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0704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自20XX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目前已建成225家,125家正在筹建。

我去在农家书屋建设上基本是按上级下达的建设计划数量,组织乡(镇)村选址申报,经实地考察审核,报批后进行建设。

建设资金由政府投入,每个农家书屋建设资金标准是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0%,其余部分按照省与市、区比例承担。

每个书屋按政经类4%,科技类40%、生活文化类35%的比例集中采购配送图书1500册,书橱5组及部分阅览桌椅等。

按要求需保证每周不少于3天开放时间,实行免费借阅。

目前,我区农家书屋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对于后期管理考虑的还比较少。

农家书屋多数建在村委会和农户家,书屋管理人员也主要包括村委会人员、农民,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管理员,且多数管理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

书屋的管理主要采用“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有的农家书屋则采取图书“租售”等经营以求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职责不明。

书屋资产归属、维护和后续发展由谁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难以做到各负其责,影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2.重建轻管。

书屋建成交付使用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对其日常的运行缺乏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3.资源匮乏。

书屋的图书数量少,同一批次建成的配书雷同,没有为书屋订阅专用报刊,即使个别有也只是很少的几种党报党刊,基本无更新渠道,书屋只能维持现状,恰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4、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村里工作人员兼任,均为义务管理者,加上缺乏专业知识,无法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

5、借阅率低。

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民缺乏阅读习惯,加上宣传工作不到位,书屋虽然建起来了,图书借阅率偏低,情况好些的,平均每天三五人,差的平均三五天一个人。

平均借阅率不到10%,大部分的图书还处于闲臵状态。

二、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在建设、管理、利用、发展机制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在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等各个环节上抓准抓实,从归根本上解决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

1、明确责任。

尽快确定我区农家书屋的资产管理主体,进行资产登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区文广新局要建立健全书屋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度和专项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书屋的正常运行。

由区委宣传将书屋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乡(镇)宣传文化工作的考核目标。

书屋的日常管理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行政村按照制度抓好落实。

2、整合资源。

将农家书屋与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农村远程教育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结合起来建设、管理和开展活动,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

结合点村工作,组织“帮扶联系活动”,广泛发动党政部门、高校、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

3、培训保障。

通过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颁发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证书,强化了管理员的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并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

通过农村低保途径解决农户管理人员报酬,通过区财政适当补助解决村委会兼职管理员报酬。

4、资源更新。

依托区图书馆,将农家书屋和区图书馆联动运行,把农家书屋作为区图书馆的分馆,将农家书屋的图书作为馆藏图书进行管理,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其他书屋图书定期调换到农家书屋,形成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使农民群众始终有新书可看。

将送书下乡活动列入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按照“一书一册无复本”的原则,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

5、开展活动。

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努力培养农民群众阅读兴趣。

6、发展模式。

以政府主导,公益起步,经营发展的模式,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农家书屋,由新闻出版、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由新华书店提供适销对路的图书,交给书屋代销,走借、售结合的发展之路,为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为农民朋友解决买书难的问题,为书屋增添新的活力。

农家书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管理探索性工作。

管理好、发展好农家书屋,对于推动新时期新农村全民素质的提高,加快农村科技致富达小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篇二:

农家书屋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从20XX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解决基层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等问题,着力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提供给农民实用的书报刊以及音像电子产品阅读条件的一项公益文化服务设施。

原则上每一个农家书屋供借阅的实用图书1000册以上,报刊3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种(张)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增加一定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和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一、研究背景

正是因为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这一问题,国家很关心怎样解决农村文化共享的问题。

享受文化的成果是公民的权利,如何让农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呢?

从20XX年开始,社会开始提倡新闻出版业面向农村、为“三农”服务,探索能够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措施。

总结多年来图书下乡,农民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建设农家书屋的设想,曾在甘肃、贵州等省市做过两三年试点,受到农民的大力欢迎。

现在各地农民普遍都感到,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更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策划实施这项工程的时候,正是国家战略决策方面关注解决农村协调发展的最好时机。

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里来讲,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治党治国的高度;

从科学发展观来说,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根据农村实际,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愿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文化建设,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建设农家书屋是必要的。

从试点地区看,农民很欢迎。

他们认为这是给他们找到了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文化平台。

工程实施以来,很多地区的农家书屋发挥了功能,为农牧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好评。

