,通过了主张军事对抗犹太国的宪章,从此,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1965年1月1日,法塔赫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开始了反帝、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武装斗争。

1987年12月8日,被占领土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民发动起义,强烈要求恢复民族权利,建立独立的国家。

  1988年10月,巴解组织在突尼斯召开领导机构和各派别领导人联席会议,为建立巴勒斯坦国做准备。

同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并表示接受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和倡导以土地换和平的联合国第338号和第242号决议。

1989年7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提高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地位,有100多个国家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但因没有自己的国土,巴勒斯坦国仍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二、巴以和平进程“路线图”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一个中东和平计划。

此后,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在此基础上几经磋商,最终形成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在2002年12月华盛顿会议上通过。

但由于以色列的阻挠,美国没有及时公布方案的具体内容。

 

2003年3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改革,设立了总理职位并组成新内阁。

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分别向巴以双方递交了“路线图”计划文本,并公布了“路线图”计划内容。

6月4日,巴以美三方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举行峰会,宣布“路线图”计划正式启动。

“路线图”计划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公布之日至5月),巴以双方实现停火;

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合作;

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犹太人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复正常。

第二阶段(2003年6月至12月)为过渡期,重点是在2003年底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

此后的两年为第三阶段,即在2005年完成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

 

为落实“路线图”计划,巴以首脑曾多次举行会晤,巴激进组织也一度宣布停火。

由于以色列坚持其强硬政策,导致巴以冲突再起,和平努力再次受挫。

2003年9月巴以和谈中断,“路线图”计划搁浅。

尽管以色列此后根据自行提出的单边行动计划于2005年8月开始从加沙地带撤离,但单边行动计划与“路线图”计划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三、中东巴以和平路在何方

多年来,巴以冲突处于一个怪圈中,从表象看是,冲突—谈判—失败—再冲突;

从心态看,每次谈判都会燃起一种希望,希望破灭后带来的是绝望,绝望又会催生激进的反抗,然后再进行谈判,又萌生新的希望。

  首先,巴以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以强巴弱”态势越来越明显,不可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和谈。

以方有健全的国家体制、训练有素的军队、无孔不入的情报部门、发达的经济,国外有大批的犹太人在支持着这个国家,在美国的犹太人院外集团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反观巴方,在这些方面均无法同以相提并论,政体上运作的是民族权力机构,经济上基本受以控制,以方一停止燃料供应,巴方百姓生活就艰苦万分,港口、码头均控制在以方手中,出口要经过以方,然后由以方每月返还税款4000—5000万美元。

不少巴勒斯坦人每天去以色列打工,养家糊口。

从外部条件讲,阿拉伯国家对巴的处境是同情的,对他们进行的斗争从政治上、财政上、道义上都是给予支持的,但这种支持同美国犹太人院外集团对以的支持不能相比,前者只是对巴单方面的一些具体支持,后者则会影响到美国对此问题的政策。

更何况阿拉伯国家内部还有不少问题,分散支持巴的精力,或因各方所持观点不同而削弱了支持力度。

谈判就要有取有予,妥协也要有资本,而巴方似没有什么可以制约以方、用来讨价还价的资本。

因此,对巴方来说,谈判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对以方来说,因它完全掌握着事态的主动权,所以该对谈判负有更多责任,作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只有美国政策的调整才能真正推动这一冲突的解决。

一直以来美国对以色列都持有偏袒的立场,对哈马斯持持强硬的态度。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国力强大、经济雄厚、科技发达,因此总以领导者自居。

但是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不愿意被其他国家指手画脚。

而美国却经常以“自由民主”的借口来干预别国的事务,这引起了世界很多国家的不满。

在中东巴以问题上,美国偏袒以色列的立场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

美国只有调整中东政策,真正的从巴以两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才能推动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

  再次,摆在巴以面前的有“中东和平路线图”和“阿拉伯和平倡议”等诸多方案,不论哪一个得到落实,都能推动巴以和平进程。

“路线图”是2003年4月30日递交给巴以双方的,它分三个阶段,对双方实现停火、结束暴力冲突、巴方打击恐怖活动、进行政治改革、以方撤出2000年9月28日后占领的巴领土、拆除2001年3月后建立的定居点、边界划分、耶城地位及难民回归等内容均作了规定,并且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在第三阶段(2004—2005)双方要达成最终协议、划定边界、建立巴勒斯坦国。

