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消毒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3768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消毒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室消毒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室消毒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室消毒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消毒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x

《实验室消毒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消毒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室消毒规程第一版第0次修订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x

灭茵:

杀灭或者去处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3对象

视实验目的,所有污染或可能污染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可被视为须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的对象。

上述对象污染或可能污染病原微生物时,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

4操作

4.1表面消毒

4.1.1地面墙面消毒:

实验室实验前后视情况可用0.4%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氧乙酸喷洒,或用有效氯浓度为0.1%0~0.5%(1g/L~5g/L)的消毒剂喷洒或拖地,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保持30分钟后通风。

拖把各实验室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洗净晾干备用。

 

4.1.2物体表面消毒:

实验室台面、桌椅、传递窗等物品表面,每次实验前后必须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0.5g/L)的消毒剂喷洒、擦拭。

明显被污染时,应立即用浸泡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浓度(5g/L)消毒剂的纱巾或纸巾覆盖于污染区域,至少作用30分钟,然后把消毒巾移走,并用另一块消毒巾把污染区擦干净;

用过的消毒巾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

所有操作应戴手套或双层手套进行。

4.1.3手部

病原实验室的实验操作须戴手套进行。

接触和处理感染性或潜性材料后,消毒、摘除手套后并安全处置后也必须使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使用感应式水龙头)、用纸巾擦干。

摘除手套后、离开实验室之前、进食或吸烟前、使用卫生间前后、进行可能产生交叉污染的操作前后都应洗手。

手部的轻度污染可用75%医用洒精或有效的免洗手消毒剂擦除。

发生皮肤或粘膜轻微破损,可用刺激性小的碘伏进行消毒。

洗手流程:

第一步(内):

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七步洗手法

第二步(外):

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夹):

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

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大):

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

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腕):

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上述流程完毕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擦干双手。

4.2室内空气消毒

主要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温度保持20~30℃,相对湿度40%~60%之间,灯管周围1.5~2.0米为消毒有效区,功率为30W,照射时间≥30分钟,每次实验前后必须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4.3实验器材消毒与灭菌

根据消毒对象及需要采用适当方法。

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时,应注意温度和时间要求,每次操作必须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4.3.1非一次性耗材:

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浓度为0.1%~0.5 

%(1g/L~5g/L)的消毒剂中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清洗、沥干,使用前再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金属器材、玻璃器皿等耐热物品可用干热灭菌。

实验工作服、帽子、口罩等放入专用的污物袋内运送,加洗涤剂进行浸泡60分钟后洗涤。

污染严重时,及时浸泡消毒剂30分钟以上再洗涤或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压力蒸汽灭菌温度及对应时间要求:

134℃、灭菌时间≥4分钟;

121℃、灭菌时间≥20分钟;

115℃、灭菌时间≥45分钟;

培养基或试剂灭菌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

干热灭菌要求

160℃/2小时:

170℃/1小时:

180℃/30分钟。

4.3.2一次性耗材:

使用后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服按实验废弃物处理。

4.3.3仪器设备:

不宜加热、不能用消毒剂浸泡的仪器,发生局部轻度污染时,可用75%医用酒精擦拭,作用30分钟以上。

4.3.4标本及其容器消毒:

需要保留的剩余标本应装入密闭的包装物中,对包装表面进行有效消毒后妥善保存。

不需要保留的剩余标本和容器应按照实验废弃物的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4.3.5实验废弃物消毒:

见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5注意事项

1)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

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2)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

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

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

4)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或灭菌效果评价。

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和大修后经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实验人员身体皮肤部位被污染,需及时用含碘类可用于皮肤及粘膜的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实验活动造成环境污染时,应立即停止危险性操作;

视情况按“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要求处理。

6)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时,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个体防护,应注意避免对环境造成化学性污染。

7)根据需要做好消毒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