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6392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

《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Word下载.docx

第四章建设目标和内容16

4.1主要目标16

4.2主要建设内容16

第五章项目的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22

5.1项目的技术方案22

5.2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验方案24

第六章进度安排26

6.1前期研究阶段26

6.2探测系统实施阶段26

6.3信息加工与整合阶段27

6.4应用试验阶段27

6.5技术总结与验收阶段28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9

7.1编制说明29

7.2工程投资估算29

7.3资金筹措30

第八章社会经济效益评价31

附件1厦金航线气象保障系统自动站布点说明33

附件2自动气象监测系统主要技术要求34

总论

1.1工程名称

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2承办单位

厦门市气象局

1.3建设内容

本项目是一个复杂的业务系统,包括航线综合探测系统、航线气象预报警报系统和航线气象服务系统等三大部分。

1.4编制依据

1、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委托书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5主要结论

通过全面的分析论证,我们认为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工程工程技术方案可行,并且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

3、从总体上看,本工程的工程设计方案科学、经济合理,选用材料、设备先进适用,切实可行且该方案具有现代感的特点。

4、建设资金、物资供应有保障。

本工程估算工程系统固定资产总投资为554.13万元。

工程设备费496元;

其它费用31.74万元,预备费为26.39万元。

工程资金来源为全额申请厦门市财政补助资金。

5、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6、工程对环境无污染。

 

综合分析,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该工程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概述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概述

近年来,厦门市提出了“以港立市”和构建航运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推动了两岸的往来和港口经济的迅速发展。

2004年,厦门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42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287万标箱,厦金航线客轮逾3100多艘次,旅客逾40万多人次,随着开放到金门旅游政策的实施,今后厦金航线的往来客流量将大幅度攀升。

“厦金航线”全程虽仅十余海里,但所经海域暗礁、孤岛星罗棋布,水下地貌复杂多变、起伏交错。

这里地处台湾海峡中部,气象灾害频发,其中大雾、大风常年可以发生,对海上交通、海上作业构成严重危害,海上交通事故频繁。

本项目建设的目标是为在厦门与金门之间的海上航线(简称“厦金航线”)上航行的客货轮的安全提供专项气象保障服务。

为此,将建立航线气象灾害的预警与气象保障服务平台。

其中包括:

(1)航线及周边环境大气实时监测网及数据的传输及信息预处理系统;

(2)航线气象灾害的短期、短时客观预警业务应用系统;

(3)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建设。

平台的建成,将能对航线及周边环境大气状态进行高时空密度的实时监测,有效改善航线气象预警的信息依据与水平,为航线的安全航行提供及时、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减少或避免由雾和大风等气象灾害诱发的航线航行事故,同时为厦门市的经济社会及民众生活提供更多的气象保障服务。

项目的建成将大大促进厦门市的经济贸易发展,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两岸“三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意义。

2.2、必要性及意义

1、厦金海域海上交通事故频繁,建设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刻不容缓

“厦金航线”水下地貌复杂,深浅交错。

据测定,航线两侧有很多海水深度仅在1米左右的测点(见图1)。

这样的海区即使在正常的气象条件下,也可能对客轮的航行带来一定的潜在危险。

然而,这里地处台湾海峡中部,气象灾害频发,其中大雾,大风常年可以发生,对海上交通,海上作业构成严重危害,多次引发海上交通事故。

近几年来,因大风或大雾而引发海上交通事故的事例很多,例如:

—2005年2月16日早晨,开春首场大雾锁鹭岛,大雾使能见度降低为100米左右,厦金航线被迫暂停营运,大批旅客在和平码头滞留了2个多小时,厦鼓轮渡共取消20多个航班,轮渡从早晨停航至上午10时20分;

—2004年2月19日,一场大雾笼罩厦门港,载有数百名台胞的厦门“同安”号客轮在厦金航线上与集装箱轮相撞,险些船毁人亡;

大雾还使厦鼓轮渡停航,造成数千乘客滞留码头,影响时间长达20个小时,对进出鼓浪屿的游客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与旅行造成严重影响;

—1999年3月18日11时46分,“青城9”轮在厦门检疫锚地因能见度不良(视距0.3~0.5海里)与“盛源”轮发生碰撞,造成“青城9”轮及所载7000吨钢坯沉没;

—1999年14号台风10月9日10时许在福建龙海登陆,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在闽南沿海引发强大的风暴潮,掀起巨浪7米多高,使许多躲避不及的船只船毁人亡。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受灾人口700多万,死亡人55,失踪17人,直接经济损失81亿余元;

—2000年7月18日12时13分,“万泉海”轮因能见度不良(视距2~3海里)与“闽龙渔5780”轮在23°

41.6ˊN,117°

48ˊE发生碰撞,造成“闽龙渔5780”轮沉没,4名渔民失踪;

—2001年1月7日06时35分,深圳市春顺船务有限公司所属“春兴128”液化气船因能见度不良(视距约200~300米)与福建省漳浦县杨建生所有的“闽漳渔0066”渔船在23°

49.6N,117°

48.3E发生碰撞,造成“闽漳渔0066”轮沉没,渔船上7名船员全部落水,其中2名失踪;

