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7299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教育。

对每一位家长和老师来说,养成教育是我们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1、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青少年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并且在研究方法方面上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这些已有研究大多侧重于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对学生具体品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有些欠缺。

总的来说,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行的研究不够细致,较注重知、情、意几方面的研究。

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并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2、在我国,以《公民品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落实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的四项任务,即:

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

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并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指出,德育教育对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推行养成教育的明确要求。

3、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

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通过训练、规范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一种积极的自觉行为习惯。

4、我校的办学理念是:

为学生成功人生铺路,为教师专业成长建桥,师生互动,共建和谐校园。

以德育为首位,以学科德育为德育主渠道,全面、全员、全程育人为办学特色。

这样的环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磨炼意志品质,养成文明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样的教学与德育也为学生品德养成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为该课题的实验研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课题研究对象:

我校七至九年级400名学生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养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改变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实现高效教学。

课题研究的内容:

良好品德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

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

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品德,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品德、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爱心,体现为有爱心,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

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团队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善于合作,尊重信任,求新求异,追求效益。

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创新精神,体现为扎实基础,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这些良好品德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访谈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我反思法、讨论与总结。

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一)理论价值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进行德育创新,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丰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实践价值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河南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全面推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德育为先,在教育实践研究方面,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了这些精神,开展这项研究是必要的,我们将着眼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中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习惯的矫治,从而为中学生健康品德的培育奠定基础。

1、养成良好品德,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培养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

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品德的最佳期。

品德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需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良好品德养成教育问题。

2、抓好良好品德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要求。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长远看,公民品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青少年品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品德。

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德既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青少年的品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

3、良好习惯的品德,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研究作为创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既是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良好品行和健康人格的需要,更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它不仅会更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会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过程中,促进教师全面落实育人目标,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使课堂成为充满智慧与生命活力的舞台。

实现课堂教育的高效在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向单位时间要效率,这其中离不开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学生习惯培养,并且,依据新课程理念,要把一些常规的习惯(诸如预习、思考、检查、认真等)逐步打造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即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开放、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

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习惯的品德。

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主要工作包括课题方案的设计、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编写篇二:

思想品德小课题研究计划

为了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引导作用,本工作室将以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课题研究为有效载体,深入研究初中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不断推进我区思想品德学科建设,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势发展。

特此制定《思想品德小课题研究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身心发展正处在急剧变化的青春时期。

如果这时期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其一生。

因此,我们应当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

这不仅是对每个个体负责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的课题研究,探索初中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活动,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通过及时观察、发现,给予学生需要的满足,预防心理问题,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2、构建学生优秀心理品质培养的体系和基本操作方法。

3、努力提高学生心理缺陷预防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打造高素质的思品学科教师队伍。

三、研究内容

1、学生优秀心理品质培养行为意识部分评价研究;

2、学生优秀心理品质培养身体部分评价研究;

3、学生优秀心理品质培养心理缺陷预防能力部分评价研究。

四、实施步骤

1、拟定前期课题准备工作的计划、步骤与安排。

(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2、通过问卷、座谈、答题等形式,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2011年3月——4月)

(1)通过资料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心理缺陷、预防和矫正的能力。

(2)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优秀心理品质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3、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结论,确立研究重点,设计阶段计划。

(2011年4月——6月)

4、进行初步跟踪调查;

学生对比实验;

跟踪对比调查;

教育叙事记录等。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5、资料收集整理。

(2012年3月——2012年5月)

6、撰写研究报告。

(2012年6月)

7、形成科研论文成果。

(2012年7月)

五、研究方式、方法

1、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①面对面交谈,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的直接性沟通,是一种最为简单但具有互动性的咨询方式。

②电话咨询,是咨询与被咨询双方通过电话交流的形式进行的咨询方式。

③信函咨询,信函咨询对于初中生的一些不宜公开的心理问题,可以较好较快的解决,是一种较为隐蔽的间接咨询方式。

④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

2、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渗透:

学习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思品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科互动与渗透心理教育方式。

心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思品学科的渗透是非常广泛的的。

将心理学知识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科教育为主宰体充分发挥思品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

从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来看,一切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都要通过学生心理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心理因素无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

思品学科教学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考虑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特点,利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能积极接受学科教学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教学心理心理环境,是指

课堂教学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生活、游戏、交往的全部空间。

学生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氛围,师生的人际关系及教风、学风等,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应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如精神环境、开放化环境、互动性环境等。

创设精神环境应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入手,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师生情感关系;

开放化环境的创设应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契机,调节学习的压力,从而改善由于课业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初中生厌学、恐学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构筑喜学、乐学的良好氛围。

六、研究人员

孙杰龙、罗阳春、邱晓婧篇三: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各阶段课题计划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第一阶段课题计划

(2010年7月—2011年7月)

管村小学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本学年以来,由于社会度环境的变化,学校在学生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