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620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28填空29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一)1、本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哲学家、文学家。

在他的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2)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3)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4)无丝竹之乱耳(扰乱)

3、根据你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请以“雅致”、“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琴棋书画般般皆雅致春夏秋冬季季有闲情

4、本文作者因德馨,虽居陋室,却并不感觉陋,在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中,有一个人虽身处豪宅,并不感觉“自豪”,相反却“无故寻愁觅根,愚顽怕读文章”,这部名著是什么?

这个人是谁?

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请写出与之性格特点相关的一件事。

《红楼梦》;贾宝玉石一个追求健康的自由生命,不愿在陈旧的社会规范中僵死或腐烂的才智之士,他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谏之德,比如弃《四书》《五经》而津津有味地读《西厢记》

5、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

自然条件;品德高尚的人

6、文中描写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

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

在今天,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8、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

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9、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他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10、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出名,著名)②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③谈笑有鸿.儒(大)④无案牍

..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D)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从建筑和室内布臵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四、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31、本文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世人尊称“靖节先生”。

本文节选自陶渊明集

3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便要回家(通“邀”邀请)(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4)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33、文中最能体现桃源人与世隔绝的句子是:

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4、请根据文章理解分别以“归隐田园”“安贫乐道”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九言的对偶句:

渊明采菊躬耕归隐田园五柳赋诗饮酒安贫乐道

35、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

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诸葛亮所居住的南阳;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等。

36、文中,桃源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外人道也”?

担心外界的战乱危及桃园,

破坏这和平安宁、美好幸福的生活。

37、文中共设置了几个悬念?

请列举出其中任何两个,并说一说这些悬念在文中的作用。

答出两个悬念即可38、文章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其目的是什么?

使桃花源增添神秘感,让人觉得桃花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39、文章的第④段表明了怎么样的问题?

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40、文章表现了作者主张生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面对眼前的这个世界你想说点什么?

(二)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②无论..魏晋(更不用说)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子)④遂与外人间隔..(隔绝)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D)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C)A.出:

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

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

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

便舍.船屋舍.俨然4.简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

豁然开朗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不想被外面的战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追求自由生活六、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欧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1、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文学家和政治家。

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百废具兴(兴办)

(2)薄暮冥冥(迫近)(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4)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53、文中滕子京被贬却积极治理政事,说明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

说明他是个有古仁人之心,以天下为己任,不以自己得失为意的君子。

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做人做事应先人后己,先国后家,以国事为重,忧国忧民。

54、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贤者和庸人的区别。

请分别以“贤者”和“庸人”为首词写一组对偶句。

贤者不以物喜和已悲,先忧后乐;庸人不以国弱和民贫,先乐后忧。

55、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除岳阳楼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名胜古迹方面的诗词,请写出完整的一句,并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

56、本文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邀为岳阳楼所作的记,但是作者为什么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

原因有二:

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要去重复。

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借景抒情,对友人进行规劝和勉励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

57、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

”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

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5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5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

“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

请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达出来。

案只要与课文的内容相关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60、“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可围绕“战胜自我”、“摒弃私心”、“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而豁达进取”来谈。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

A.斯:

登斯楼也微斯人

B.极:

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C.景:

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D.忧:

忧谗畏饥生于忧患

2.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D)

A.而:

感极而悲者矣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C.则:

则有心旷神怡则有去国怀乡

D.然:

满目潇然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B)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4.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C)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

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

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

5.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B)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

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6.解释下列短语。

6.①②③④

①日星隐耀:

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

②樯倾楫摧:

桅倒了,桨断折

③一碧万顷:

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④静影沉壁:

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十、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解释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

③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稍微)④腰.白玉之环(在腰间挂着)

⑤益慕

..圣贤之道(

更加仰慕)⑥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B)

A.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C.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

B.之:

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以:

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

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4.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议论

5.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从如下三个方面: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二)9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9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3)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4)流辈甚称其贤(同辈的人)

93、作者在文中没有泛泛讲道理,而是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的实际,向马生叙述了自己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从中我们体会作者以求学为乐的学习态度,据此,请以“读书”、“学习”为中间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一下你读完此文后的收获。

学宋濂读书勤且艰;效马生学习专而贤。

9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

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

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蒙启示:

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勤能补拙,学能治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95、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

96、在第一段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与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对比,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9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真的愚笨吗?

他为什么这样说?

此处和文中哪句照应。

不愚笨是自谦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

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过人之过哉。

”相照应

98、第一段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自己求学之艰苦,对其中你感动的一两方面予以评价。

此题为开放题,写出你的感动之处,有真情实感即可。

如“我为其求学生活之艰苦,什么能够刻苦努力而感动。

尽管其衣无丝绸,食无鱼肉,却刻苦学,可见其嗜学而心专之至极。

99、想一想,你觉得是何种理由促使作者写了这样一篇赠序?

原因有三:

马生的德才兼备;作者的爱惜人才;同乡之情。

100、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言之成理即可。

六、醉翁亭记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D)

A.之:

四时之景不同心乐之,伐竹取道C.者:

射者中,奕者胜晦明变化者

B.乎:

颓然乎其间者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D.也:

太守宴也众宾欢也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C)

A.而: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C.为:

酿泉为酒山峦为晴雪所洗

B.于: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然:

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

3.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B)

A.暮:

朝而往,暮而归苍然暮色

B.发:

苍颜白发野芳发而幽香

C.乐:

宴酣之乐而乐亦无穷也

D.往:

朝而往,暮而归往来而不绝者

4.填写。

①试简析文段的语言特色。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易于成诵

②试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③试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景

5.选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B)

A.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B.山肴野蔌:

在山中在野外所做的美味食物。

C.伛偻提携: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着走。

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D.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

6.品析有误的一项。

(C)

A.第一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二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7.翻译下面句子.

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小石潭记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C)

A.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清:

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以: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

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

全石以为底

④不清的主要原因是:

3.用“∥”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第一层:

第一层:

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

第二层:

第二层:

写小石潭的概貌

4.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①静态: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动态:

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B)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而描写水清。

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

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②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信服)③

小大之狱.(案件)

④公将鼓.之(击鼓)⑤公问其故.(原因(缘故))⑥望其旗靡.(倒下)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请见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

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

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要求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只答“爱国”不得分

①爱国将领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B)

A.于:

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

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者:

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

D.之:

畎亩之中孔子云:

“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D)

A.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C.敌:

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

B.间:

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D.发:

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3.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