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和湖南省《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现制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思修”课)诊改工作方案。
一、诊改内容
(一)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方案
(1)现状与主要问题
2016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院教[2016]156号文件),特色定位为“专题式教学”。
按照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申报的特色要求拟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
本课程建设方案正在实施过程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主要问题是教材体系如何向教学、学习体系的转化,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
(2)改进措施
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拟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单元设计方案》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与整体方案配套实施。
(3)改进成效
通过诊改,找出问题,狠抓落实,让课程建设方案更符合课程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够突出课程特色。
2.课程团队
(1)现状与主要问题
2017年学院已经在政治理论课部设立单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陈立军,核心成员包括陈立军、张艳芳、陈杰、陈志伟,采用集体备课制,成员之间有相对分工。
主要问题是作为思政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与尊严感,学术科研缺乏方向感,团队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2)改进措施
加强课程团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团队力量;
加强课程团队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③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把课程团队打造成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结合体。
(3)改进成效
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数量足够,职称、学历、年龄以及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培养出一名教学能手,培养出一名科研标兵。
3.课程教学标准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一规划教材的2015版的教学要求,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学院模版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为根本,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三敬零无”航修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育为核心,以职业活动和实践教育为导向,以正确的荣辱观、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实践观教育为基本内容。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既要符合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又要能够落实落地,突出职业特色与航空特色,让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
(2)改进措施
根据课程定位,将知识、能力、素质指标细化为各专题的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彼此对应;
③教学内容体现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改进成效
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在维护教材权威性前提下将本课程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起来,与航修文化结合起来,把本课程建设成为学生喜欢且终生受益的课程。
4.课程教学资源
(1)现状与主要问题
经过2014年、2016年两次课改,教案首页、PPT课件、教学案例、微视频、教学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单元测试题库、考核题库已经初见规模。
课程项目小组已经将建设方案、项目组成员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资源、课程建设内容、PPT课件、教案首页等教学资源上传项目组成员的个人空间课程建设专栏。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建设体系化程度不够,团队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充实;缺乏统一有效的资源展示平台,目前主要载体平台是各任课教师的大学城空间,资料上传存在诸多不方便。
(2)改进措施
加强教师对资源建设的认识,端正资源建设的态度;
对大学城教学资源进行及时更新,不断补充、完善数字教学资源;
③对团队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3)改进成效
利用大学城空间平台建设好课程教学资源库,利用教学资源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5.实践教学条件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本课程当前主要开展校内实践及课堂实践活动,实践途径主要有劳育实践、案例讨论、视频观赏、寒暑假实践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外实践存在诸多困难,难以落到实处。
(2)改进措施
进一步组织好课内实践教学;挖掘航空馆、校史馆等校内实践资源展开校内实践;
探索实施寒暑假社会实践;
③在对学生进行“专题式”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实践指导;
在教学中组织安排学生开展相应的项目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进行指导,并批阅学生撰写的活动稿件、对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等。
(3)改进成效
构建课内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6.授课计划
(1)现状与主要问题
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讨论,严格按照课程教学标准和学院授课计划编制规范要求,制定课程授课计划;各任课教师认真执行授课计划的内容和进度。
主要问题是合班授课,各班交叉实训、执勤、劳育等事项导致不同班级进度难以合拍。
(2)改进措施
合班授课尽可能不超过三个班一合;
在集体备课、统一计划的基础上允许任课教师根据班级授课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改进成效
所有教师在每学期上课之前拟定好课程授课计划并严格执行。
7.教学内容
(1)现状与主要问题
能够严格按照课程教学标准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能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通过专题式教学,教、学、做结合,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问题是如何把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如何通过专题式教学进行实施。
(2)改进措施
把教材内容按照教学标准进行整合,根据学生培养需要及社会现实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精心设计的专题紧扣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与学时少、系统性强与针对性弱、教材内容相对稳定与社会变化速度快以及教学内容相重复等方面的矛盾。
(3)改进成效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标准,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现实需要。
8.教学模式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按照课程建设方案,本课程建设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本课程分成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法治理念教育、行为规范教育4大单元,7个模块,23个专题。
主要问题是需要处理好专题与教材章节的关系。
(2)改进措施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选取专题,合理借鉴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包括:
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境演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空间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
(3)改进成效
教学模式能够符合课程性质,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学特色,教学模式能够符合教学需要。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德师风,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程满意程度。
9.课堂管理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按照学校要求,能够自觉遵守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带头着装规范,佩戴胸卡,讲政治、讲纪律;按要求考勤,如实填写课堂情况登记表;能够关爱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玩手机、睡觉现象难以杜绝。
(2)改进措施
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把学生课堂表现与平时成绩进行结合;
③发挥班干部的管理作用。
(3)改进成效
教师授课做到守土有责,认真负责,学生上课做到纪律严明,严肃活泼。
10.教学形态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本课程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主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现代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主要问题是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生参与质量有待提升。
(2)改进措施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③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空间、大数据等现代教育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拓宽学生参与渠道。
(2)改进成效
改善学习生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课程教学由单一传授向双向交流转变、由应付学习向快乐学习转变。
11.课程考核
(1)现状与主要问题
依据课程改革方案,本课程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成性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占50%(包括讨论发言、演讲、课堂辩论、读书笔记、出勤、社会实践等),期末考试占50%。
主要问题是学生人数太多,教师阅卷评分难以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开卷考试对学生缺乏压力和动力。
(2)改进措施
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开发课程计算机考试系统,期末考试组织学生上机考试。
(3)改进成效
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教师繁重的阅卷负担,同时让课程考核更加公平公正。
12.教学效果
(1)现状与主要问题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我院在大一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学生到课率95%以上,听课率达80%以上,课程成绩合格率90%以上,学生对授课教师总体满意。
主要问题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缺乏兴趣,上课玩手机、睡觉、讲小话的现象仍然存在,极个别学生作业不交,考试不考,无法及格。
(2)改进措施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拉近教材与现实的距离;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度;加强课堂管理,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教育;
③政治理论课部组织安排本课程任课教师进行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围绕各个专题,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式教学效果进行质量分析,肯定成绩和优点,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3)改进成效
学生满意度达80%以上;学生听课率达90%以上;课程抽查通过率达80%以上;教学督导评价达85分以上。
13.过程诊改
(1)现状与主要问题
学院已经召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动员会,基础教育学院按照学院要求召集课程负责人,对课程诊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工作已经展开。
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团队成员进行会诊,根据课程现状诊断课程建设成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提出改进意见,形成诊改报告。
主要问题是课程团队成员教学任务繁重,诊改工作时间紧迫,需要抓紧时间落实。
此外,有些诊改点落实超出了课程团队能力范围之外,难以完全落实到位。
(2)改进措施
学习诊改文件,领会诊改精神,熟悉诊改要求;
开展2次以上课程教学信息调研活动,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3)改进成效
诊改后的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进行改革,能够体现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利用现有教学条件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及道德素质培养,配合专业教学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目标的达成。
二、诊改计划
诊断要素
诊断点
诊改任务(措施)
完成时间
预期成效
诊改成果
(佐证材料)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拟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单元设计方案》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与整体方案配套实施。
4月
通过诊改,找出问题,狠抓落实,让课程建设方案更符合课程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够突出课程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