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08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某县养殖业协会肉牛养殖建设项目

1.2项目承办单位及法定代表人

承办单位:

某县养殖业协会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1.3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3.1项目建设目标

扩建某县级品改站;发展某品改基地农户2500户(其中:

示范农户500户),年新增品改某8000胎次以上,新增出栏杂交改良牛4500头以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立健全某县某品改与技术服务体系;实现全县“年完成品改某1.5万胎次、年出栏肉牛2万头、杂交改良牛占45%以上”的总体目标。

1.3.2主要建设内容

(1)扩建某品改站300m2,配套建设培训楼300m2;

(2)购置牛人工授精设备50套、培训及信息服务设备10台(套)、技术服务车1辆及桌椅1批(120套)。

(3)发展协会会员(示范养牛农户)500户,自筹资金(不计入该项目总投资)扩建牛舍6000m2、干草棚5000m2、青贮池4000m3,饲养某母牛群2000头(每户3~5头),年出栏杂交商品肉牛1500头。

1.4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为2007~2008年12月。

1.5项目总投资及构成

项目总投资160.60万元(人民币,下同),其中:

建设投资137.60万元,占总投资的85.68%;流动资金2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32%。

项目建设投资构成如下:

(1)土建工程费39.00万元,占总投资的28.34%;

(2)仪器设备购置费30.60万元,占总投资的22.24%;

(3)培训及考察费63.00万元,占总投资的45.78%;

(4)项目管理与监测费5.00万元,占总投资的3.63%;

1.5.2流动资金估算

经分项详细估算,项目需流动资金23.00万元。

1.6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

1.6.1投资计划

2007年:

计划投资90.60万元,其中:

土建工程费24.00万元,设备购置费30.60万元,培训及考察费23.00万元,项目管理及监测费3.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

2008年:

计划投资70.00万元,其中:

土建工程费15.00万元,培训及考察费40.00万元,项目管理及监测费2.00万元,流动资金13.00万元。

1.6.2资金来源

建设项目所需资金160.60万元,拟定来源如下:

(1)世界银行贷款97.45万元,全部用于建设投资(土建工程费、设备购置、培训及考察费);

(2)地方配套财政资金18.95万元,全部用于建设投资;

(3)自筹资金44.20万元,其中:

用于建设投资21.20万元,用于流动资金23.00万元。

1.7效益分析与评价

1.7.1项目单位运行费用与效益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需运行费用30.30万元。

项目正常年通过对基地农户饲养的某母某提供冻精冷配与技术服务,可实现年创收32万元。

年总收入与年总运行费用相抵,年盈余1.70万元,可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1.7.2农民增收评价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推广牛人工授精、冻精冷配技术和肉牛高效养殖技术等,每年新增品改某8000胎次以上,年新增出栏杂交改良牛5000头以上,每年可为山区农民增加纯收入430万元以上。

一是项目直接覆盖(示范)农户500户,年出栏杂交改良肉牛1500头,平均按每头增加纯收入1000元计算,示范农户每年可增加纯收入150万元(户均增加纯收3000元)以上。

二是辐射带动基地农户2000户,年出栏杂交改良肉牛3500头,平均按每头增加纯收入800元计算,示范农户每年可增加纯收入280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1400元)以上。

1.7.3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评价

(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项目的实施,将使某县肉牛产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项目直接带动基地农户2500户,年新增出栏杂交改良肉牛5000头以上,新增养牛产值2000万元以上。

从而实现全县“年完成品改某1.5万胎次、年出栏肉牛2万头、杂交改良牛占45%以上”的总体目标。

这对于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完善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

项目实施后,协会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与农户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利益共同体和“协会+基地+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格局。

协会从良种牛冻精冷配、疫病综合防治到肉牛无公害、高效养殖,向基地农户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与服务。

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户分散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和完善“良种牛扩繁、肉牛生产、销售及深加工”产业链条,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达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对于提高项目区肉牛业整体水平与效益,促进项目区肉牛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大幅度提高牛的产肉量,促进农民增收和优化农牧结合

本地某饲养周期一般为3-4年,活重200-250千克;而杂交改良肉牛饲养18个月,个体重可达400千克以上,农民每饲养一头杂交牛可获利1000-1400元。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最充分地利用当地草场资源,发展优质肉牛业,促进当地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化

项目实施后,可直接带动基地2500户农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500人(基地农户按1人/户计)从事种草养牛业等。

同时,通过项目辐射带动,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肉牛销售、加工等相关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重要途径。

1.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湘农综函[2007]2号《关于编报世行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及湘农综函[2006]19号文件的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全国农业和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5)《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农业部颁布的《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

(7)《某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

(8)《某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9)湘政办发[2003]35号《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等单位关于扶持草食动物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10)《某省五大农业产业链建设规划》;