但是有相当一些地区因建设、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项工程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的出来。

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责任不明确

书屋的归属权,书屋的维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谁来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很难做到各司其职,这势必会影响农家书屋这项工程的发展。

(二)建设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20XX年7月11日的来自周口晚报的一篇文章,报道说,今年淮阳县新增农家书屋242个,现在已经是20XX年了,家住淮阳县大宋行政村的徐同学反映,村里以及附近的几个村并没有农家书屋,也没听说过,可他们村附近可算是人流量很大的,淮阳县以前发展的重心在北关,现在转移到了西关,而他们村就是西关的中心,县政府也在村附近,周围更是有四所小学,四所初中,三所高中,而她询问了100位同学,其中只有三位同学去过“农家书屋”,其余的都反映没听说过,没见过。

为什么他们村没有呢?

可看实际情况应该建设一个。

书屋建好以后,缺乏监督,日常的运行也没有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引导,影响了其作用发挥。

根据作者的调查,被访人回忆了四年前他们去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去采访农家书屋的情景,她说里面设施齐全,空调,桌椅都有,不过书不多,仅有图书馆里两个书架那么多的书,但是看书的不像是真正的农民,而且书屋建设在镇政府大院里面,没有管理员,很少有人,大多情况下都是镇政府的公职人员没事的时候去看,农民很少去看,没时间也没有耐心。

还评价说,这种书屋形式意义大,没有实质作用。

山西省孝义市的刘同学也反映,他们村里的农家书屋建设在村委会里面,而且终年不开放。

(三)资源紧缺

书屋的里面的图书特别少,还有很多相同的,没有专门为书屋订阅的报刊。

有也只是个别的党报党刊,更新更难不用说了。

因此书屋维持艰难,如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

拥有的图书里,有很多图书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合。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必备书有很多是当地生产中不会涉及的,每个地方的产业结构不一样,用统一的书目填充书屋,有限资金下,肯定会造成浪费;

另一方面体现在当地特色有关种养殖业方面的专业书籍大量空缺。

(四)图书管理员文化素养欠缺

浙江传媒学院进行的农家书屋实践调查里,知道了目前书屋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是村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管理者。

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只有一腔热情而且大多是兼职。

这样根本没办法保证书屋开放的时间。

又缺少对图书的宣传,阻碍了图书功能的发挥以及阅读活动的广泛推广。

还有一些责任心涣散的管理人员,书屋里落着满满的灰尘,图书更是分类不清,也没有图书明细的记录,更别提借阅登记,甚至还有图书丢失的现象。

书屋里有成捆的图书放在墙角连拆封都没有。

长此以往必会造成“农家书屋”开放的时间不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出现花大气力建设好的书屋最后变成形象工程,仅在领导检查时开门,其余时候只能看到紧闭的大门。

(五)借书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的大多数农民没有阅读习惯,以及宣传工作力度不够。

书屋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图书的借阅率太低,大多是平均每天三五个人,有时连一人都没有,借阅率不及10%,很多图书仍处于闲置的状态。

(六)配置的图书结构不合理

从农家书屋配置标准说,一般的图书配置数量是符合总署的要求。

但是音像类和报刊类因为客观原因,配置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落实的比例很低。

配置的结构有重图书,轻报刊、音像的倾向,基本没有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七)书屋基础设施没有人文气息

从大多书屋介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书很比

较简陋。

几个装书柜子,还是那种有玻璃门的柜子,这样会使图书拿进拿出特别不方便;

几张桌子,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会议室,根本看不出来是书屋,总体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受。

有的书屋连桌椅都没有,读者只能够站着。

(八)书屋是为谁服务?

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这是农家书屋的目的。

但在大多数报道中,农家书屋成了“留守儿童”乐园,孩子放假后的“托管所”。

这并不是说农家书屋不该服务于孩子,而是说书屋的初衷在于培养新型的农民。

(九)书屋的建设资金缺乏

书屋建设是由财政拨款,但后续图书的资金从哪来?

是上面补贴还是不再更新图书,这里涉及到了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

(一)明确职责

抓紧落实我区农家书屋资产管理的主体,并进行资产登记,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

建立全面书屋管理和服务各项工作制度以及专项检查和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

在制度上确保书屋正常运行。

区委宣传要将书屋建设和管理纳入到乡(镇)宣传文化工作考核目标中去。

书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