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洁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1565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人洁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人洁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人洁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人洁齿.docx

《古人洁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人洁齿.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人洁齿.docx

古人洁齿

古人洁齿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就已有了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记载。

春秋时期《礼记》上就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

我国最早使用的漱口剂有酒、醋、盐水、茶及温水等。

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

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

我国五代时期已经出现了复方配制的洁牙剂,以后又逐渐发展到采用香药去秽,就是在牙齿清洁剂中加入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兰等,不仅能保持口腔清洁,还有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

我国于公元前数世纪已经开始用刷牙的方法来清洁牙齿,当时使用的工具十分简单,如杨柳枝。

东汉高世安译《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洗浴时所需的七种用具,其中有“六者杨枝”之句,当时杨枝,就是一种将杨枝的一端或两断打扁成刷状制成的牙刷,形如扫帚,以蘸药刷齿。

秦汉时期: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例如:

《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

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咬合不齐者,排列不正者,不平整者均视之为病态。

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

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

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

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

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

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

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

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

《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

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

宋〃周守中《养生类纂》:

“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

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

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

"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

"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

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

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

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

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

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

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

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

揩齿就是刷牙。

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

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

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

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

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

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

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

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

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

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

它们是:

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

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

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

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

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都说古人用盐来刷牙,特别是在宫廷,想想各朝皇帝都是一人一口盐,实在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刷牙用盐,来保持口腔干净,但是,要想美白牙齿,还有特别的方法。

这里还要多亏一个人:

张景岳。

明朝崇祯年间,世人皆以齿白为美,尤其是在皇室宫中,白齿之风更是盛行。

御医张景岳奉皇帝之命,出宫寻找洁齿良方。

经过几番探究,张终于在禹州一带山脚下发现了绿叶白花的五叶白芷。

经初尝发现,这神奇的五叶白芷,味道芳香,使人感觉口齿清爽,或许此物正是他要寻求的治牙良方。

回到宫中,张御医就开始探究这味珍贵药材。

终发现五叶白芷具有抗菌及消炎止痛作用。

将其曝晒一至二日,除去污泥,剪去残叶,去掉须根,磨粉制药。

随后,交予他人使用,每日擦于牙上,渐觉牙齿皙白,谈吐清新。

景岳大喜,将其上奉于皇帝,皇帝对这五叶白芷粉甚感满意,遂每日使用。

《景岳全书》中记载的“御前白齿散”一方,就是在五叶白芷粉中添加了甘松、山柰、沉香等多味药材。

诸药合用,使得洁齿香口,健齿白牙的功效更为显著。

一度成为皇室洁牙秘方,广受皇帝推崇。

从那以后,古代的皇室或富商就开始沿用《景岳全书》上的记载,用“御前白齿散“来美白牙齿。

对于它的配方也越来越讲究。

当然,好的东西永远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张御医的”御前白齿散“这方洁齿妙药也被一直沿用至今,添加到了牙膏中,使得牙膏的美白牙齿的功效大大加强。

中国古人爱牙护牙,不仅限于宫廷王族。

比如,“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在隋唐已逐渐流行。

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就描绘了一个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齿的情形。

汉代人就已经会用榆皮、美桂和其他几种药物充填牙齿了。

这是我国最早治疗牙病的一种牙齿充填术。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记载了用汞合金充填牙齿的方法:

“其法用白锡和银箔及水银合成之,凝硬如银……亦补牙齿脱落。

”英国人在1819年才开始使用汞合金,而我国却早在1300年前就已经配成银膏做牙齿充填物了,这是我国口腔医学的一项重要发明。

目前银汞合金在后牙充填术上仍然使用。

我国口腔义齿修复(镶牙)的记载,据考查最早是宋代。

到清代时已经有专门的“补齿铺”了。

这方面我国比外国要早700多年。

此外,从唐代开始,我国一直使用“熏牙法”治疗牙痛。

用法是将药物装入后,加水置炉上煎开,使药气从管口喷出,患者张口对管口以熏病齿,以微量麻药达到止痛的目的。

中药健齿方【来源】《御药院方》【组成】升麻、藁本、甘松、兰草、白芷、川芎各30克,细辛、青盐、生地黄、地骨皮各60克,皂角90克,麝香3克。

【功效】香口辟秽,固齿止痛。

【制备】将升麻等11味研为细末,再入麝香细研。

【用法】每日早晚揩牙。

【说明】本方善治牙齿垢腻不净,能香口固齿,因道家称口为“玉池”,故名。

方中诸品,多具芳香宣散特性。

升麻清胃解毒,善治迷痛;藁本祛风除湿止痛;甘松芳香,开郁醒脾;兰草芳香化湿除口中陈腐之气;白芷活血消肿排脓,主治牙痛龈肿;细辛开窍止牙痛;生地黄、地骨皮清热凉血,滋阴益肾;再配以青盐、皂角以祛浊除垢。

