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464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2013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

列说法:

①DE=DF,②AE=AF,③AD平分∠EDF;

④AD⊥BC,⑤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是指周长和面积都一样的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一样

C.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全等三角形的边都相等

7.按如下程序进行运算:

并规定,程序运行到“结果是否大于65”为一次运算,且运算进行3次才停止。

则可输入的整数x的个数是()

A.5个B.6个C.7个D.8个

8.1或5如图已知△ABC中,AB=AC=12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v厘米/秒,则当△BPD与△CQP全等时,v的值为()

A.2B.3C.2或3D.1或5

9.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

,∠B=∠D=25°

,∠EAB=120°

,则∠EGF=()

A.115°

B.120°

C.125°

D.135°

10.如图①,在△AOB中,∠AOB=90°

,OA=3,OB=4,AB=5.将△AOB沿x轴依次绕点A、B、O顺时针旋转,分别得到图②、图③、…,则旋转得到的图⑩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

A.(30,0)B.(32,0)C.(34,0)D.(36,0)

二、填空题:

(每题3分,共24分)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x-6,x-5)在第四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

12.已知:

,则x与y的关系式是.

1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和7cm,最大边的长为acm,则a的取值范围是.

14.在△ABC中,∠A=70°

,∠B,∠C的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_______度.

15.如图,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16.小明所在班级共有45名同学,在一次民主选举数学科代表时,他获得了36票,则小明得票的频率为:

______.

17.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的度数是______.

18.如图,△ABC中,点A(0,1),点C(4,3),如果要使△ABD与△ABC全等,那么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

19.计算:

(每题5分,共10分)

(1)

(2);

20.(10分)方程组与有相同的解,求a、b及方程组的解.

21.解下列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每题6分,共12分)

(1)

(2)

22.(12分)某校组织学生书法比赛,对参赛作品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了评定.现

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书法作品的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如下:

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求这次抽取的样本的容量;

(2)请在图②中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已知该校这次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750份,请你估计参赛作品达到B级以上(即A级和B级)有多少份?

23.(10分)如图,在△ABC中,∠B=∠C,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D=CE,

∠DEF=∠B,问:

DE和EF是否相等?

并说明理由.

24.(14分)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M平分∠DAB,DM平分∠ADC,点M恰在BC上.

(1)求证:

AM⊥DM;

(2)若∠C=90°

,求证:

BM=CM.

(3)若M是BC的中点,猜想AD、AB、C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请证明你的结论.

25.(14分)“震灾无情人有情”.民政局将全市为四川受灾地区捐赠的物资打包成件,其中帐篷和食品共320件,帐篷比食品多80件.

(1)求打包成件的帐篷和食品各多少件?

(2)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8辆,一次性将这批帐篷和食品全部运往受灾地区.已知甲种货车最多可装帐篷40件和食品10件,乙种货车最多可装帐篷和食品各20件.则民政局安排甲、乙两种货车时有几种方案?

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3)在第

(2)问的条件下,如果甲种货车每辆需付运输费4000元,乙种货车每辆需付运输费3600元.民政局应选择哪种方案可使运输费最少?

最少运输费是多少元?

26.(14分)如图,△ABC中,∠ACB=90°

,AC=12,BC=16.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

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2和6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

问:

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

请说明理由.

试卷答案

1.B2.C3.D4.D5.C6.B7.D8.C9.A10.D

10.根据图形,每3个图形为一个循环组,3+5+4=12,所以,图⑨的直角顶点在x轴上,横坐标为12×

3=36,

所以,图⑨的顶点坐标为(36,0),又∵图⑩的直角顶点与图⑨的直角顶点重合,∴图⑩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36,0).

11.3<

x<

512.2x+3y=713.7<c<914.125°

15.2a16.80%17.75°

18.(4,-1)(-1,3),(-1,-1)

19.

(1)—36;

(2);

20.,

21.

(1)x≥-2

(2)由

(1)得x≤8由

(2)得x>

4/5。

22.解:

(1)∵A级人数为24人,在扇形图中所占比例为20%,

∴这次抽取的样本的容量为:

24÷

20%=120。

(2)根据C级在扇形图中所占比例为30%,得出C级人数为:

120×

30%=36人,

∴D级人数为:

120-36-24-48=12人。

∴补充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3)∵A级和B级作品在样本中所占比例为:

(24+48)÷

100%=60%,

∴该校这次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750份,参赛作品达到B级以上有750×

60%=450份。

23.解:

∵∠B=∠C,∠DEF=∠B,∠DEC=∠B+∠BDE(三角形的外角定理),∴∠BDE=∠FEC,

在△BDE与△CEF中,

,∴△BDE≌△CEF(ASA),∴DE=EF.

24.

(1)略

(2)证明:

过M作ME⊥AD,交AD于E.∵DM平分∠ADC,∠C=90°

MC=ME.同理可得MB=ME.∴BM=CM.

(3)延长DM、AB相交于点F,则△DCM≌△FBM,∴BF=CD

又∠ADM=∠CDM=∠AFM,∠DAM=∠FAM,AM=AM∴△ADM≌△AFM,∴AD=AF=AB+BF=AB+CD

25.解:

(1)设该校采购了顶小帐篷,顶大帐篷.

根据题意,得解这个方程组,得

(2)设甲型卡车安排了辆,则乙型卡车安排了辆.

根据题意,得解这个不等式组,得.

车辆数为正整数,或16或17.或4或3.

答:

(1)该校采购了100顶小帐篷,200顶大帐篷.

(2)安排方案有:

①甲型卡车15辆,乙型卡车5辆;

②甲型卡车16辆,乙型卡车4辆;

③甲型卡车17辆,乙型卡车3辆.

(1)设打包成件的帐篷有x件,则(或)

解得,答:

打包成件的帐篷和食品分别为200件和120件.

方法二:

设打包成件的帐篷有x件,食品有y件,则

解得

(2)设租用甲种货车x辆,则

解得

∴x=2或3或4,民政局安排甲、乙两种货车时有3种方案.

设计方案分别为:

①甲车2辆,乙车6辆;

②甲车3辆,乙车5辆;

③甲车4辆,乙车4辆.

(3)3种方案的运费分别为:

①2×

4000+6×

3600=29600;

②3×

4000+5×

3600=30000;

③4×

4000+4×

3600=30400.

∴方案①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29600元.

26.解:

∵△PEC≌△QFC,∴斜边CP=CQ,有四种情况:

①P在AC上,Q在BC上,CP=12-2t,CQ=16-6t,∴12-2t=16-6t,∴t=1;

②P、Q都在AC上,此时P、Q重合,∴CP=12-2t=6t-16,∴t=3.5;

③P到BC上,Q在AC时,此时不存在;

理由是:

16÷

2<12,Q到AC上时,P点也在AC上;

④当Q到A点(和A重合),P在BC上时,

∵CP=CQ=AC=12.CP=12-2t∴2t-12=12∴t=12符合题意

点P运动1或3.5或12时,△PEC与△QFC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