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86363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五氧化二磷P2O5、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

★2、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保持金刚石C、铁Fe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别是碳原子C、铁原子Fe。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金属单质(如:

铁Fe、钠Na等);

稀有气体单质(:

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

碳C、磷P、硫S、硅Si等)

★3、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离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保持硫酸铜CuSO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铜离子Cu2+、硫酸根离子SO42-。

失去电子——阳离子如:

钠离子(Na+)、铜离子(Cu2+)

得到电子——阴离子如:

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42-)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等

物质分子原子离子

 

★4、分子的特点:

①(原子)分子很小:

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②(原子)分子不断运动——分子的扩散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③(原子)分子间有空隙: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

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会热胀冷缩等现象。

④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现在已知的原子只有几百种,为什么会有如此繁多而不同的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⑤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⑥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原子的特点:

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

②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石墨、足球烯。

物质的物理性质(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

结构→性质。

但化学性质一样,如:

燃烧后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

④原子是一种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通常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极,原子质量一般在

10-26千克数量级,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7、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如:

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即生成新的物质。

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9、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思考:

(1)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吗?

(2)“一滴水中含有几亿个水分子。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

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模型——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概念。

(2)汤姆生原子模型――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发原子核)

(4)波尔原子模型——分层模型

(5)电子云模型——电子云模型(最近接原子本质结构)

★2、原子结构:

质子(带正电):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夸克

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显电中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3、元素:

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碳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质子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①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②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4、同位素: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①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②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化学分析、杀灭细菌等。

5、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涵义

只分种类不论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在化学反应中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

可分为原子

组成

物质

金属单质:

Mg等

稀有气体:

He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

C、Si等

离子化合物:

NaCl等……

非金属单质:

O2、H2等……

1.4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的种类

①物质由元素组成,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金属元素---铁、铜、铝…数量最多

②元素的类型非金属元素---氧、氢、碳…

稀有气体---氦、氖、氩…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③元素名称的由来:

金属元素常用“钅”作偏旁,除汞外;

非金属元素如是气态的以“气”作偏旁,液态的以“氵”作偏旁,固态的以“石”作偏旁。

④自然界的物质按组成物质成分的多少,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⑤元素存在形态:

………单质(游离态)与化合物(化合态)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游离态)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态)

★注意点:

单质与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所以概念陈述时,必须强调纯净物。

若说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起只有碳元素;

若说成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单质中元素为一种,化合物中元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注意: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纯净物。

金刚石和石墨

2、元素的分布

①元素在地壳的分布:

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O>

Si>

Al>

Fe>

Ca

②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氮气78%体积百分数,下同)、第二位的是氧元素(氧气21%)、稀有气体(0.94%)……N>

O

③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O>

H>

Cl

④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C>

H

⑤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⑥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⑦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

有利有弊:

对人体有害;

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思考:

评判下列说法。

(1)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2)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1.5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

①书写规则:

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②熟记下表中元素名称和符号

1

2

He

4

3

Li

7

Be

9

5

B

11

6

C

12

N

14

8

16

F

19

10

Ne

20

Na

23

Mg

24

13

Al

27

Si

28

15

P

31

S

32

17

35.5

18

Ar

40

K

39

25

Mn

55

26

Fe

56

29

Cu

64

30

Zn

65

47

Ag

108

53

I

127

★2、元素符号的含义:

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以N(氮)、C(碳)为例:

①表示一种元素;

“N”表示氮元素,“C”表示碳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N”表示一个氮原子,“C”表示一个碳原子

③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除H、N、O、F、Cl、Br、I外,其它元素符号都可表示一种物质。

“C”还可以表示金刚石、石墨,“He”可以表示氦气,“Cu”可以表示铜

3、元素周期表

①纵行为族: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②横行为周期:

共七个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并且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④第1~4主族基本上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全部是金属,第5~7主族以非金属为主,0族全部是稀有气体。

⑤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4、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