诸药合用,引以麝香开窍,通络止痛,为固齿止痛香口良方。

固齿良方【来源】《餐菊轩医辑》【组成】青盐、生石膏各15克,制补骨脂12克,防风、薄荷叶、旱莲草各8克,细辛、花椒(去目)、白芷各5克。

【功效】固齿止痛。

【制备】上药生晒,研为细末。

【用法】每天晨起用牙刷蘸药末轻轻刷遍全牙,并稍含片刻,再用清水漱口。

【说明】本方外擦,主治牙痛口臭等齿科疾患。

方中青盐、生石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花椒、白芷、细辛杀虫消肿,通窍止痛;薄荷、防风解表散风,清利头目;补骨脂、旱莲草益肾固齿。

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寒热并用,有良好固齿止痛之能,且药多芳香,又有香口辟秽之效。

陈希夷刷牙药【来源】《御药院方》【组成】猪牙皂角、生姜、升麻、熟地黄、木律、旱莲草、槐龟子、细辛、荷叶各60克,青盐30克。

【功效】固齿乌发。

【制备】上药共锉细,用一新瓦罐尽盛其药,又用新瓦盖合罐口,以粗麻绳系牢,上复用盐泥封固,晒干。

挖地坑方阔二尺,下铺一方砖,后倒放药罐,以木炭烧罐四周,使青烟出,去火,放一宿,取药出,研为细末。

【用法】每日早晚用牙刷蘸药少许刷牙齿,后用温水漱净。

【说明】传说本方为五代仙人陈抟(字希夷)的刷牙药方,故名。

方中猪牙皂、青盐洁齿增白,固齿止痛;熟地黄、旱莲草补肾填精,固齿乌发;升麻、木律消胃深火消肿止痛;细辛通窍止痛;荷叶升阳去湿化浊;槐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诸药合用,有固齿乌发、明目却老的功效。

乌须固齿补肾散【来源】《古今医鉴》【组成】当归(酒浸)、川芎、荆芥穗、香附、白芍、枸杞、熟地黄各75克,川牛膝(去芦,酒浸)60克,细辛3克,补骨脂45克,升麻15克,青盐90克。

【功效】补益精血,固齿乌发。

【制备】上药为未,用老米1000克,煮饭合成丸,阴干,入瓦砂罐封固,炭火或桑柴火烧成灰存性,研末备用。

【用法】清晨以药粉擦牙,然后温水漱口。

【说明】本方为固齿乌发有效方剂,原书云:

“士大夫年至四十者,能常用此药于须发末白之先,

可免染须之劳,深为有益也”。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川牛膝、补骨脂、枸杞均能补血益精,强腰健肾,使肝肾足,肾气旺,固齿之本;荆芥穗、升麻、细辛、香附米香窜通窍,散浊解毒;再以青盐洁齿固齿。

诸药合用,共收固齿补肾之功。

御前白齿散【来源】《景岳全书》【组成】石膏120克,大香附30克,白芷22克,甘松、山柰、藿香、沉香、川芎、零陵香各10克,细辛、防风各15克。

【功效】洁齿白牙,香口辟秽。

【制备】石膏另研,共为细末,和匀。

【用法】先以温水漱口,后以药粉擦牙。

【说明】本方系明代皇帝洁齿白牙的宫廷秘方。

方中重用石膏,磨牙洁齿,清热增白;再伍用香附、甘松、藿香、山柰、沉香、零陵香芳香辟秽,行气健胃;白芷、细辛、川芎、防风芳香通窍,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诸药合用,有洁齿香口,健齿白牙的功效。

蜀椒散【来源】《圣济总录》【组成】蜀椒20粒,枳根皮、莽草、细辛、菖蒲、牛膝各30克。

【功效】散寒,杀虫,止痛,固齿。

【制备】上药捣箩为散。

水煎,去滓取汁备用。

【用法】含药汁漱口。

【说明】本方主治牙齿动摇风冷疼痛。

方中蜀椒散寒杀虫止痛,固齿,芳香通窜,用为主药。

枳根皮能止血止痛;莽草以毒攻毒,杀虫止痛;细辛通窍止痛,温肾散寒;草蒲化浊开窍和胃;牛膝活血散瘀,补肾益肝。

诸药合用,共收散寒,杀虫,止痛,固齿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