但是时至今日,巴勒斯坦建国仍未实现,其他方面也无进展。

“阿拉伯和平倡议”的提出早于“路线图”,“倡议”于2002年在黎巴嫩召开的第十四届阿拉伯峰会上被通过,2007年又在利雅得召开的第十九届峰会上被重申。

这一“倡议”一直被美以方面拒绝。

“倡议”要求以色列做到以下三点:

撤军至1967年6月4日的边界;

根据联大194号决议解决巴难民问题;

接受巴勒斯坦建立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首都为东耶路撒冷。

阿方则承诺“在全面和平框架内与以色列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倡议”中有两点非常重要,即阿方不再对整个耶城提出要求,仅要求耶城东部为巴国首都;

谈到了阿国同以色列建交的可能性。

这两点都超过了“路线图”的内容。

美国纽约大学世界事务研究中心艾伦·

本·

梅耶教授主张以色列政府应该接受该倡议,因为它“完全满足了以色列对和平的诉求,既保证了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保留了以色列犹太民族的特性、保证了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首都的完整性,也接纳了巴勒斯坦人并同阿拉伯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

”只要巴以双方对和平抱有诚意,总会在不同的协议、倡议、决议等文件中找到积极的因素,推动和平进程。

  最后,巴勒斯坦内部的团结对达成和平协议至关重要。

只要各派都能看到收复失地、建立巴勒斯坦国是恢复合法民族权利的基本点,就会放弃派别利益的考虑,从大局着想,从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着想而团结起来。

内部不团结则无法同以方达成任何协议,即使达成协议,内部也会麻烦不断。

第二节:

近期的中东巴以局势

在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一些阿拉伯国家持续动荡之际,巴以局势近期也趋向紧张。

近期,以色列与加沙武装人员军事冲突升级,以南部地区遭到来自加沙的数十枚火箭弹袭击,以军战机和坦克也对加沙实施多次轰炸,造成1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一、中东巴以局势动荡依旧

自突尼斯、埃及等国动荡的“多米诺”效应波及阿拉伯世界以来,作为以色列直接敌人的哈马斯的生存环境有了改善,活动空间明显增大。

与加沙地带接壤的国家,除以色列外只有埃及。

哈马斯2007年控制加沙后,埃及封锁其南部拉法口岸,严格限制物资和人员进出。

穆巴拉克辞职后,埃及方面对加沙的封锁出现松动迹象。

被提名为埃及外长的纳比勒·

阿拉比强烈抨击前政府封锁加沙口岸是在“帮以色列的忙”。

如果埃及方面考虑“调整”与加沙的边境政策,就可能打破以色列对加沙的长期封锁。

所以,以色列外长利伯曼发出警告称,哈马斯的力量正变得越来越强大,甚至已具备“接管”约旦河西岸的能力。

从以色列方面讲,在埃及发生政治动荡后,以感到其南部的“稳定后方”突然间变得不确定,安全系数大大减少。

于是,以政府继续扩大犹太人定居点建设,以期加强东部“安全纵深”。

2011年2月14日,耶路撒冷市议会批准在东耶路撒冷扩建犹太人定居点。

3月13日,以色列又宣布批准在约旦河西岸4个规模较大的犹太人定居点新建约500套住宅,并进一步强调,在未来任何可能与巴方达成的和平协议中,新建住宅所在区域都将是以色列的领土。

2010年9月,由于以方未延长犹太人定居点限建令,巴以双方只进行了两轮直接谈判后便陷入僵局。

如今以方再度兴建定居点,无异于为和谈设置更多障碍。

从巴勒斯坦方面讲,面对地区的动荡局势,以阿巴斯为首的巴民族权力机构迅速做出在下半年举行选举的决定,同时阿巴斯本人宣布将不再参选。

自2007年哈马斯控制加沙后,阿巴斯3月16日还表示愿意前往加沙,力促两派实现民族和解。

然而,因哈马斯仍不放弃武力对抗以色列,两派即使和解,实现统一对外政策的难度也很大。

在未来选举中,谁将接替阿巴斯仍是个未知数。

若哈马斯占据上风,巴以和平进程会走向何处,无疑是个更大的未知数。

动荡风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