(11)其它有关资料。

第二章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2.1协会概况

某县养殖业协会为社团法人,法定代表人陈功民,注册资金5万元。

协会接受业务主管部门某县畜牧水产局和登记机关某县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该协会于2004年5月登记注册,同年9月召开了协会成立大会,在会上通过了协会章程和会员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由陈功民同志担任协会理事长,甘协成等9位同志任副理事长,罗立功同志任秘书长。

某县养殖业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及“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下设4个分会(养猪分会、草食动物分会、养禽分会、水产分会)和技术咨询服务部及财务部。

各分会负责人均为民间业务能力强且具有相当技术能力和影响力的人员。

理事会成员,特别是各分会负责人,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各尽所能,努力为养殖户服务,搭建技术平台,提供技术信息,走“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服务模式。

目前,协会已拥有会员700余人,协会办公室设在某县澧源镇文明路。

2.2协会旨宗及业务范围

协会宗旨:

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在行业中发挥协调、咨询、监督和服务的作用,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推动某县畜牧渔业的健康发展。

协会实行会员制管理,并制订了《某县养殖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

会员制的宗旨是:

建立规范科学的会员组织网络和快速传递行业信息系统,及时宣传贯彻行业法律、法规,普及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产品,更有效地提高协会为全县养殖业工作者服务质量,增强协会的凝聚力,推动和保障某县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协会业务范围包括:

养殖技术咨询、服务,畜禽、水产及其产品生产与销售,饲料与兽药的销售等。

详见附件:

《某县养殖业协会章程》第二章第六条。

2.3协会工作情况

2.3.1打造无公害品牌

某县养殖业协会成立以来,一直正常开展工作。

如:

协会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要求和某省农业厅、省畜牧局有关文件精神,抽出专人积极做好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的申报工作,申报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区域,进行材料撰写和数据统计及样品采集送检等各项工作。

通过协会的不懈努力,申报的无公害肉牛、无公害肉羊、无公害肉鸡、无公害生猪、无公害水产品先后通过了某省农业厅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3.2抓科技、服好务

(1)抓培训

协会成立以来,不定期地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特别是在2006年3月、6月、10月,协会积极争取业务主管部门——某县畜牧局的大力支持,组织开展了三期某品改和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了省、市畜牧专家进行讲课,重点针对当前某县某个体小、品质差、畜禽传染病及养殖新技术等方面进行讲课和实际操作,参加培训班人数近2000人次,大部分为协会会员和养殖大户。

(2)搞宣传

近年来国家对农产品质量高度重视,为此,2005年、2006年度协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会同其他有关单位,在某县城及有关乡镇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十万余份;组织会员之间相互交流,传播新技术,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对其他农户进行有关政策宣传,鼓励他们积极入会,为共同发展某县养殖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2.3.3抓机遇、促种草养畜牧业县

近几年来,国家对畜牧养殖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某县于2003年列为某全省35个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

据此,某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动物产业,培育出了一大批草食动物繁育大户。

为认真贯彻好某省人民政府下发的湘政办发[2003]35号《关于扶持草食动物产业的发展意见》的文件精神,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某县畜牧水产局及养殖业协会想尽一切办法,派出专人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宣传文件精神,走访养殖大户,制定出适合全县发展草食动物的政策,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大力推广某品种改良和种草养畜新技术,鼓励广大农民、协会会员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已在全县4个村建立了某养殖小区,走“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推进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全县畜牧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加快某县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协会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在业务主管单位——县畜牧水产局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拨付10余万元资金,支持协会的正常工作,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对搞得比较好的养殖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鼓励大家发展养殖业。

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更多的老百姓看到发展养殖业的前途,许多养殖户积极要求加入协会,到目前为止,本协会共拥有会员700余人,队伍在不断壮大,有些养殖户依靠协会和农村小额信贷,不断地扩大规模发展养殖业。

2006年,全县某品种改良6219胎次,出栏杂交牛2700多头(占全县出栏牛的15%),扶持发展养牛大户121户,养猪大户138户,养羊大户143户。

养殖业在协会带动下,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

2.3.4成功举办2006畜牧“一会一赛”

一是创新畜牧业思路。

成功策划了“某县南滩草场开发研讨会”,邀请了国家农业部原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务副主任、全国草原会理事长洪沪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计财处处长余萍等专家共5人,以及某省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共8人、市县等共54人参加的研讨会,于2006年8月25日至27日,在双门山庄召开。

通过南滩草场实地考察,对南滩以及某县种草养畜的建设给予了认真的研讨。

会上,国家农业部原副部长亲自书写“开发南滩,大有可为”的题词。

会议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某畜牧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