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真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真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真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
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考点二: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
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
b项中的“之”是代词。
指唐雎:
c项中的“之”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d项中的“之”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参考答案]d
考点三:
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
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
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
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
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
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
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贵州黔东南卷)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
(3)几欲先走________
[解析]“间”在这里作动词,可理解为“夹杂”;
“名”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说出”;
“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跑”。
【参考答案】
(1)夹杂
(2)说出
(3)跑
考点四:
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
(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
(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
(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
(1)保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
(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4)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
(5)调整,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
(山西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解析]“讽”在这里是“用委婉的语言劝告”的意思;
“孰与”是一个固定句式,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更……”。
[参考答案]
(1)邹忌委婉地劝说齐王,齐王接受了规劝。
(2)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考点五: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
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
(河北卷)阅读《与朱元思书》第2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急。
依据题干中“两个特点”的提示,不难概括出答案。
[参考答案]清澈(水清、清);
湍急(流急、急)。
考点六: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
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
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
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浙江湖州卷)阅读《爱莲说》一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解析]莲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
通过文中对莲的描写的句子,分析莲具有哪些品质,莲的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品质。
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具有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品质。
这些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品质。
[参考答案]示例: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
考点七:
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
主要考查方式有:
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
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
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浙江金华卷)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解答这道题需注意两点:
一是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
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寓言的寓意对你的生活所起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启示:
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看法:
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
”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
门客:
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②小孺子:
年轻人。
③三旦:
三天。
④委身曲附:
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
⑤务:
一心,一定。
1、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分)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
“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
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
‘尔何笑?
’鳖曰:
‘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
’夔曰:
‘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
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
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
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
’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