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156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docx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7-9年级课本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资料

(一)《竹里馆》(王维)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四)晚春(韩愈)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五)《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9.《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0.《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六)《陋室铭》刘禹锡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何陋之有?

”。

(七)《爱莲说》周敦颐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

咏莲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九)《望岳》(杜甫)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十)《登飞来峰》(王安石)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登飞来峰》:

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十一)《游山西村》(陆游)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十二)《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己亥杂诗》欧阳修曾叹: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十三)《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四)《贾生》李商隐

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十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3.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十六)《约客》(赵师秀)

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陶渊明

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

①山有小口;②初极狭。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如鸣佩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关雎》

1、起兴的句子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7、《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蒹葭》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式微》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北冥有鱼》庄子

1.在《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

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

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9、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0、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虽有佳肴》

1、《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大道之行也》

1.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 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

实行民主选举,即

选贤与能。

 

5.“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的感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2.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3.描写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卖炭翁》白居易

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4.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5.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4、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送友人》李白

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