—2001年9月下旬,满载7000余吨柴油的“运鸿”轮因海上风大和能见度差而导致碰撞翻船,造成1949年以来我国近海最大的油轮翻船事故;

—2003年初,一艘游船载着40多名游客出海看金门,游船出港后突发浓雾而迷失方向,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03年10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由于强冷空气南下造成寒潮大风天气,一艘福州籍“永超”轮在厦门东碇岛附近海域遇险沉没,船上10名船员有6人失踪,另外4人被过往渔船救起。

总之,厦门港内每年都会因能见度不良而发生2~3起一般的海上交通事故。

调查表明,海上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海上作业者不能及时获得大风大雾的预警与有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而造成的。

这表明,准确,及时的大风大雾预警,以及有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是避免海上交通事故的必要性、关键性措施,尽快强化航线的气象保障力度,是确保航线安全的当务之急,建设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刻不容缓。

2、提高厦金航线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进行有针对性的、可靠、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必须依靠气象科学技术。

其中关键的是需要建立比较稠密、覆盖面比较广、多气象要素综合的大气探测网,获取海洋大气活动信息。

再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集成,最后成为可提供给用户的预警预报决策信息产品,形成一整套的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然而,现有的气象保障能力远不能满足厦金航线的安全气象保障需要。

厦金航线海域及周边地区还没有建立必要的气象观测站,目前仅仅依靠布设于沿海陆上有限的气象观测站点来开展服务,因而很难对航线海域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大气活动信息进行及时,准确测定的。

在气象实况信息稀少的条件下,要对厦金航线进行有针对性的、可靠、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是很困难的。

实际上,大气的运动具有很复杂的多尺度特性,其中的小尺度运动,使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出现极大的局域性差异。

尤其是在近地面层和海陆交界面,以及天气系统发生转折时,这种差异尤见突出。

在气象保障服务中,若不能有效,客观诊断出这种差异或突变,将会导致预警预报的失误,从而贻误服务时机。

如2004年3月18日5时厦门市气象台根据大尺度的天气形势,发布未来厦门沿海有“东北风6-7级,阵风8级”的预报。

而7时许市区的风力仅有5级,按照5级风的实况,往金门的客轮可以起航,但是按照气象台的预报,航行是有风险的。

由于无法判断当时航线上的实际风力,主管部门在签发起航令时就很难决断。

因此,建立航线上的实况气象要素的探测,将能够避免这种尴尬局面。

再如2004年2月19日“同安”号客轮在厦金航线上与集装箱轮相撞的事件,由于无法及时了解厦金航线海域已有来自南面海域的平流雾北上的气象情报,客轮在没有得到可靠的信息服务情况下起航,而导致一次本来可以避免的海上交通事故。

此外,目前常规的气象预报还由于客观化、定量化业务水平不高,而造成气象服务水平与安全气象保障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因此,加强航线海域的海洋气象大风大雾的研究,引进先进的预报模式,借助高性能计算机,开展客观、定量化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形成资料采集、加工分析、产品服务的业务化流程,是提高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水平的关键。

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可靠、高效的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必需根据服务需求,建立气象探测,信息采集与通信传输,预警预报,产品服务等多方面的设备建设和技术建设,形成一个科学、先进、高效、长效的气象保障业务服务体系。

3、建设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

厦金航线客运繁忙。

据统计,2001年以来,航线客流量增长迅速。

2003和2004年客流量分别突破了30万和40万人次。

随着开放大陆居民前往金门、马祖旅游政策的实施,来往旅客将进一步猛增;

与“海上看金门”相对应的“海上看厦门”旅游项目,也将进一步增加航线的客流量;

随着两岸的频繁往来,来大陆旅游与购物的台胞越来越多,截至2004年,金门人在厦门购房已超过三千套;

显然,厦金航线已经成为沟通两岸的海上快运热线。

为了保障成千上万两岸同胞的安全,保障每班客轮在航线上的航行安全,必须加强气象保障服务,提升气象保障水平。

因此,建设具有高科技含量,实用性强的气象保障服务业务系统,确保厦金航线的安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程,将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低估的。

4、保障厦金航线的安全运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厦金航线”是在我国力求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背景下开通的,目的是通过为来往于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两岸同胞提供直捷通道,推动两岸人民的相互交往,促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两岸人民对“本是同根生”的历史渊源的共识,加深两岸人民的同胞亲情,提升两岸人民的民族亲和力,加速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因此,确保“厦金航线”的绝对安全,已不仅是生产安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事关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大局的需要。

厦门市是两岸往来的前站,是“厦金航线”的主站。

保障厦金航线的安全是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

因此,强化厦金航线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厦金航线”气象保障服务系统,是一项识大体,得人心,利子孙的重大举措。

2.3、国内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雾大风对海、陆、空交通安全具有重大负面影响。

不少恶性交通事故之诱因就出于它。

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化,大型化和高级化及现代经济活动对其依赖程度的增大,其负面影响日益突显。

与此有关的报道已到了惊人骇世之状。

大雾大风的监测、预警与决策服务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国内已有不少省市气象部门开展过此类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

如“烟台港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报”、“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的分析”;

“华北平原大范围大雾的预报初探”、“北京地区低能见度区域分布初探”、“华南沿海春季大雾的分析和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