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610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时间

史实

周平王47年

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

周平王49年

郑伯弟段作乱

周桓王2年

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10年

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

B.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C.礼崩乐坏,等级不存

D.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郑伯弟段作乱”、“卫弑其君桓公”、“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这四段史料都表明贵族集团中的以下犯上,表明此时宗法制的破坏,贵族内讧,D项正确;

A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信息;

材料未体现王室衰微,诸侯兼并,B项排除;

C项等级不存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D。

3.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应对使臣时,往往“须称《诗》以喻其志”。

据统计,《左传》中累计引用《诗经》69次。

这些被引用的《诗经》文辞,或以言志,或以达意,上至军国大事,下至乡饮应酬,大到政教风化,小到修身立命,无处不用。

由此可见,《诗经》

A.突出了承载宣扬教化的社会功能

B.奠定了诗歌叙述中国历史的基础

C.开创了记录社会底层状态的先河

D.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答案】A

【详解】据材料“被引用的《诗经》文辞,或以言志,或以达意,上至军国大事,下至乡饮应酬,大到政教风化,小到修身立命,无处不用”可知,材料意在强调《诗经》的社会功能,故选A。

材料并未提及以诗歌叙述历史的情境,排除B项;

C、D两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秦末,反秦武装领袖楚怀王与诸将达成“怀王之约”,承认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

项羽杀楚怀王后,按照军功进行分封,如将齐国分为胶东、齐和济北三国,引起六国宗室的不满并反叛项羽。

材料表明

A.军功在分封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B.分封制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

C.项羽背信弃义导致其最后失败

D.贵族政治已被官僚政治取代

【答案】B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由材料“承认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和“将齐国分为胶东、齐和济北三国,引起六国宗室的不满并反叛项羽”说明分封制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故选B;

分封中起到了决定作用是血缘,排除A;

材料没有提到项羽的失败,排除C;

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贵族政治已被官僚政治取代,排除D。

5.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

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详解】从材料“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中可以看出,中朝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

中朝可以制约相权,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A项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中枢权力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

中朝和三公九卿之间相互制衡,中朝无法监察三公九卿,故D项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

6.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

这反映出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详解】材料“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石窟”反映的是魏晋至唐时期修建了大量的佛教石窟,这说明了当时佛教影响扩大,故C项正确;

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一直占据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传播,故B项排除;

从魏晋开始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北方经济影响力有所下降,故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石窟”是关键信息。

7.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

此举是为了

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

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

D.维护中央统治权威

【详解】材料表明,东川节度使要求皇帝政令禁止地方私自印历,他认为这地方私自印历会会违背传统之道,威胁中央的权威,故D项正确;

材料与民间的商业行为无关,故A项错误;

东川节度使自己统领的就是藩镇,故不可能打击自己的势力,故B项错误;

东川节度使的行为是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而不是为了垄断雕版印刷技术,故C项错误。

8.明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异兆、星相、神鬼、魂魄、痴傻、幻觉、梦境等神奇怪异和梦幻痴迷的描写,且在行文中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这种写作现象

A.表明小说是新的宗教迷信传播载体

B.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部风貌

C.说明小说作者的文化水平较为低下

D.利于增加小说的生动性和阅读性

【详解】材料没有揭示小说与宗教迷信的关系,排除A;

材料“神奇怪异和梦幻痴迷的描写”,不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部风貌,排除B;

材料不能反映小说作者的文化水平,排除C;

材料中小说充满“神奇怪异和梦幻痴迷”,满足了市民文化猎奇心理,利于增加小说的生动性和阅读性,故选D。

9.据《明史·

陈循传》记载:

景帝时,“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

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中央政治斗争激烈

B.明朝政治贿赂风行

C.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D.内阁权力达到顶峰

【详解】从材料中的“内畏诸阁臣”来看,内阁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皇帝不得不以贿赂的方式获得阁臣对“易太子”的同意。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B项说法夸张,以偏概全,排除;

D项说法绝对,从材料信息来看,内阁对皇权构成制约,但作用有限,排除。

【点睛】明成祖时期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10.清代孙承泽评价:

“鲁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

”下列碑帖风格符合该观点的是

A.《曹全碑》

B.《颜勤礼碑》

C.《兰亭序》

D.《古诗四帖》

【详解】由材料“奇峭端严”可知所述碑文为楷书。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作品,与材料所述字体特点不符,故A项错误;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曾祖父撰写的楷书字碑,与材料字体风格一致,故B项正确;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行书佳作,与材料中碑文字体风格不符,故C错误;

《古诗四帖》是草书字体,与材料所述字体特点不符,故D错误。

11.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

“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

”“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

”“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

”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

A.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创立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

C.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D.组建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北伐

【详解】从材料“1923年11月”可以看出是大革命之前孙中山要加强与俄国和共产党的联合,为了实现材料中的主张,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故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全面接受中共的革命纲领;

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故B项排除;

北伐是1926年开始的,故D项排除。

【点睛】“1923年11月”是关键时间信息。

12.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

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B.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C.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D.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A选项错误,这是梭伦改革的内容;

B选项正确,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成就;

C选项错误,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

D选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3.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

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

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

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

D.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

【详解】根据材料中“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逃走机会,饮毒而死”“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反映了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二人在面对类似问题——被雅典政府判处死刑时的不同反应,显示了苏格拉底认为虽然雅典的法律是不公正的,但是自己也必须遵守法律,但是亚里士多德则不这么认为,表明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

故答案为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38年希腊沦为北方蛮族马其顿的附庸,根据材料中时间“公元前323年”分析可知,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期,雅典的民主制已经丧失,排除;

C项,苏格拉底选择接受不公正的法律的判决不能说明苏格拉底就是不“理性”的,亚里士多德选择“逃跑”也不能说明亚里士多德是“理性”的,接受还是逃跑与“理性精神”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D项,该项表述是表面现象,不能全面“解释”材料主旨,排除。

14.有学者指出:

“尽管克里斯梯尼的确是雅典革命事件中的一个重要演员,但是关键的角色是由人民扮演的。

因此,民主政治不是一个发善心的精英集团给予被动人民的恩赐,而是人民自己进行集体决定、行动和自我界定的产物。

”材料表明

A.杰出人物顺应时代才能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C.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D.历史评论无法体现历史的真实性

由材料“关键的角色是由人民扮演的”“人民自己进行集体决定、行动和自我界定的产物”,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杰出人物顺应时代才能创造历史,故选A;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B;

变法和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

历史评论可以体现历史的真实性,排除D。

15.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

这一规定旨在

A.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